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被稱為“性犯罪地圖”的數據庫在X平臺(原Twitter)上引發熱議。該地圖將日本國內過去發生的性犯罪案件地點集中標注,用戶只需注冊會員即可瀏覽。制作者表示其目的是“保護兒童免受性犯罪侵害”,但在X平臺上,有日本人指出“這違反了個人信息保護法”,引發爭議。
日本“性犯罪地圖”
“性犯罪地圖”于3月13日公開。地圖上標注了日本性犯罪案件發生的地點,每個標記點包含案件報道日期、內容、加害者年齡和性別、住址、受害者年齡和性別,以及是否涉及社交媒體或游戲等信息。
支付月費500日元(約合24.3元)以上的付費會員可以查看更詳細的信息,包括案件發生日期、信息來源媒體、案件現場、案件詳情及加害者的處分內容等。最初公開時還包括加害者姓名,但已于3月15日改為不公開。
該地圖由名為“Amyna”(あみな)的日本志愿團體發布,其宗旨是探索保護兒童免受性犯罪侵害的方法。該團體成立于2024年1月,由前聯合國難民署喀布爾辦事處主任山本芳幸的帖子啟發,而“性犯罪地圖”是其首個公開項目。截至3月17日,該團體表示將繼續更新地圖,并計劃開發智能手機應用程序。
“破產者地圖”事件重現?制作者稱“沒有針對個人的意圖”
另一方面,X平臺上針對“性犯罪地圖”的爭議不斷,許多日本人從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角度提出質疑。“如果是冤案,如何確保信息的準確性?”、“不僅是性犯罪,未經正當程序就公開信息是否合適?”、“這與出售性犯罪者個人信息牟利有何區別?”等意見層出不窮。相關帖子還添加了社區注釋,指出“這違反了個人信息保護法”。
過去,類似事件如“破產者地圖”也曾在日本引發爭議。該地圖將破產者的姓名和住址標注在谷歌地圖上,并要求支付費用以刪除信息。對此,日本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認定其“非法處理破產者個人信息”,并向網站運營者發出關停建議。
面對這些負面意見,發起者山本芳幸于3月16日發表聲明表示:“我們收到了許多負面意見和反饋,但這些都在預料之中,并不令人意外。我們將認真聽取所有意見,并以此作為改進的依據。”
“我們的目的并非針對個人或進行雙重處罰。我認為很少有人會這么想。我們的目標是喚起人們對兒童遭受性侵害現狀的關注,并推動社會向更安全的方向發展。為此,需要盡可能多的人了解現狀。”(山本芳幸)
結語
純粹作為一個公益項目,我個人認為沒有多大的問題,但“付月費才能查看具體地圖”的做法多少有點讓這種行為變味!因為純正的公益性質的行為,應該由全社會進行贊助而不是由個人,否則怎么保證公正與獨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