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韻達貨運被立案調查,這事到底有多嚴重?要多嚴重有多嚴重。
下午五點五十七分,國家郵政局一紙公告炸穿全網:
上海韻達貨運被立案調查。
國家郵政局的通報字字如刀。
韻達加盟商對協議客戶審查徹底失守,詐騙分子偽裝成“合法客戶”,將虛假投資廣告、釣魚鏈接塞進包裹,借快遞網絡精準投遞。
韻達,這家號稱“綜合服務領先”的快遞巨頭,竟成詐騙犯的幫兇。協議客戶安全管理形同虛設,涉詐宣傳品長驅直入,萬千家庭的血汗錢灰飛煙滅。
這不是失誤,這是犯罪。
2024年浙江一起案件中,詐騙集團通過韻達某加盟網點,三個月內寄出12萬份“高收益理財”傳單,導致2000余人受騙,涉案金額超3億元。
受害者李女士哭訴:“傳單印著韻達Logo,我以為是大公司合作項目。”加盟商為每單多賺0.5元抽成,親手將快遞車變成“運鈔車”。
韻達所謂的“安全培訓”淪為形式。一名前加盟商透露:“每年一次線上考試,題庫答案提前下發,抄完就能過關。”
涉詐包裹能突破層層關卡,關鍵在面單信息造假。詐騙團伙利用韻達系統漏洞,虛構發件人信息,甚至盜用他人身份。
快遞員只關心派件量,從不核實內容物。2025年1月,江蘇警方查獲一批韻達包裹,內藏5萬張假冒銀行信用卡,面單卻標注“文具”。
國家郵政局通報提及“造成受害人重大財產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僅2025年第一季度,涉及韻達的詐騙投訴已達4300余起。
維權成本也是高的離譜。
山東王先生因被騙28萬元起訴韻達,法院卻以“無直接因果關系”駁回。律師指出:“快遞條款中‘免責聲明’密密麻麻,消費者簽收即默認。”
原來,面單背面的小字,早給巨頭們穿上了金鐘罩。
這不是快遞業第一次因安全漏洞暴雷。
2023年,圓通快遞40萬條用戶信息被販賣,犯罪分子借此實施精準詐騙。最終,圓通僅被定性為“未完善內部管理”。
2021年,申通某網點違規運輸易燃品引發倉庫火災,事后申通將責任推給“臨時工”。
更早的2018年,中通被曝“代簽收”黑產鏈,快遞員私自簽收后調包貨物,消費者投訴無門。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
每次事件后,企業鞠躬道歉,監管部門“重拳出擊”,但總在三個月后風平浪靜。加盟制被詬病多年,卻仍是行業主流。總部賺取品牌費,加盟商壓縮成本,安全投入近乎為零。
這次韻達事件,不過是把爛瘡撕得更深些。
每個用戶都在經歷這樣一個畫面:站在快遞柜前,遲遲不敢按下取件碼。
因為那個Logo曾代表便捷,如今卻像一張血盆大口。
想起經濟學家說的:“所有命運的饋贈,早暗中標好價格。”當企業用效率換安全,用規模換責任,每一份包裹都可能變成炸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