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在南京江心洲臨江的玻璃藝術空間內,一場名為《紅酒微醺療愈之夜》的跨界沙龍引發關注。知名紅酒品鑒師崔薇薇與療愈領域資深導師李希子的首度合作,不僅打破了傳統品鑒會的程式化框架,更在都市白領群體中掀起關于"健康微醺"與"深度療愈"融合可能性的討論。
作為南京紅酒圈標志性人物,崔薇薇被業界稱為“崔無醇”并非偶然。這位從業12年的品鑒師近年專注探索“低干預釀造法”,主張通過葡萄品種的科學配比實現酒體平衡,而非依賴酒精刺激。活動現場展示的6款酒精度數低于10%的精選酒品,佐證了其“微醺哲學”——“真正的好酒應該像月光漫過舌尖,而非烈焰灼燒喉嚨。”
這種克制的美學追求,恰與李希子的療愈理念形成奇妙共振。
這位擁有尼泊爾認證頌缽療愈師資質的導師,在活動現場設計了獨特的“感官喚醒三部曲”。參與者在哈他瑜伽舒展肢體后,手持特制水晶杯品鑒紅酒,最后在由手工頌缽構建的聲場中完成冥想。從事文創產業的參與者張女士描述:“當黑皮諾的漿果氣息與528赫茲的缽音相遇,焦慮像冰塊般在體內消融。”
這場跨界實驗背后,折射出新興消費群體對"深度療愈"的需求變遷。據《2024都市白領健康消費報告》顯示,78.6%的受訪者期待社交活動兼具放松功能,而傳統品酒會的高強度社交屬性正面臨挑戰。“我們不是在反對酒精,而是重構人與酒的關系。”
李希子則從神經科學角度解讀合作邏輯:“適度酒精會暫時弱化前額葉皮層控制,而頌缽的α波振動能引導這種松弛狀態轉向深度冥想。”
這場沙龍雖屬試水,卻展現出商業潛力。20位參與者中包括多個品牌的主理人,目前已有人提出定制化合作意向。值得關注的是,崔李二人計劃將更多元素融入課程設計,春季場次會特別加入植物芳香療法,用杜松子精油呼應紅酒中的木質調性。
當被問及跨界合作的期待,李希子引用宋代茶宴傳統:"古人尚知焚香、插花、掛畫、點茶缺一不可,現代療愈更需打破學科壁壘。"這場發生在長江之濱的微醺實驗,或許正在為都市人的精神綠洲開掘新的泉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