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Della
來源 | 廣告案例精選(ID:ad2829)
1
過去,品牌商家總把“顧客就是上帝”掛在嘴邊。
到了新時代,這一套營銷理念已然過時,更多的是提倡品牌和用戶做朋友,主打一個平等對話。
但架不住總有品牌越界,沉迷于“自我感動式說教”不可自拔,踩中營銷雷區。
最近,網紅奶茶店爺爺不泡茶的最新文案,就被指充滿了“爹味感”。
事情是這樣的,爺爺不泡茶推出了非遺紅糖·黑珍珠新口味飲品。
但爺爺不泡茶沒有將宣傳重心放在非遺上,而是聯系女性來月經時愛喝紅糖水的生活習慣,選擇以經期為新品營銷切入口。
于是乎,爺爺不泡茶寫了一組杯套文案,想要向經期女性傳達品牌關懷。
圖源:小紅書@爺爺不泡茶
可惜大家不僅沒get到“暖心”,甚至還覺得有點“鬧心”。
只因一句文案——“不可以喝冷的,乖。”
圖源:小紅書網友
看完我的第一反應會想文案組是不是霸總偶像劇看多了,下命令式的語氣和經典的一句“乖”,這不妥妥的古早霸總口頭禪?
仿佛自帶BGM,讓人幻視對面站著的是油膩總裁愛好者張翰,尷尬得想要摳出三室一廳。
有網友認為,品牌名叫“爺爺不泡茶”,假如從爺爺的口吻出發,理應使用“乖乖”助氣詞或者加入方言元素。
比起男友寵溺式的“指令”,顯得更親切、接地氣,有助于強化“爺爺”這一特色品牌符號。
文案引起不適后,有網友聯想到品牌名,似乎“更爹了”。
不過有一說一,爺爺不泡茶起初是叫“爺爺泡的茶”,為了避免和周杰倫的同名歌曲產生版權糾紛,有蹭熱度、引導歌迷群體的嫌疑,后面才改名叫“爺爺不泡茶”。
從這點上看,倒是和“爹味”毫不相干的。
甚至還有網友想到了大冰,“乖,摸摸頭”,評論區秒變玩梗區。
網友指出,不僅這一句文案,還有其他的用詞也“挺爹的”。
“女孩子多喝熱的,別怪我啰嗦。”
圖源:小紅書網友
一下子劃分了性別身份,先不說“爹不爹”,給我的感覺是拉遠了和女性群體的距離感。
如果把“我”換成“爺爺”,會更柔和一些。
還有其他文案,雖然沒有明顯的“爹味”,但透露出一股濃郁的“油膩感”。
比如,搭訕式的。
“很冷嗎?我也是,一起喝杯熱的吧”
圖源:小紅書網友
“降溫了,是我們見面的暗號嗎?”
圖源:小紅書網友
關心式的。
“你躺著好好休息,其他事情,放著我來。”
圖源:小紅書網友
“我知道你超難受的,很想替你難受。”
圖源:小紅書網友
“送溫暖不是為了讓你記住我,是為了讓你溫暖。”
圖源:小紅書網友
其中有一句個人感覺是全場最佳,傳遞品牌溫度的同時又恰到好處把握好邊界感。
“每月一次的難受,你度過了很多年,你已經很勇敢了。”
圖源:小紅書網友
如果說杯身文案是溝通媒介,那么爺爺不泡茶舉辦的“為女性免費提供30萬杯非遺紅糖水”則是將品牌關懷落地,真正的付諸行動。
圖源:小紅書@爺爺不泡茶
結合一系列宣發物料來看,爺爺不泡茶的文案被指“爹味”還不至于。
不過倒暴露出品牌姿態溝通、身份立場把握的小問題,看起來并不平等,才會讓部分消費者感到不適。
2
事實上,這幾年來因“爹味”文案翻車的品牌層出不窮。
何為“爹味”?
