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發動空襲,特朗普不要“和平總統”了嗎?胡塞武裝為何敢硬剛美國?
15 號深夜,美國“杜魯門號” 航母戰斗群的艦載機群劃破紅海夜空,對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區發動多輪空襲。爆炸聲中,薩那、薩達等城市騰起蘑菇云,這場被稱為 “特朗普 2.0 時代最大規模軍事行動” 的突襲,徹底打破了這位自詡 “和平總統” 的執政敘事。
白宮將此次行動定義為“保護國際航運自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措辭強硬,指責胡塞武裝 “對美國船只發動海盜式襲擊”,并痛斥前任政府 “軟弱無能” 導致局勢失控。據美方披露,空襲目標包括胡塞武裝的無人機基地、防空系統和導彈設施,意圖癱瘓其海上攻擊能力。
但西方輿論場對這一理由提出質疑。英國《衛報》指出,胡塞武裝近期針對的主要是以色列關聯船只,而美國軍艦遭襲事件已過去四月有余。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軍事行動更像是特朗普政府對伊朗的“間接施壓”—— 在向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出核談判最后通牒后,美國試圖通過敲打胡塞武裝,迫使德黑蘭在地區博弈中讓步。
據胡塞武裝衛生部門16號消息,15日的空襲已造成53人死亡、98人受傷,胡塞武裝表示將以“進一步升級”的行動予以回應。該武裝組織發言人阿米爾譴責美軍 “故意面向人口稠密區”,并誓言 “以更猛烈的報復回應”。伊朗外交部隨即召見美國外交官,稱此次行動是 “對國際法的公然踐踏”,而俄羅斯則呼吁立即停火,重啟政治對話。
值得關注的是,胡塞武裝并未因空襲退縮。其政治局發表聲明稱,將繼續支持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并警告美國“紅海將成為第二個越南戰場”。黎巴嫩真主黨等地區盟友也紛紛聲援,譴責美國 “為以色列火中取栗”。
這場軍事行動暴露出美國中東政策的深層矛盾。盡管特朗普政府強調“有限目標”,但歷史經驗表明,對也門的軍事干預往往陷入泥沼。奧巴馬時期的無人機打擊、拜登任內的聯合空襲均未能遏制胡塞武裝,反而使其獲得更廣泛的民眾支持。
更棘手的是,胡塞武裝的背后是伊朗的支持網絡。美國中央情報局評估顯示,德黑蘭每年向胡塞提供約2 億美元援助,包括導彈技術和情報支持。若伊朗選擇反制,中東局勢可能進一步失控:從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襲擊到伊拉克的親伊朗民兵行動,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鏈將面臨全面挑戰。
此次行動正值中東地緣格局劇烈變動之際。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停火協議雖暫時緩和加沙局勢,但紅海航運危機已導致全球貿易成本飆升12%。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軍事手段快速解決問題,卻忽略了也門問題的復雜性 —— 這個阿拉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已深陷內戰、饑荒與外部干預的惡性循環長達十年。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的數據曾顯示,也門有210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占總人口的 70%。美軍的空襲不僅加劇了人道危機,更可能激發新的極端主義浪潮。正如《紐約時報》評論所言:“當華盛頓的決策者在地圖上標注打擊目標時,也門的平民正在為大國博弈付出生命代價。”
夜幕下的也門仍在燃燒,而特朗普政府的“精準打擊” 能否實現戰略目標,或將取決于德黑蘭的下一步棋。這場突襲不僅是軍事行動的開始,更是對美國中東政策智慧的嚴峻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