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Xiaomi SU7系列交付量達136854輛。同時小米將擴充產能,保障交付,全力沖刺2025年小米汽車交付35萬臺的目標。
3月18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公告,2024年營收3659.06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5%;經調整凈利潤為272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1.3%,其中包括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經調整凈虧損62億元。
18日下午,雷軍在微博稱之為 “史上最強年報” 。
3月18日,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微博發文稱,剛剛交付了第20萬輛小米汽車。同時,雷軍在評論區留言表示,“首發不到一年時間。”
隨后,雷軍表示,小米汽車2025年全年交付目標提升至35萬臺。
小米集團2024年年報深度解讀(文末附長圖)
01 整體業績:史上最強年報, 營收與利潤雙創新高
2024年,小米集團以3659億元的營收和272億元的經調整凈利潤,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速分別達35%和41.3%。
其中,第四季度單季營收首次突破千億,達1090億元,同比增長48.8%,凈利潤83億元,同比激增69.4%。
這一成績標志著小米在復雜市場環境下的強勁韌性與戰略轉型的成功。
核心驅動因素:
智能手機高端化:高端機型(4000-6000元價位段)市占率提升至**24.3%(4000-5000元)和9.7%**(5000-6000元),帶動毛利率從11.8%升至12.6%。
IoT規模化效應:智能家電(空調、冰箱、洗衣機)出貨量增速超30%-50%,推動IoT業務收入首破千億,達1041億元。
互聯網服務高毛利: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2.2%,毛利率高達76.6%,成為利潤增長的重要支柱。
02 分業務線表現:三大增長曲線協同發力
智能 手機:穩居全球前三,高端化成效顯著 出貨量與收入:全球出貨量 1.69億臺,同比增長15.7%,市占率13.8%(第三),連續18個季度穩居前三。 高端化突破:中國大陸4000-5000元價位段市占率第一,小米15 Ultra等旗艦機型推動品牌認知升級,帶動用戶結構向高端化傾斜。 渠道布局:中國區線下門店超1.5萬家,未來5年計劃新增海外門店約1萬家。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生態協同效應顯現
智能家電爆發:空調出貨量680萬臺(+50%),冰箱270萬臺(+30%),洗衣機190萬臺(+45%),均創歷史新高。
AIoT生態深化:連接設備數超9億,小愛同學月活用戶達1.37億,智能家居場景滲透率持續提升。
技術賦能:自研空調壓縮機、智能互聯協議等技術降低供應鏈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
智能電動汽車:首年交付超預期,第二增長曲線確立
交付與收入:全年交付13.69萬輛,收入328億元,毛利率18.5%(Q4達20.4%),虧損收窄至7億元。
產品力突破:SU7系列上市9個月即成現象級產品,SU7 Ultra開售3天大定訂單超1.9萬臺,定位超高端市場(起售價52.99萬元)。
產能與戰略:2025年交付目標提升至35萬輛,加速布局歐洲、東南亞市場,計劃2026年推出第三款車型。
互聯網服務:全球化與生態化雙驅動
收入結構優化:廣告收入247億元(+20.5%),境外互聯網收入93億元(+30%),占整體收入比例提升至27%。
技術融合:AI大模型賦能端側應用,提升用戶體驗與廣告精準度,推動ARPU值增長至13.4元(Q4)。
03 研發投入與技術壁壘:構建長期競爭力
2024年,小米研發支出241億元(+25.9%),研發人員占比達**48.5%**(2.1萬人),聚焦智能駕駛、AI大模型與操作系統三大領域。
智能駕駛:專利授權超1000項,自研Xiaomi HAD系統實現高速領航輔助駕駛,計劃2025年推出城市NOA功能。
AI與生態:HyperOS系統開源吸引超500家合作伙伴,大模型技術覆蓋手機、汽車、IoT設備,提升跨端協同能力。
全球化研發:深圳、北京、上海及歐洲、東南亞設立研發中心,加速技術本地化落地。
04 未來展望:挑戰與機遇并存
積極因素 汽車業務放量:2025年交付目標35萬輛(+156%),若達成將貢獻超800億元收入,虧損或進一步收窄。 技術商業化:AI大模型與機器人業務進入驗證期,可能成為新增長點。 生態協同:“人車家全生態”戰略下,用戶粘性增強(全球月活7.02億),交叉銷售潛力巨大。
風險與挑戰
市場競爭加劇:特斯拉計劃推出平價車型,比亞迪等車企加速布局,汽車業務面臨價格戰壓力。
宏觀經濟波動:消費電子需求受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影響,可能抑制手機與IoT增長。
技術商業化不確定性:自動駕駛與機器人業務尚需時間驗證,研發投入或持續拖累利潤。
05 資本市場表現與估值邏輯
截至2025年3月18日,小米市值約1.45萬億港元,對應動態PE約20-25倍。機構普遍看好其“手機+汽車+AIoT”生態的長期價值:
主業估值:剔除汽車業務后,手機與IoT業務利潤約334億元,給予20倍PE對應約6700億元。
汽車業務估值:參考新勢力車企(如理想20%毛利率),若2025年交付35萬輛,收入或超800億元,按1.5倍PS估值約1200億元。
技術溢價:全球專利超4.2萬件,AI與自動駕駛技術或帶來估值增量。
06 結語
小米2024年財報展現了其從硬件制造商向“生態科技巨頭”轉型的成功,智能手機高端化、IoT規模化與汽車業務爆發三大增長曲線協同并進。盡管面臨市場競爭與技術商業化挑戰,但其全球化布局、技術壁壘與生態協同效應為未來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2025年,隨著汽車產能釋放與AI技術突破,小米有望在超高端市場與智能化領域進一步打開空間。
接下來,一張圖帶你速覽小米史上最強年報:
杰克?韋爾奇說:“你可以拒絕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
歡迎點擊鏈接,了解2025年我們將走進哪些知名企業參訪交流學習。
企業參觀考察游學預約咨詢電話:18511456825(同微信)馬博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