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身體越來越“脆”了。
一邊熬夜爆肝,一邊護肝片不斷;
白天高強度打工,晚上抱著助眠軟糖入睡;
情緒崩潰時捏一捏解壓玩具,焦慮上頭了點開電子木魚,嘴里默念“放下,放下”。
這一套“朋克養生”,催生出一條完整的生意鏈。
數據顯示,Z世代正成為養生市場的主力軍。艾媒咨詢的一項調研顯示,超六成的95后已經開始關注養生,天貓健康發布的報告則顯示,近三年,年輕人的助眠產品消費增長了6倍,護肝片銷量增長超200%。
甚至在某書某乎某博上,“朋克養生推薦清單”成為熱門話題,年輕人一邊熬夜,一邊下單,生怕自己“猝死在通往夢想的路上”。
可問題是,這真的健康嗎?
1. 健康焦慮,成了最賺錢的生意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朋克養生”本質上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消費游戲。
年輕人不是不懂健康,而是難以改變生活方式,于是只能寄希望于護肝片、褪黑素等所有能在“短時間見效”的產品。
這背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助眠經濟”。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助眠產品市場規模達到780億美元,中國市場增速更是驚人,褪黑素軟糖、香薰助眠、ASMR催眠音頻等層出不窮。
社交平臺上,數不清的網紅和KOL在分享“失眠救星”,但很少有人告訴你,長期服用褪黑素可能會干擾人體自身的生物鐘,讓你越吃越失眠。
同樣的邏輯,護肝片、抗焦慮藥物、電子木魚,也是一種安慰劑。
年輕人加班猝死的新聞太多了,不吃點護肝片總覺得對不起自己,情緒崩潰的時候,敲敲電子木魚仿佛心里就能平靜一點。
可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真的有在關心健康嗎?
還是說,我們只是在用消費緩解焦慮?
2. 年輕人,別被“偽養生”套路了
“朋克養生”的流行,折射出的不僅僅是健康焦慮,更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
年輕人普遍面臨著高壓的工作、激烈的競爭、不確定的未來,他們拼命消耗自己的身體,又試圖用快速見效的產品來“自救”,卻忽略了真正的健康是日積月累的好習慣,而不是一瓶護肝片或一顆助眠軟糖。
就像作家村上春樹曾說的:“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健、美麗。”
真正的養生,不是吃多少保健品,而是有沒有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適度運動。
但諷刺的是,市場并不希望你真正健康。
比如,飲料行業一直在推“無糖概念”,告訴你喝無糖可樂比普通可樂更健康,卻不會告訴你,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影響腸道菌群。
再比如,“零糖零脂零卡”大行其道,可吃進去的食品添加劑甚至比糖還復雜。
商家利用的,就是年輕人的健康焦慮,把一場生活方式的反思,變成了一場消費主義狂歡。
3. 真正的自救,從習慣開始
“朋克養生”的本質,是年輕人向現實妥協的方式。
但如果我們真的想自救,最應該做的不是囤積更多的保健品,而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們應該從“電子木魚”里抬起頭,認真思考自己的焦慮來源,而不是靠敲幾下木魚就以為問題解決了;
我們應該減少熬夜,而不是靠一瓶褪黑素去欺騙自己的生物鐘;
我們應該真正去運動、飲食健康,而不是靠護肝片來彌補日復一日的透支。
畢竟,健康不是買來的,而是活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