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下午,“劉旭光:天壤間”在北京798藝術區東京畫廊+BTAP開幕。本次展覽由由馮博一策劃,展覽于2025年3月8日至4月26日在北京798藝術區東京畫廊展出。
開幕式現場,馮博一(左一),遲麗萍(左二),田畑幸人(左三),管懷賓(右二),劉旭光(右一)
藝術家劉旭光
劉旭光1958年生于北京。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并獲美術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這次展覽根據劉旭光的創作履跡,以“天壤間”為主題脈絡,展出了繪畫、裝置、行為和影像等29件代表性作品。
開幕式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所謂“天壤間”,即為天地之間。天地的閾限是通過人的不同認知而存在,包括人類的宗教、哲學、科學和藝術等等探索。人才是銜接天地間隙與邊際的關鍵所在。作為藝術家的劉旭光,一直以來利用傳統的和當代的文化資源,以裝置、行為、影像和繪畫等多媒介方式,將個人對天壤間的時空思考和經驗,儀式化地交融于他一意孤行的藝術實驗。他依據闡釋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易經》,將“卜”的符號、生日節點及河洛數字等等信息,借地而生地尋求不同地理空間和自然生態的痕跡關系。其作品仿佛是祭壇,又似讖語,在沉郁的凝視與負重中,聚合于對歷史的迎納,對大地的皈依,以及對象征物質文化色澤的撫慰,塑造了一個獨屬于他命名的“維層空間”——融合宇宙的認知、哲學思考和多維度地拓展審美表達的邊界(劉旭光語)。
在這次展覽中,展示了劉旭光最新的影像作品《墨目》。2024年底,劉旭光在黃河娘娘灘現場制作了一個巨大的圓形枯墨池,一個箭頭拖著長長的直線插入墨池。通過運用黃河水與墨汁構建出“墨瞳”獨特意象,既呼應“民”字中的視覺凝視,又暗示了作者對歷史與現實的深刻洞察。當從高處俯瞰作品時,映照出自然與天宇景觀,仿佛是將古老的時空密碼與蘊含的生命力而展開的無聲對話。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同時,劉旭光根據東京畫廊+BTAP的空間結構,延伸了他最新的裝置作品《墨塔》,抑或是一次時間與生命之塔的具象化呈現。藝術家將帶有古代數字與時間數字的黑色磁條堆砌成一座六棱塔,其造型上的靈感取自梁思成繪畫的塔截面草圖,不僅具備形式上的美感,更蘊含著深層次的哲學思考,引發對《易經》、河洛數字概念的深入思考,訴說著人類對宇宙、時間和生命的認知,象征著時間的流轉、生命的輪回。
劉旭光的創作更多的是在無常里預測我們生存的兇吉。抵達、看到與安放是劉旭光藝術的敘事邏輯,暗合他在天壤間的失重、羈絆與焦慮。我們盡可以從劉旭光這次個展中,透過歷史和地理文化的煙塵去發現、體悟他藝術所針對的那些可見或不可見“衍場”變遷。而命運之光只是“黑暗”對其自身的抵達,促使我們不知身處何方地思考、質疑和探尋習以為常的生存處境。正如明代錢宰在《過城南田舍》一詩中所說:“人生天壤間,俯仰成今古”。
墨塔 Ink Tower,2025,H360x400cm,裝置:木材、瓷條、墨、黃河沙土等 Installation:Wooden materials、Porcelain strips、Ink、Sand from Yellow River
痕跡B17,2024,96x69cm,墨、礦物質顏料、銹、骨膠、蛋清、宣紙
衍場,2020,250x200cm,墨、礦物質顏料、銹、骨膠、蛋清、宣紙
天地Heaven and Earthce 200x205cm 1994 墨、礦物質顏料、銹、骨膠、蛋清、畫布Ink, Mineral-Color, Rust, Bone-Glue, Albumin on Canva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