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神秘的存在,那么建國后,軍統去哪兒了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王慶蓮的人生。
王慶蓮一歲時父親就撒手人寰,此后她和母親相依為命,母女二人寄居在外婆家里,外婆家里也不富裕,為了維持生計,王慶蓮的母親只能辛苦勞作。
時間一晃來到1943年,15歲的王慶蓮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由于家庭經濟的極度困難,王慶蓮的母親在無奈之下,聽聞軍統局的招考信息,王慶蓮的母親希望為女兒謀求一條新的出路,故而為她報了名。就這樣,王慶蓮懵懂地踏入了軍統局的大門。
剛到重慶,王慶蓮就被分配到磁器口基地造紙廠密本股,從事打印工作。長時間工作下來,王慶蓮的鼻腔和喉嚨都感到干澀難受。
王慶蓮每天早早來到崗位,坐在打印設備前,眼神專注。
有一次打印一份極為重要的文件時,意外突然降臨。機器毫無征兆地發出一陣尖銳的 “嘎吱” 聲,隨后便停止了運轉,紙張在卡槽處卡住,露出一角。
王慶蓮當即被嚇壞了,她很快冷靜下來,小心翼翼地打開機器卡槽。機器內部構造復雜,齒輪與鏈條交錯,稍有不慎就可能損壞設備。她用手指一點一點地將紙張取出。
隨后,她仔細檢查機器各個部件,重新調整好參數,按下啟動按鈕。機器再次運轉起來,文件一頁頁順利地打印出來。這次經歷讓她在上級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了表揚。
王慶蓮的工作能力得到認可后,她又成功進入軍統局本部譯電科華南股,成為一名譯電員。
一次,王慶蓮接到一份關于華南某地區軍事行動的電報。電文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各種數字、代碼以及隱晦難懂的暗語。王慶蓮拿到電報后,眉頭緊鎖,深知這份任務的艱巨。
她首先仔細研究加密規律,將電報中的字符反復比對。隨后,她迅速打開厚重的密本,這本密本是譯電員的 “寶典”,上面記載著各種加密規則和對應的解密方法。她一邊翻閱密本,一邊對照電報內容,逐字逐句地進行分析。
數小時后,但她終于成功譯出電報內容。原來,敵方即將在某一區域進行大規模軍事調動。這份情報及時上報后,軍統迅速調整戰略部署,成功應對了可能出現的危機。
譯電員具有嚴苛的保密要求。有一次,在食堂就餐時,王慶蓮與一位關系較好的同事坐在一起。那位同事在不經意間,順口提及了當天譯電工作中的一個小細節,話語剛出口,王慶蓮的臉色瞬間變了。她立刻緊張地環顧四周,食堂里嘈雜聲不絕于耳,但她還是擔心會有有心人聽到。
她迅速伸出手,輕輕拉了拉同事的衣袖,然后低聲提醒對方,同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失誤,臉上露出懊悔的神情。
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余,王慶蓮為自己找了點樂趣。王慶蓮熱衷于進舞廳跳舞。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電影演員王豪。王豪在當時小有名氣,他被王慶蓮活潑開朗的性格所吸引,主動提出教她跳舞。王慶蓮欣然接受,在王豪的耐心指導下,她的舞技日益精湛。
然而,這樣愛打扮、追求時尚的王慶蓮,卻與上司姜毅英產生了激烈的沖突。姜毅英是一個傳統保守的人,她看不慣王慶蓮平日里涂脂抹粉、打扮時髦的樣子。在她看來,作為一名軍統局的工作人員,應該保持樸素、嚴謹的形象。終于,在一次王慶蓮打扮得格外惹眼地來上班時,姜毅英忍無可忍,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并通告了相關事件。
王慶蓮心中委屈不已,她覺得自己只是在業余時間追求自己的愛好,并沒有影響工作。但在當時的環境下,她無力反抗,最終被記大過處理。
1945 年 8 月,抗戰勝利的消息傳來,按照計劃,軍統局的工作人員將分批乘坐飛機回南京。然而,姜毅英卻以 “工作表現不好” 為由,扣留王慶蓮,讓她留守重慶,遲遲不讓她回去。王慶蓮的心里清楚,這不過是姜毅英故意刁難她的手段罷了。
終于,在大部分同事都離開后,王慶蓮忍無可忍。她當即約上同樣留守的 6 名同事,決定自行前往南京。一路千辛萬苦,王慶蓮終于在 1946 年 7 月回到了南京局本部報到 。
當姜毅英看到王慶蓮回來時,頓時火冒三丈。她沒想到王慶蓮竟然敢違抗她的命令,私自回到南京。姜毅英暴跳如雷,將王慶蓮批評了一通,還揚言要將她關押起來。姜毅英的這一番作為,讓王慶蓮更加清楚的看到軍統內部的黑暗和殘酷,也更加堅定了離開軍統的想法。
1946 年 3 月 17 日,戴笠飛機失事,當場身亡。
戴笠的死訊傳來,整個軍統局失去了主心骨,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
鄭介民和毛人鳳幾人爭的不可開交。與此同時,軍統的工作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原本高效有序的情報工作變得混亂不堪,與此同時,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內戰一觸即發。
王慶蓮內心深處并不想參與到國共之間的情報工作中去,她渴望能夠過上平靜、安穩的生活。于是,思來想去,她想要回歸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
只是,如何離開軍統呢?畢竟,在軍統內部,有著嚴格的規定,一旦進入核心部門,想要離職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么死在任務上,要么就老死在軍統 。
就在王慶蓮為如何離開軍統而苦惱時,機會出現了。
1946 年,姜毅英要結婚并準備去度蜜月。王慶蓮經過考慮,決定以母親身體欠佳為由,向毛人鳳請長假。
請假的過程非常順利,1946 年 8 月,王慶蓮終于如愿以償,離開了軍統。
1949 年,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蔣介石眼見大勢已去,決定率國民黨殘余勢力敗退臺灣 。
在撤離之前,國民黨開始四處搜羅人才,王慶蓮的想法是:“我已經決定了,我要留在大陸。我相信共產黨是講道理的,只要我沒有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情,他們不會為難我的。而且,我不能離開我的母親,她需要我。我不想去臺灣,去過那種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生活。”
就這樣,王慶蓮拒絕了軍統的邀請,選擇留在大陸,與母親一起生活。
新中國成立后,王慶蓮被人舉報,她自認為自己在軍統只是從事譯電工作,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她覺得自己問心無愧。于是,她主動來到公安局 “自首”,坦誠地交代了自己在軍統的一切經歷,包括如何進入軍統、具體負責的工作內容、與同事的相處情況以及離開軍統的經過 。
1951 年,王慶蓮先是被安排在杭州白肉市場工作,在那里,她從一個曾經身著軍裝、從事機密工作的軍統特工,變成了一個穿著圍裙、賣肉的營業員。
后來,王慶蓮又被調到糧食局工作,這一工作又是 8 年。在糧食局,她主要負責糧食的統計和發放工作。
1958 年,國內形勢發生變化,王慶蓮被下放到杭州郊區塘棲鎮的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監督勞動 。
特殊的十年期間,王慶蓮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一直到1981 年,在農村改造了 23 年的王慶蓮得以平反 。她的工齡被重新計算,在鄉下改造的 23 年也被算進了工齡,她成為了國家正式退休職工,每月都能領取39元的退休金 。
晚年的王慶蓮常說:“共產黨養了我這么多年,晚年生活能平平安安過,我從內心里感謝共產黨,這是我的肺腑之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