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進高層樓房才發現,樓層不一樣,居住體驗差別是真的大!結合我這幾年換房子的經歷,和不少網友的真實反饋,來說一說那些最值得投入的樓層!
01、帶產權院子的一樓
"媽!你怎么又在院里種大蔥了?"上周我推開院門就看見老媽蹲在菜畦邊,手里還攥著把香菜。自打住進這個帶院子的家,老母親硬是開發出了"城里種菜"的新人設。
為什么我拼命勸你選帶產權的一樓?
種菜自由:3米×10米的小院足夠種滿當季蔬菜,我家的絲瓜藤去年結得鄰居都來要苗。現在買菜錢省了不說,孩子還認識了十幾種農作物。
更自在:支個遮陽傘擺上燒烤架,周末聚會再不用提前訂餐廳。上個月老同學來,我們直接在院里烤全羊嗨到半夜。
適合養寵的家庭:家里金毛現在每天在院里撒歡2小時,再也不用每天三次牽繩遛狗。
但千萬記住這3條鐵律:
?必須看到白紙黑字的產權證明(有些開發商會玩"贈送花園"的文字游戲)
?提前考察排水系統(暴雨天我家院子的排水溝1分鐘能排空積水)
?問清物業是否允許改造(我鄰居就因為私自搭建涼亭被罰款)
同事王姐圖便宜買了無產權院子,結果交房三年后開發商要擴建停車場,院子說拆就拆,現在還在打官司呢!
02、11層小高層的7樓以上
去年陪朋友看房時,中介老李神秘兮兮地說:"7層往上才是小高層的精髓!"當時還不理解,直到去7樓住戶家做客,下午三點的陽光斜斜灑在客廳,既不會像低樓層那樣昏暗,又比頂層多了份柔和。
為什么7層以上是王道?
住9樓的老張說,他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城市天際線慢慢鍍上金光,這種景觀低樓層根本享受不到。而且實測數據顯示,7層以上的室內噪音比3層降低20%!我家原來住5樓,深夜還能聽見樓下便利店關卷簾門的聲音。
除此之外,建筑專家說7-9層正好處在揚灰層之上,開窗通風時灰塵明顯減少。朋友家8樓的紗窗,半年才需要清理一次。
避坑指南:
??小心腰線層(有些開發商會在外立面做裝飾凸起,影響采光)
??確認電梯配置(兩梯兩戶和兩梯四戶體驗天差地別)
??查看避難層位置(有些小高層會在中間樓層設置設備層)
03、高層的"次頂層"
"次頂層每平米比中間層貴1000,值嗎?"去年買房時我也這樣問過銷售。現在每天在32層(總高33層)的陽臺上喝咖啡時,看著腳下來來往往的車輛像玩具車一樣移動,終于懂了什么叫"一覽眾山小"。
次頂層的隱藏福利:
全天候陽光SPA:我家從早上6點到下午5點都有陽光光顧,晾衣架上的被子自帶太陽的味道。
蚊蟲絕緣體:住了一年半,家里沒出現過一只蟑螂,連蚊子都懶得飛這么高。
漏水絕緣:樓上鄰居家(頂樓)去年雨季發現天花板滲水時,我家墻面依然干爽如初。
但要注意:
?提前測試水壓(高層可能出現水壓不足)
?確認消防通道暢通(關鍵時刻能救命)
?了解電梯維護頻率(別趕上上班高峰電梯檢修)
04、步梯房的一樓
上個月陪姑姑看老破小,她站在6層步梯房前直搖頭:"這要天天爬樓,我這老膝蓋可受不了。"結果轉身買了同小區一樓,現在每天在院里打太極,逢人就夸自己明智。
步梯房一樓有啥優點?
出入自由:隔壁單元5樓的孕婦,懷孕后期直接回娘家住,因為實在爬不動樓。
改造空間大:把北向臥室改成臨街商鋪,每月多賺千把塊租金(需合法合規)
重要提醒:
必須檢查下水管道(老房子容易反味)
加裝防盜網(低樓層安全第一)
確認樓間距(保證基本采光)
樓層的選擇,真的別不重視,選錯一層入住后想要再換房可就費勁了!所以在這里也建議大家,如果再買房子,一定要在樓層上多考慮考慮,避免買房住進去以后再反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