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網上發了一個提問,說日本明明是發達國家,為什么街頭電線如此雜亂?隨之發出來圖片,看到日本大街上的電線桿到處是。從圖片上來看,日本這些街頭的電線桿像中國七八十年代那樣子,低矮二層樓房像中國九十年代的樣子,亂七八糟的電線扯得雜亂無章,高壓線和低壓線交叉,單看電線的樣子,像中國20多年前普級電話線和網線時的樣子,只有干凈的街道看上去比中國的街道干凈了許多,沒有隨風飄的隨紙塑料袋,環境好多了。
如果在現在的中國,即便是鄉鎮,也看不到這樣的電線了,因為中國的電力網線早就改造到農村了,網絡傳輸從ADSL再到光纖,現在都是4G、5G無線的了,10多年前扯的那些網線電話線早就不用了,現在大都清理掉了,很難再找到了。
說到這里,可能超出了好多中國人的想象,日本成為發達國家好多年了,怎么會在大街上到處扯電線呢?這是在說日本,日本只是在上世紀70年代后才成為發達國家,就說美國,說一個事實你有可能不相信,美國人有13%的人沒有自己的住房,每年有80萬左右的人在大街上流浪,疫情過后的這幾年,流浪的人數有所增加,前一陣子報道中國的博士在美國流浪了16年,讓大家感覺不可思議。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們是資本主義國家,技術需要收回成本,所以技術更新的不是那么快,街頭上的電線和網線,一些低矮的小樓,是他們最節省成本的存在形式,不像中國,技術更新后馬上就推廣,ADSL剛剛普及,馬上又來扯光纖,剛買的老設備還在使用,又得買新設備。日本人的這種居住在這種地方,是最節省成本的方式,不像中國,一喊城市化,農村人都搬到高樓上去了,接下來又要喊日常生活開支受不了,物業費太貴繳不起等。
由于他們社會是私有化,私有資本投資是要考慮回收成本的,所以他們有可能技術先進,但不會馬上更新,一方面是投資的考量,另一方面是市場占有的考量。比如中國,鐵路剛電氣化,馬來了高鐵動車,如果說高鐵,以日本和美國的技術,他們可能更早就造出高鐵,但是他們的運輸市場早就劃分好了,投入高鐵需要劃走另一部分人的市場,原有的市場投資還需要回收成本等。這一個例子在澳大利亞一件事很有典型性:澳大利亞在陸克文時代就投入光纖建設,等任期結束了,光纖建設才搞到一半,發現原來預定的投資不夠用,再增加了一半的投資,好不容易建設完成了,還沒有投入使用,沒收回一點成本,華為的5G來了,不抵制華為抵制誰啊?
中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技術更新不會像資本主義社會那樣,比如電力,電力設備非常昂貴,更新一代投入太大,所以我們會看到日本大街上的電線桿還像中國七八十年代那樣。中國的電力設備更新有時候不計成本,只計算安全系數和社會穩定的考量,為了安全,不擔風險,安全系數本來就往高處設的,逐級審批,逐級加安全系數,因為都怕承擔風險,所以中國的電網安全系數特別高,不像美國的那樣,一場大雪就讓電網崩潰了,恐怖分子攻擊,也能讓電網癱瘓。
話又說回來,中國人的大街上早就不見電線桿和網線,好處當然是技術帶來的更新應用,成本也會隨著技術進步降低,中國人的電費20多年不漲價,電話費降低的速度快,這就是技術給中國百姓帶來的好處,但是,中國也有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什么都是一窩風,攀比現象嚴重等,比如中國農村,如果像日本人那樣住在低矮的小樓可能是更經濟更節省成本的生活方式,但是中國人不愿意這樣,一心都想著往高樓上搬,你在城市沒有工作,沒有產業,搬到城市高樓里,能享受什么呢?不就是成本太高,不得不到超市買一些便宜菜,還要罵不良商販使用了添加劑,如果沒有添加劑,都是你在農村種好幾個月才長出來的菜,別說運不到城市,運到城市不是變質了,就是價格高得你買不起啊。
而城市呢,中國網友可能嘲笑日本人街頭的網線,中國大小城市早已經改造得不見低矮樓房了,城中村都改造完了,現實是那些城中村的老居民搬到樓上后,好多人連物業費都繳不起,他們住在低矮的城中村樓房時可以出租價格特低的出租房,收入也很多,拆遷改造后是搬到高樓上去了,但是失去了房租的收入,可能分到一套兩套的樓房,還要面臨著每個月的物業費。而對于到城市打工的人來說,或者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學生,他們在收入低的時候也不得不面臨高昂的房租,自然也就限制了農村人到城市打工從事低端的勞動,城市人的生活成本也就隨之而更高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