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嘉誠家族以228億美金的價格,計劃將全球43個港口甩賣給美國貝萊德財團的消息,引發了全網的軒然大波。一時間,“賣國賊”的罵聲四起,輿論對這位資本巨鱷的質疑聲浪滔天。而就在風波持續發酵之際,官方突然連甩王炸,港澳辦怒轉黨媒銳評,香港特首也連夜發話,讓這場交易的前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港澳辦在短短三天內,連續轉發《大公報》的多篇文章,直接對這場交易蓋章定性為“威脅國家安全”,并痛批李嘉誠“精神貧血”,指責其“配合美國霸權”。文章甚至搬出了霍英東、包玉剛等愛國商人的事跡進行對比,言辭犀利,幾乎是在直接喊話李嘉誠:“你敢賣,歷史必審判你!”
面對記者的逼問,香港特首李家超則表現出了相對的淡定。他僅用三句話就表明了港府的態度:“社會關切要重視”、“反對外國脅迫”、“依法處理”。這三句話看似中立,實則暗含深意。李家超的“依法處理”無疑是在暗示,如果這場交易沒有和國家通氣,存在法律漏洞,港府隨時都有可能掀桌查辦。而他所提到的“依法”,很可能就是動用國安法這一重磅武器。
這場交易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爭議,關鍵在于其涉及的利益太過重大。交易中的巴拿馬運河兩大戰略港,一旦落入美國手中,他們將能夠對中國貨輪加收高達30%的過路費,這無異于直接掐斷了“一帶一路”的物流命脈。更為嚴重的是,貝萊德還要求移交港口管理系統和調度算法,這等于是將中國的物流數據白白送給美國的情報部門。
其實,這場交易從一開始就漏洞百出,存在三大硬傷:
首先,特朗普的施壓無疑給這場交易蒙上了一層政治陰影。美國拿槍頂頭,逼李嘉誠當買辦,這簡直就是經濟霸凌的赤裸裸體現。美媒更是爆料稱,貝萊德CEO芬克多次密會特朗普匯報進度,白宮更是將這場交易稱為“對華競爭勝利”。
其次,李嘉誠的低級狡辯也讓人難以信服。他嘴上說著“低效資產”,身體卻很誠實。李澤鉅辯稱賣掉的是“低效港口”,但事實卻是,巴拿馬港年賺數億,而鹽田港的利潤更是占到了集團的60%,卻死活不賣。這到底是割肉喂鷹,還是裝清倉大甩賣?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貓膩。
第三,法律紅線的警告也是不容忽視的。我國的國安法可不是擺設,《反外國制裁法》、《關鍵基礎設施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早已明文規定,涉及國家安全的交易政府有權叫停。李家超的那句“依法處理”,翻譯過來就是:再敢往前一步,分分鐘送你法制大禮包!
在這場風波中,我國商務部的行動無疑是最具殺傷力的。他們已經啟動了交易審查程序,這意味著這場交易能否成行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長和系的股價也在短短兩天內暴跌了8%,外資更是瘋狂拋售。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了當年李嘉誠跑歐洲炒房賺得盆滿缽滿的情景,如今看來,他怕是要連本帶利吐出來了。
在2025年的今天,還想玩“在商言商”的把戲已經行不通了。之前我國央企招商局想收購港口遭拒,但如今看看華為硬剛芯片制裁、大疆反殺美國市場的表現,我們不難發現,國家的底線已經亮在這里了,資本游戲該換劇本了。
李嘉誠228億美金甩賣港口,也引發了一些列風波,也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李嘉誠此次甩賣全球43個港口的決定,顯然忽視了國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性。作為一位在商界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商人,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對國家經濟和安全產生深遠影響。然而,在這場交易中,他似乎更多地考慮了個人利益,而忽視了國家的整體利益。
第二,港澳辦和香港特首的連續發聲,以及商務部的交易審查,都表明國家不會坐視任何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這種堅決的態度和行動,不僅是對李嘉誠的警示,也是對所有商人的提醒: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必須堅守國家底線,不能損害國家的整體利益。
李嘉誠228億美金甩賣港口風波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作為商人,應該時刻牢記國家利益至上,不能因為個人利益而損害國家的整體利益。同時,國家也應該加強對資本流動的監管和管理,確保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穩定。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