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殷都區安豐鄉西高穴村曹操高陵的發現,曾轟動一時,同時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尤其是當時墓內發現了殘破的頭骨,因為較小,被訛傳為小時候的曹操,進而成為攻訐考古專家的假證。
事實上,這處大墓早有記載,古代稱為西陵。1998年,西高穴村曾出土后趙時期太仆卿駙馬都尉魯潛的墓志,其中明確提到“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名堂二百五十步”,可見在當時高陵的位置并不是什么秘密。
曹操遺骸(摘自考古報告)
史載,建安二十一年(216),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封地鄴城(今河北臨漳)。兩年后,也就是建安二十三年(218)曹操就開始為自己預制壽陵,并在《終令》中明確記載了陵墓的位置,稱在西門豹祠以西的丘陵中。西門豹祠距離也稱15里,高陵距離西門豹祠又15里。
又兩年,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度龂尽份d,“庚子,王崩于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謚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但是到了宋代,受到重文抑武風氣的影響,劉備的地位上升,曹操遭貶抑,成了奸雄,更是演繹出了“七十二疑冢”的故事。生活在南宋初年的著名文人范成大在《攬轡錄》中稱“過漳河,入曹操講武城,周遭數十里。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數里間”。其實,鄴城以西本來就是東魏、北齊墓群,即使到了今天,仍然留存著幾十座高大的墓冢。
曹操墓在歷史上遭到過三次大規模的盜掘,第一次是西晉后期,第二次是上世紀70年代,第三次是2005年。2006年發現這座東漢大墓被盜后,開始組建考古隊準備進行搶救性發掘,不過至2008年底才正式啟動發掘,三年間又遭遇了數次盜掘。
2009年底,古墓發掘工作結束,同年12月27日確認為曹操高陵。不過第二年8月在蘇州召開的三國文化全國高層論壇上,曹操墓又被質疑為偽造。2016年至2017年又重新發掘。2023年4月27日,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至今年五一期間,筆者也來高陵參觀。
這座大墓由墓道、墓門、封門墻、甬道、前后主室和四個側室組成,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磚室墓,占地面積約740平方米,墓平面呈甲字形,坐西朝東,方向110度。斜坡墓道,墓壙平面呈前寬后窄的梯形,長18米、寬19.5米~22米。墓門寬1.95米、高3.02米,磚券頂。有石門,石門外有三層封門磚封閉。墓室為磚室,分前、后兩室,并均有南北兩側室。前室近方形,四角攢尖頂;南側室平面為長方形,弧形券頂;北側室平面也為長方形,四角攢尖頂。后室為四角攢尖頂,南北兩側室均為弧形券頂。墓室青石鋪地,四個側室有石門封閉。
盡管號稱“薄葬”,盡管多次被盜,墓內仍然出土文物970多件,其中可復原者約250余件。種類有青石圭、璧等禮器;鐵甲、劍、鏃、弩機構件等兵器;銅蓋弓帽、傘帽、鈴和煤精石虎雕等車馬雜器;陶硯,石枕,銅帶鉤、帶扣、鋪首、釵、環、帽釘,銀帶扣、鋪首、飾件,鐵帳構件、鏡、削等用具;玉珠、水晶珠、瑪瑙珠、玉佩等裝飾品;灶、耳杯、盤、壺、罐、托盤、盆等陶瓷器;以及刻銘石牌59塊。刻銘石牌一類為圭形,其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銘文;另一類為六邊形,其銘文內容為隨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如“黃綾袍錦領袖一”“丹綃襜襦一”“鏡臺一”“書案一”“渠枕一”等??蹄懙淖煮w絕大多數是漢隸,俗稱“八分體”,字體規整,遒勁有力。
此外,墓中還出土了三具人骨,其中一具男性尸骨年齡正是六十歲左右;另外兩具女性尸骨年齡分別為五十歲左右和二十多歲。
至于現在的高陵遺址博物館,個人認為并不值得參觀。博物館以漢代的黑紅為主色調,外觀借鑒漢代建筑深出檐的特點,確實非常壯觀。遺址展示區建筑面積18488達到平方米,由神道遺址、陵前建筑遺址、圍壕遺址、垣墻遺址、南側建筑遺址、曹操墓及7號陪葬墓組成。不過目前連墓室都封閉不能參觀,至等比例復原了一間墓室,展示的出土的文物其實觀賞價值也不大,多是青石圭、璧和銘石牌。另外還以地面植被標注的形式展示了4座陪葬墓。(豫278,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寫于2024年8月7日)
本頁圖片、文字、視頻為“烏何有之鄉大樹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搬運或他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