根據百度百科詞條,“爹味”是指表現出的一種居高臨下、過度自信甚至略帶說教意味的態度。
這種態度并不限定于性別,在某些情境下女性也可能展現出類似的“爹味”特征。
在品牌營銷領域,“爹味”的表現是品牌將過往的消費者本位轉換成銷售方本位思想。
把自身的付出、貢獻強加于消費者身上,營造出一種“施恩者”的既視感,從而忽視了消費者真正關心的體驗和價值。
瑞典網紅品牌Oatly,好好的燕麥奶,硬生生把自己變成了“爹味奶”。
Oatly包裝上的“你拿起這杯燕麥奶,只需1秒。我們把它帶到你身邊,卻用了30年”。
直接被網友翻譯成:“我為你付出這么多,你憑什么不感動?”
圖源:小紅書@WW
底部的一行小字,“占用你一分鐘,你有權知道”,更是炸裂。
圖源:小紅書@WW
這種“爹味”十足的表達,仿佛品牌的“勞苦功高”才是重點,就像中式家長對著孩子念叨的“付出論”,卻沒問過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削弱了消費者的存在感,陷入“不平等”對話陷阱。
當消費者醒悟過來以自我感受為中心時,就能輕易被破解了。
認養一頭牛也犯過這種表達錯誤,在包裝上吹噓“牛伙食費比你高”,“正是因為這樣,你才喝得到這杯安心好牛奶”。
高高在上的姿態被網友怒懟:“牛比我金貴,我喝個寂寞?”
圖源:小紅書網友
新希望牛奶更是直接,打工人遙不可及的夢想生活,卻是奶牛觸手可及的,買個牛奶喝回頭還要被奶牛比下去,道不盡心酸。
圖源:小紅書@桃桃大勇士
悠純認養牧場喊出了“把乳牛當女兒養”的slogan,跨越物種內涵女性過足“爹癮”,實在很難評。
圖源:小紅書網友
還有梅見酒的新年文案真把自己當爹,“賢婿,你受苦了哈哈哈,我女兒其實沒那么配得上你”,把貶低“女兒”當玩笑,品牌輸出很是冒犯。
圖源:小紅書網友
“爹味”本質是單向輸出,而年輕人追求的是“雙向奔赴”,品牌一味自說自話,只會陷入自嗨。
3
有些時候,“爹味”也不全然是貶義的。
在胖東來身上,鮮明的“爹味”標簽就讓人又愛又恨,總能在社媒引發一番激烈爭論。
這家起源于河南許昌的零售企業,將 "不滿意就退貨" 的服務承諾刻進基因,其質檢流程嚴苛到近乎偏執:
蔬菜農殘檢測精確到小數點后三位,肉類分割誤差不得超過 2 毫米,連購物車都要每日消毒三遍。
這種近乎強迫癥的品控哲學,讓消費者深深感動于 “被當作孩子般寵溺”。
圖源:營銷報
在員工福利領域,胖東來的“大家長”形象更是令人艷羨。
除了行業罕見的住房補貼、子女教育基金,更開創了“幸福指數考核”制度、 “委屈獎”等32項特色福利,讓員工感受到“不是在為老板打工,而是在為家族奮斗”的歸屬感。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其 “家長式"”管理引發的邊界爭議。
公司明文禁止員工接受彩禮、設立喜宴標準,甚至不允許“啃老”。
圖源:抖音@胖東來于東來
這些滲透進私人生活的管理條款,被網友吐槽管太寬,“爹味”滿溢出來了。
在這場關于 "爹味" 的現代性辯論中,胖東來用極致的產品主義和家長式治理,書寫著中國民營企業獨特的進化密碼。
所以說,品牌 "爹味" 的終極奧義,在于拿捏 "關心" 與 "控制" 的黃金分割點。
就像真正合格的家長,既要在下雨天提醒你帶傘,又要允許你偶爾淋雨玩泥巴。
畢竟在這個消費者主權崛起的時代,能讓人一邊翻白眼一邊乖乖買單的品牌,才是真正掌握了 "爹味" 的終極秘訣。
說到底,對于品牌“爹味”標簽的評判,不是一句簡單的好和壞能夠定奪,關鍵取決于受眾群體的接受度罷了。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廣告案例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