說起大將軍衛青,他是一個最讓漢人欽佩的英雄人物。可以說,漢武帝時代的強盛,衛青居功至偉。
他奇襲龍城,收復河朔、河套之地,漠北之戰,他與外甥霍去病率軍大敗匈奴,單于再不敢南下侵犯。西漢從此結束了與匈奴和親換取和平的恥辱時代。
衛青戎裝出征
有人說,衛青是一個智慧與仁愛、勇武與溫和兼備的戰場王者。
當代學者盧敦基評價衛青說:
“如果一定要說他還有錯誤,就是他一生幾乎不犯錯誤;說他還可挑剔,就是他平日太無可挑剔。”
通俗地講,衛青最大的缺點就是,他身上找不出什么缺點。
青年衛青形象
然而這樣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司馬遷卻很不喜歡,甚至非常輕視他,對他存滿了很大的偏見。這一點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表現得非常突出。
一、司馬遷在《史記》中是如何輕視和貶低衛青的呢?
- 1、開篇提到衛青出身低賤,家世即標簽
按照司馬遷以往的作風,人物傳記開篇都會寫他出生時的異象,例如寫劉邦出生,劉母夢與神遇,太公見蛟龍于其上等。
然而在《衛將軍驃騎列傳》的開頭,列傳的第一段落,什么都沒有講,只講了衛青的家世、出身,全段都在講衛青出身低微,來路不正,是奴仆所生的私生子。
司馬遷特意指出衛青的父母,父親是小吏,母親是平陽侯府的侍女,兩個人私通生了衛青。還特別提到,衛青的姐姐、弟弟都冒充母親的姓氏,才姓衛,全家都冒充姓衛。言語之中,明顯帶有輕蔑。
司馬遷出身名門望族,世代為官;衛青“人奴所生”,還是私通所生。家世出身就是一個人永遠撕不掉的標簽。無論你以后如何榮耀尊崇,如何高貴富有,也改變不了你的家世出身。
- 2、衛青前期升官受封,必提衛子夫受寵之事
在列傳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兩次寫到衛青升官受封,都特意提一下衛子夫如何如何受寵。
衛青姐姐衛子夫
這很明顯地是在暗示,衛青之所以能夠升官發財,平步青云,是因為姐姐受寵,依靠裙帶關系上位的。
雖然前期的衛青,還沒有立下多少軍功。漢武帝封賞衛青,很多時候是因為欣賞他的才能,想委以重任。但是在司馬遷的筆下,或多或少地將衛青受封,與衛子夫受寵緊密地聯系起來,給讀者一種誘導。
以《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為例:
子夫為夫人。青為大中大夫……衛夫人有男,立為皇后。其秋,青為車騎將軍。
- 3、衛青的赫赫戰功,多以冰冷的數字輕描淡寫
衛青收復河朔、河套的戰爭,司馬遷寫得比較平實,通篇很少有戰爭經過和場面的描寫。數萬人的大戰,在司馬遷的筆下,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堆冰冷的數字。
衛青一生的幾場大戰,司馬遷都遵照了簡單的公式: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衛青帶著多少兵,斬了哪些敵將,抓了多少俘虜,繳獲了多少物資……
同樣以《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為例,這樣的句子非常多:
三萬騎擊匈奴,斬首虜數千人……捕首虜數千,畜數十萬……得右賢裨王十馀人,眾男女萬五千馀人,畜數千百萬,于是引兵而還。
相比《李將軍列傳》,司馬遷把李廣裝死、奪馬、逃跑都寫得神乎其神,將俘虜寫成了英雄。而衛青這幾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卻被簡簡單單一筆帶過。
列傳最后對衛青的評價,非常地莫名其妙,司馬遷用了春秋筆法,隱晦含蓄。甚至,他沒有直接寫自己的評價,只是引用了蘇建的一段話來結束。
司馬遷只在最后加了一句“其為將如此”,不置褒貶。
對于司馬遷這個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而言,他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愛恨情仇,他也有權利去選擇喜歡或不喜歡。沒有辦法逼著一個人,去給自己不喜歡的人歌功頌德。
可以想象得到,司馬遷在寫此篇列傳時, 心里懷著極大的不情愿,感情也難免流諸筆端。
二、簡單分析司馬遷輕視和貶低衛青的原因,大致如下:
- 1、出身成見,根深蒂固
在司馬遷那個時代,家世出身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標簽。英雄不問出身,永遠都是避免別人尷尬的一句好聽話。
對于司馬遷這種從小受到封建教育的讀書人而言,這種家族、家世、出身的觀念,根深蒂固,對于衛青這種出身不正的人,有朝一日成為炙手可熱的二號人物,心存成見,也理所當然、無可厚非。
更何況,衛青權勢越盛,與他出身低賤的反差也越大。
- 2、李廣之死,私人恩怨
衛青曾經派人去追問李廣出征迷路的罪責,李廣不甘受刀筆小吏的侮辱,自刎而死。為此,司馬遷認為李廣之死,跟衛青有直接關系。
李廣是司馬遷從小就非常敬仰的人,兩家世代交好。司馬遷獲罪受宮刑,也是因為李陵辯解。
因此,對于“逼死”李廣的這位大將軍,司馬遷從心里是不喜歡的。
- 3、因漢武帝,恨屋及烏
司馬遷對于漢武帝一直是心存怨恨的,他在《史記》中大膽地記錄了漢武帝的窮兵黷武,老年昏聵的各種迷信活動,對漢武帝的種種錯誤行為進行了冷嘲熱諷。
而衛青一直是漢武帝最賞識、最信任和重用的人,司馬遷恨屋及烏,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然而,司馬遷也并非將此篇草草了事,雖然通篇以敘事為主,但是也不乏可圈可點的文學描寫,例如寫漠北大戰,“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非常形象。這是本篇列傳中少有的精彩句子。
結論
作為一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自稱《史記》一書“文直而事核,不虛美,不隱惡”,然而《衛將軍驃騎列傳》卻明顯違背了這一原則。
對于這位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偉大將軍,司馬遷的筆下融入了太多的恩怨,失去了最起碼的公正,他沒有“隱惡”,卻“隱”了美,有意無意地隱藏了衛青人性中的閃光點,例如智慧、內斂、仁愛、柔和……
整體來看,司馬遷對衛青事跡的記載,還算客觀公正,只是在行文語言上,完全沒有像寫屈原、李廣那樣的華麗辭藻和充沛感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太多的成見、輕視和貶低。
雖然如此,這也只能算是白璧微瑕,絲毫不影響《史記》成為一部偉大的史學和文學巨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