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3月9日,烏軍和俄軍都稱俄軍隊利用廢棄的天然氣管道在庫爾斯克的一個地區發動了突然襲擊,不同的是烏軍說自己發現并打退了俄軍,而俄軍說自己突破了烏軍防線,收復了150平方公里的土地,發動這次管道襲擊戰的是瓦格納和俄軍傘兵特戰隊組成的小隊,因為天然氣管道有殘留的氣體,導致數名俄軍在戴防毒面具的情況下依然中毒。
綜合美國之音、CNN、法新社和烏克蘭很權威的軍事博客資源Deep State3月7日的開源地圖顯示,俄羅斯境內約四分之三的烏軍現在幾乎被完全包圍,這些士兵被趕到位于俄邊境附近的剩余烏克蘭軍隊所在處,俄軍在庫爾斯克基本上將烏軍一分為二,并切斷了烏軍的主要補給線。
上圖:法國國防部3月5日更新的俄烏戰場示意圖
芬蘭黑鳥集團軍事分析師帕西·帕羅伊寧對路透社指出,“(庫爾斯克的)烏軍局勢非常糟糕”。“現在距離烏軍被包圍或被迫撤退已經所剩無幾。撤退意味著要冒危險,軍隊將不斷受到俄羅斯無人機和火炮的威脅”。“如果烏軍不能迅速恢復局勢,庫爾斯克的烏軍可能最終會被包圍”。
此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曾指出,攻擊庫爾斯克旨在減輕烏軍在烏東的壓力,并為基輔在未來的和平談判中提供潛在的領土交換籌碼。但普京曾多次表示,俄羅斯將通過武力重新全面控制庫爾斯克,并拒絕將庫爾斯克納入未來更廣泛的談判。
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普京不惜武力也要硬奪庫爾斯克,根本不接受將庫爾斯克列為談判籌碼的條件,這做法很俄羅斯。
自從庫爾斯克戰役爆發以來,俄軍在庫爾斯克收復失地的動作一直不大,而烏軍則陸續從烏東前線抽調部隊填補庫爾斯克的消耗,力圖維持住這一談判籌碼,我對此現象的理解是俄軍確實沒能力在短期內將烏軍趕出庫爾斯克——除非從烏東前線抽調大量部隊,但老謀深算的普京顯然不會被澤連斯基牽著鼻子走,另一個導致俄軍遲遲不能打退庫爾斯克烏軍的原因,我分析是普京想要拖住烏軍并讓烏克蘭不得不陸續馳援庫爾斯克的烏軍:不援助庫爾斯克的烏軍,那么他們處境危險,援助的話,就需要在本就吃緊的烏東前線再分散兵力,放棄庫爾斯克的話,不僅撤退時會遭遇危險,而且從政治賬上來看絕對是大敗筆,也是澤連斯基和烏克蘭政府不能承受的顏面掃地之事,會嚴重損害他和烏克蘭政府的威信。
這么久以來,我對庫爾斯克戰役的分析已經逐漸形成一點兒自己的淺陋看法:我認為這個軍事冒險策略是失敗的。
如果烏克蘭有強大到可以不費力氣抵擋住俄軍進攻的軍力的話,那么在俄境內開辟第二戰場未嘗不可,但是烏軍明顯軍事力量不敵俄羅斯,兵源也吃緊,這個時候去開辟第二戰場是不明智的,庫爾斯克州有3萬平方公里,你烏克蘭能吃下多少?而且美國只允許你的導彈打到42公里的縱深,這仗怎么打?前出庫爾斯克的烏軍孤軍深入,對后勤補給的消耗會大大提高,長期維持高強度作戰并不現實,事實也證明了我的看法:相比去年8月10日烏軍最大控制面積達到1300平方公里,如今烏軍的控制面積已經縮水約75%,僅僅只剩下約280平方公里,從1300平方公里縮水到280平方公里,減少的不只是土地控制面積,更重要的是這說明陣亡了很多士兵。
俄羅斯媒體宣稱烏克蘭在庫爾斯克死亡了6.5萬名軍人,約400輛坦克和300輛步兵戰車,西方媒體認為俄方數據過于夸張,指出烏克蘭在庫爾斯克至多損失了3萬人,但實際上,3萬人相對于當下的烏克蘭來說已經是一個挺大的數字了,西方媒體認為庫爾斯克戰役的得不償失之處在于:攻入庫爾斯克的政治象征意義大于軍事意義,其目的是為了鼓舞士氣的同時向西方盟友證明自己的能力,但因為烏軍并不具備長期維持這一勝利成果的軍力,因此烏軍從庫爾斯克撤離只是個早晚的問題,這樣一來,一場原本用來鼓舞士氣的戰斗變成了敗退,這會讓基輔當局盡顯尷尬。
俄軍在庫爾斯克占據優勢的時間段剛好是美國停止向烏克蘭共享軍事情報的那幾天,但根據福克斯新聞的報道,川普在“空軍一號”上宣布美國剛剛又恢復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情報共享,川普的原話是:“我們已經差不多這么做了。”,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即將這么做(恢復情報共享)?
