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先問問大家:
如果你的兒女生孩子,你是“出錢”還是“出力”呢?
可能,每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前幾天,在育兒群里,和一群寶媽探討了一下這個話題。
結果95后的孕媽小美,給出了一個讓人捧腹的答案。
她說,自從懷孕以后,就天天琢磨誰來伺候月子、照顧孩子的問題,后來想出一個萬全的對策,那就是“婆婆出錢”、“娘家媽出力”。
小美說,等自己生完孩子后,要是能實現這個“偉大構想”,那真的是皆大歡喜了。
聽完小美的話,其余的寶媽也打開了話匣子,紛紛點贊小美有先見之明。
其實,這種看似戲謔的回答,卻折射出了年輕一代夫妻,在有孩子后,對雙方老人預設的不同期待和標準。
而在“期待”背后,可能就標注了年輕人的滿意程度。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年輕人生孩子后,會有這種“婆婆出錢、娘家媽出力”的期待呢?
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下,答案或許很現實。
01.婆婆出錢,減輕了經濟負擔
不得不說,現在年輕夫妻生個孩子的成本,確實高到讓人暗暗叫苦。
暫且不提每天睡醒,就得面對的車貸、房貸,光是懷孕時的檢查、分娩時的花費,以及養育孩子的支出,都是非常大的一筆數字。
在生活中,有很多夫妻都是在有孩子后,因為無法應對經濟壓力,導致婚姻變成了一地雞毛。
所以,這個時候,若是有老人的經濟支持,那么可以說直接緩解了生存焦慮,解決了眼下的燃眉之急。
而通常情況下,年輕人在有孩子后,所得到的經濟援助,一般來自于公婆。
至于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傳統觀念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哪怕我們如今不愿去面對這樣的說法,但骨子里的固化思維,仍舊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力。
就比如,年輕夫妻要是有了孩子,經濟壓力比較大,找女方娘家人周轉,那也得“有借有還”。
可是面對婆家人,基本上可以理直氣壯的接受對方的經濟支援。
所以說,生了孩子后,婆婆出錢,屬于天經地義,既能減輕目前的生活壓力,還不必承受什么心理負擔,何樂而不為呢?
02.婆婆出錢,避免了婆媳矛盾
婆媳之間的相處,作為千古難題,時至今日,仍然在不斷上演。
所以不少寶媽在有孩子后,幾乎都考慮過要不要讓婆婆來幫忙帶娃的問題。
要吧,同處一個屋檐下,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哪怕再怎么小心注意,有時也會因為一句話,雙方生了嫌隙,出現矛盾。
更何況,還有生活習慣、育兒方式的代際差異,想要保證百分百的相安無事,幾乎很難實現。
就像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則新聞:
婆媳倆因為給孩子穿衣多少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甚至驚擾到鄰居選擇報警。
不要吧,畢竟孩子可是人家的親孫子,直截了當的拒絕,顯得太過絕情和冷漠。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婆婆要是出錢不出力,就成了表達心意、讓雙方都滿意的不二之選。
這種方式,既能避免婆媳關系的惡化,還能夠讓兒媳心存感激。
03.娘家媽出力,省心又放心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份關于帶娃人選的調查,結果顯示:
有超過50%的寶媽,都希望娘家媽幫忙。
而原因,其實很簡單,就圖一個省心。
就像我的朋友小璐,懷孕那會兒,就堅持讓娘家媽來幫忙。
在她看來,有娘家媽坐鎮,自己輕松不說,不管溝通做事,還能夠直來直往,避免了婆媳之間的內耗。
后來孩子出生,她就把娘家媽接到了自己的家。
而情況,也和她預想的一樣。
在孩子的問題上,她就像是“甩手掌柜”一樣,根本不用操心,每天過得相當滋潤。
其實,在不少寶媽看來,娘家媽是那個陪伴自己長大的人,也是那個對自己無比了解的人。
有這樣一個人,能夠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幫襯自己一把,那絕對是天大的福運。
其實,關于生了孩子后,“出錢”和“出力”的老人,哪個更受歡迎的問題,本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我想說的是,無論是出錢還是出力,物質的多少,都不該凌駕于親情之上。
那些雪中送炭的溫暖,那些歲月積累的陪伴,那些無怨無悔的托舉,或許才是我們更應該去珍視的財富。
因為有他們,才能讓我們年輕人,在這條不怎么平坦的人生之路上,勇敢的輕裝上陣。
最后也想問問大家,在你心里,出錢和出力的老人,哪個更受歡迎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