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宣布以228億美元向美國貝萊德集團出售全球43個港口資產,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戰略港口。消息一出,港澳辦罕見轉發《大公報》社論《莫天真,勿糊涂》,直指此舉“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香港特首李家超更以“依法依規處理”的強硬表態回應輿論關切。
被稱為“李超人”的李嘉誠,一直以殺伐果斷的商業決策,幾十年立于商界不敗之地,并廣受各界贊揚和國內商業大佬們的膜拜,連之前從大陸全面撤資的行為,都沒有受到官方苛責。為何這一次的“商業決策“,卻觸怒了從國家到民眾,幾乎所有中國人?
01
這個問題背后的答案非常重要。
誰都知道在國內做生意和發展個人事業,不能離開政策和輿情的及時覺察與把握。
下面這三點原因在未來很長時間會對你有參考和啟發,記得收藏并轉發給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個原因:事關巴拿馬運河,這件事掐住了我國全球貿易的咽喉與國家出口經濟的命脈
巴拿馬運河承擔全球6%的海運貿易量,我國約21%的遠洋貨運依賴這條航道。一旦貝萊德掌控該港口,我國商船可能面臨額外收費、通行限制等“卡脖子”風險,直接影響新能源產業所需的鋰、鈷等關鍵礦產運輸,甚至威脅戰時物流安全。
第二個原因:當前的時間節點,與特朗普的全球戰略行動,形成致命配合與生死博弈
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宣稱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而李嘉誠選擇在此時出售港口,被質疑配合美國地緣戰略。
此前,貝萊德集團因收割烏克蘭國有資產、操控日本核污水排海等行徑聲名狼藉,其收購行為已經證明在強化美國對全球航運的壟斷。
那么這一次的目標是誰,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難道李嘉誠及其集團會不清楚嗎?
第三個原因:沒有任何通報的“閃電交易”,防的是誰,背刺了誰?
用滿足個人私欲的所謂商業自由,背刺民族利益的心寒行為,不僅民族大義上失格,在人品道義上,也顯得極其卑劣下作。
此次交易未事先通報,導致我國在戰略博弈中陷入極其被動的狀況。對比2015年李嘉誠“撤離內地”時官媒的寬容態度,此次港澳辦的激烈反應凸顯事件性質已超越普通商業范疇,直指國家核心利益。
02
這件事出來后,有些人還在替李嘉誠說話,他們說“商人無祖國”。
其實這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們,非常厚顏無恥的一句話。
同樣作為香港商人代表的霍英東及其家族,可以說是以商報國的典范,與李嘉誠及所有這些利己主義者的商人,可謂“云泥之別”。
在抗美援朝期間,已經成為富商的霍英東,甚至沒有安享財富想法,而是親自冒死為志愿軍運送物資。其孫輩霍啟剛在2019年香港動蕩中發起“免費艙位計劃”,助力中小企業出口。霍家“損己為國”的擔當,與李嘉誠“為己損國”的爭議形成鮮明對比。
李嘉誠曾稱“我只是個商人”。
其實,李嘉誠的“商業邏輯”,就是利潤至上,除了自己和家族男性后代的生命,什么都可以為了利潤而犧牲。這里面藏著一種表面開明靈活、內在保守腐朽的封建地方豪族的私國意識。
什么國家、民族?都是源源不斷為我家生產私利的機器和工具。
機器和工具舊了,不順手,不好用了,那么我隨時可以換。
歷史上,中華民族和一代代百姓,無數次被這樣的家族出賣。和平時期,他們對底層百姓榨取的最狠,和李嘉誠一樣發明那個時代的“公攤”;遇到戰爭和動亂,就自保騎墻,出賣國家民族。
這次交易,一樣完全暴露出李嘉誠及其商業帝國與國家民族利益的割裂。
巴拿馬港口不僅是資產,更是我國參與全球貿易的“戰略跳板”。以228億美元套現的短期利益,卻可能讓國家未來付出千萬億級的物流成本代價,甚至是無數民族同胞的生命。
商人追求利潤本來無可厚非,但涉及國家戰略資產時,需權衡商業利益與民族大義。正如《大公報》所言:“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若企業家的成功以損害國家利益為代價,其財富終將成為歷史恥辱柱上的數字。
03
那么從“李超人”到“賣國商人”,李嘉誠還有多少余地,能避免掉落到漢奸賣國賊、遺臭萬年的萬丈深淵?
更廣大的企業家,從這件事中如何學會避免這種政治框架的崩塌?
首先,作為企業家,你必須建立“地緣政治雷達”。
在行動上,凡是涉及關鍵戰略基礎資源的交易行為,需主動相關部門溝通,評估戰略風險。
其次,對公眾情緒的覺察和對應,一定不能有致命漏洞。
事件前期,李嘉誠長子李澤鉅回應爭議時一句“純商業行為”,顯得傲慢且毫無情商。對比霍啟剛“飲水思源”的共情表達,暴露出李家在家族企業傳承中的價值觀教育的斷層。
第三,要懂得長期價值與短期套現的平衡。
李嘉誠出售港口套現后,廈門港務等國內港口企業因戰略價值重估,未來股價必將飆升。這就顯出李嘉誠很少在國家戰略層面考慮問題的短板。
當然,這也是他不關心民族利益,只關心家族利益的意識格局,造成的必然結果。
企業家,如果不能在國家戰略和社會趨勢的層面上考量商業問題,必將很難真正區分“不良資產”與“戰略資產”,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而喪失后者可能隨國家崛起產生的指數級增值。
04
這次李嘉誠事件,給所有人帶來的最大啟示,就是:
沒有國家護城河,拿來商業護城河?
當長和系股價因交易風波單日暴跌4.4%,市值蒸發78億港元時,企業老板和創造業者們,應該更清醒地認識到:在國家利益面前,任何商業護城河都不堪一擊。
真正的商業領袖,應將企業命運與民族崛起深度綁定,方能在歷史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
從李嘉誠及家族集團的困局來看,今天的全球化新規則,是在全球化3.0時代,企業必然要遵循內外“雙循環”商業邏輯:
對內:深耕核心技術,筑牢產業安全屏障。
對外:緊跟國家戰略趨勢,構建國家主導的貿易生態。
最后,再給所有企業老板和創業者兩個忠告:
第一個忠告,是要有紅線意識。涉及能源、交通、數據等國家命脈的商業領域,利潤再高你的決策和行動也需謹慎。
第二個忠告,是要有正確的價值排序。將“國家利益權重”納入你的商業模型或經營戰略,避免成為大大小小的李嘉誠。
不管李嘉誠最終是否墮入賣國商人的不歸路,這次事件必將載入中國商業史,并成為未來對企業進行國家責任教育的經典案例。
當“在商言商”的遮羞布被撕下,我們終將明白:沒有國家利益護航的商業成就,不過是沙塵上的虛幻城堡。
只有那些將民族大義刻入文化基因的企業,才能在越演越烈的全球政治角力的風暴中,安穩前行。
并在風暴過后,成為中華民族下一個時代的商業脊梁。
我是天真一笑,服務過50+世界500強企業的創意營銷,幫助國內外100+中小企業及創業者從0到1走上品牌軌道。從關注我開始,我將幫你打開人生事業的全部潛能。
關注我,更多改變你命運的見識,都在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