川普之所以這么做,估計和即將在沙特舉行的美烏高官會談有關。
川普的變化太快了:一會兒要征收墨西哥、加拿大的關稅,一會兒見股市下挫又宣布不加收了;一會兒說不給烏克蘭共享情報,一會兒又說可以繼續共享……你根本搞不清他下一秒又會出什么幺蛾子,他要是剛果金的元首,這么變化多端也無所謂,因為誰也不會在乎他說的話,但他是世界第一強國的元首,他的態度,他的言行影響著世界格局,影響著很多國家的命運,所以,不管他多么不靠譜,你都沒辦法忽略他說的話。
也正是因為川普的這種做法,我們也搞不清他下一秒會不會又緩和了和歐洲的關系?
歐美現在確實有重大分歧,聰明的寫手現在看到已經沒辦法繼續編瞎話說烏克蘭終將勝利,于是又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那就是:川普必將導致美國衰落,這里面的邏輯是這樣的:他的粉絲在他的帶領下堅定不移地認為烏克蘭會贏得戰爭,如今發現贏不了,于是把這個責任推給川普,討伐川普就等于洗脫了烏克蘭的責任——烏克蘭還是“贏了”,只不過是贏在一些人的精神勝利法里。
因為打賞靠的是鼓動情緒,所以,繼續鼓動烏克蘭必勝這條路走不通之后,那就新開辟一條川普導致“美國必衰”的新路子,這樣才能不斷頓么,深諳帶節奏之訣竅。
我認為川普并不像我們簡中寫手說的那樣不靠譜,不管對格陵蘭島口出狂言,還是調停俄烏戰爭,我都看到了他有清晰的思路和目的,今天限于篇幅咱們不展開了,改天再專門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至于說川普是否會導致美國衰落,我不敢下定論,因為畢竟他只有四年的任期,而且他不會再擔任美國總統了,川普怎樣用4年時間敗光美國200年的家業,這個問題確實太大了,我看不透。
還有人說美國這下拋棄了歐洲,跟歐洲關系臭了,接下來歐洲就會巴結中國,請恕我煞風景:我確實也看到了歐洲和美國有了分裂,但那并不是決裂。
歐洲現在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上,你認為是跟美國近還是跟中國近?歐洲自從二戰之后就再沒有出過能聚集諸國意志的政治強人,那么多國家看起來挺團結,又是歐盟又是北約,但實際上今天你譴責我的難民政策,明天我反對你跟俄羅斯眉來眼去,到了后天,一睜眼英國又脫歐了……歐洲在歐盟里的一致性遠遠超過在北約里的一致性,原因無他:一個是大家一起搞錢的項目,一個是大家一起打架的風險之事:你們誰先上?我殿后。
歐洲長期以來都沒有主心骨,一切唯美國馬首是瞻,早都習慣了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轉,眼下對澤連斯基苦口婆心的勸慰就是明證:全歐洲都勸澤連斯基應該跟川普把關系處理好,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跳出來以美國取代者的姿勢對歐洲事務發號施令:也沒這個能力啊!
美國是歐洲的主心骨,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歐洲會努力修好和美國、和川普的關系,這期間不排除一定的妥協和退讓。
川普在烏克蘭問題上一直遷就、偏袒俄羅斯,我分析是他急于想要給自己的政績交一張讓選民滿意,讓其他國家佩服的答卷,可以說這已經是他的一塊心病了,在這種心態下,估計接下來的日子他還會繼續犧牲烏克蘭的利益。
今天就先說這些,等沙特會談結束,咱們看看有啥新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