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加沙地帶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紅海之濱的炮火聲再次打破了中東脆弱的平衡。特朗普政府3月15日對也門胡塞武裝發動的空襲,不僅造成平民傷亡的慘劇,更在波斯灣南岸點燃了新的沖突導火索。
特朗普將胡塞武裝定義為"恐怖分子"的指控,折射出美國中東戰略的重大轉向。自2015年也門內戰爆發以來,胡塞武裝始終被沙特主導的聯軍視為主要打擊對象,而美國此次直接軍事介入,標志著其對也門戰場的戰略定位發生質變。
從戰術層面看,空襲確實是對胡塞武裝襲擊商船的直接回應,但戰略維度上卻包含三重精心布局:
第一、核談判桌上的籌碼加碼。通過對胡塞武裝的精準打擊,美國意圖向伊朗傳遞明確信號——任何拖延核協議談判的行為,都將導致其在中東的代理人付出更高代價。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旨在迫使德黑蘭在核技術合作、彈道導彈研發等核心議題上作出實質性讓步。
第二、紅海航道的控制權爭奪。蘇伊士運河-紅海航線承載著全球12%的貿易量,胡塞武裝對過往商船的威脅,直接觸及美國的經濟神經。通過軍事行動清除航道安全隱患,既能保障能源供應線的安全,也能強化對全球物流命脈的戰略控制。
第三、對俄戰略博弈的棋局延伸。美國務卿魯比奧與俄外長拉夫羅夫的緊急通話,暴露了華盛頓更深層的戰略意圖。在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的背景下,美國選擇在中東展示肌肉,既是對莫斯科的威懾,也是為即將開啟的美俄首腦會晤爭取談判籌碼。
美英聯軍的空襲在薩達省造成的平民傷亡,將這場軍事行動推向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人權觀察組織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被襲民居周邊未見任何軍事設施,這直接挑戰了美國軍方"精準打擊"的宣稱。更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平民傷亡事件正在中東地區形成惡性循環:每當西方發動軍事行動,都會激發新的反美情緒,為極端組織提供招募溫床。
這種道德困境暴露出美國中東政策的內在矛盾。一方面,華盛頓試圖通過軍事手段維護地區穩定,另一方面,缺乏合法性的單邊行動卻在不斷制造新的不穩定因素。正如開羅大學政治學者納賽爾所言:"當無人機操作員在紐約的空調房里按下按鈕時,他們也在也門兒童的眼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美軍此次空襲行動客觀上強化了沙特在也門戰場的軍事存在,但也可能刺激伊朗加大對胡塞武裝的支持力度。這種代理人戰爭的升級,將使整個波斯灣地區的安全局勢更加脆弱。 美國在紅海的動作,客觀上分散了國際社會對巴以沖突的關注度。但以色列安全機構評估認為,胡塞武裝的反制行動可能促使伊朗將部分資源從敘利亞戰場轉移至也門,從而間接緩解以色列北部的安全壓力。 中俄伊北京會晤后,莫斯科展現出更強的中東事務參與意愿。美國對胡塞武裝的打擊,可能倒逼伊朗在核談判中尋求俄羅斯的政治庇護,從而為中俄聯合斡旋創造新的契機。 對于特朗普政府而言,繼續升級軍事行動將陷入"越反恐越恐怖"的怪圈。歷史經驗表明,單純依靠武力無法根治中東亂象,反而可能使美國陷入新的戰略泥潭。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推動建立包容性的區域安全架構,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通過多邊對話實現共同安全。否則,紅海之濱的炮火,終將成為埋葬單極霸權時代的喪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