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特朗普政府簽署行政命令,宣布關閉美國教育部,這一決定旋即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和爭議。這一舉措并非突然,乃是特朗普政府長期以來對聯邦教育體系不滿的集中體現。
通過分析特朗普政府關閉教育部的動機、可能引發的社會效應以及美國社會各界和智庫的反應,我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這一政策背后的邏輯及其潛在影響。
美國當地時間2025年3月20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與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在華盛頓白宮共同展示簽署的行政命令
圖片來源:美國“教育周刊”(EducationWeek)
一、特朗普政府為何關閉教育部?
特朗普政府關閉教育部的主要動機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減少聯邦政府對教育的干預。
特朗普認為,教育本質上是各州和地方的職責,而非聯邦政府的權限。自1979年教育部成立以來,聯邦政府通過資金和法規對教育施加了過多控制,但學生成績并未顯著提升。特朗普政府認為,將教育權力歸還給各州和地方社區,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地區的需求,避免“一刀切”的政策。這一點在行政命令中得到了明確體現,特朗普政府強調“教育本質上是各州的責任”,并將關閉教育部視為“解放美國學生未來一代”的機會。
其次,削減官僚機構和財政支出。
特朗普政府批評教育部存在嚴重的官僚主義問題,認為其浪費了大量納稅人的資金。根據特朗普政府的說法,教育部自成立以來已花費了超過3萬億美元,但中小學生成績卻停滯不前,甚至有所下降。關閉教育部被視為削減政府開支、提高效率的一種方式。行政命令中特別提到,教育部“用法規和文書工作給學校增加了負擔”,并指出拜登政府時期的教育部增加了近39億美元的成本和超過400萬小時的文書工作。
最后,推動保守主義教育議程。
特朗普政府認為,教育部在過去幾十年中過度推行自由派意識形態,尤其是在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項目上。通過關閉教育部,特朗普政府希望削弱這些項目的影響,推動更加保守的教育政策,例如強調傳統價值觀和學校選擇。行政命令中明確要求,任何接受聯邦資助的項目或活動不得推進DEI或性別意識形態。
二、關閉教育部可能引發的社會效應
關閉教育部的影響將是深遠的,涉及教育體系、社會公平和經濟發展等多個方面。
首先,教育資源的重新分配。
關閉教育部意味著聯邦教育資金的分配將發生重大變化。盡管特朗普政府承諾將繼續支持關鍵項目,如Title I(為低收入學生提供資金)和IDEA(為殘疾學生提供支持),但具體實施細節尚不明確。各州和地方社區將承擔更多的教育責任,這可能導致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尤其是在貧困和農村地區。佐治亞州教育家協會主席麗莎·摩根(Lisa Morgan)就表示,佐治亞州的學生可能會首先感受到這些變化的影響,因為該州是每年最早開學的州之一,資金延遲或變化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
其次,學生成績和教育公平的挑戰。
聯邦教育部在監督民權執法和確保教育公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關閉教育部可能導致這些職能的削弱,進一步加劇教育不平等。例如,少數族裔、殘疾學生和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可能面臨更大的教育障礙。NAACP主席德里克·約翰遜指出,關閉教育部將“損害貧困和農村社區兒童的教育機會”,特別是那些依賴聯邦資金的弱勢群體。
第三,對高等教育和學生貸款的影響。
教育部管理著超過1.6萬億美元的學生貸款債務,關閉教育部可能導致學生貸款管理的混亂。盡管特朗普政府表示將把學生貸款管理移交給其他機構,但這一過渡可能面臨技術和法律上的挑戰,影響數百萬學生的財務安排。佐治亞州的一位家長拉托伊莎·伯頓(LaToysha Burton)就表示,她的兒子邁克爾依靠聯邦資金支付學費,但在資金不確定的情況下,他擔心自己不得不改變計劃。
最后,對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美國長期以來依賴聯邦資金支持教育和科研,關閉教育部可能削弱美國在全球教育和創新領域的競爭力。尤其是在中國等國家不斷增加教育投入的背景下,美國的教育改革可能使其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例如布魯金斯學會的學者指出,教育是美國全球競爭力和國家團結的關鍵,削弱聯邦在教育中的作用可能加深不平等,限制最需要幫助的學生的機會。
三、美國社會各界對關閉教育部的反應
特朗普政府關閉教育部的決定引發了美國社會各界的強烈反應,支持者和反對者的立場截然不同。
反對者主要包括教育工作者、民主黨人、民權團體和部分家長。他們認為,關閉教育部將嚴重損害公共教育,尤其是對弱勢群體的教育。例如,美國國家教育協會(NEA)主席貝基·普林格爾(Becky Pringle)批評這一決定是“對美國公立學校和5000萬學生未來的破壞”,并警告這將導致班級規模增加、職業培訓項目削減、特殊教育服務減少以及中產家庭大學成本上升。民權團體如NAACP也指出,關閉教育部將加劇教育不平等,特別是對貧困和農村地區的學生。
支持者則包括部分共和黨人、學校選擇倡導者和保守派智庫。他們認為,關閉教育部能夠減少聯邦政府的過度干預,賦予州和家長更多的教育自主權。例如,傳統基金會和卡托研究所支持這一決定,認為這是減少官僚主義和提升教育效率的必要措施。卡托研究所特別指出,教育部的運作失敗和高成本是其支持關閉的主要原因,并認為關閉教育部可以提升效率,減少政府過度干預。
公眾意見也呈現出明顯的分歧。根據2025年2月末的NPR新聞民調,63%的美國人反對關閉教育部,37%支持。這一結果表明,大多數公眾對關閉教育部的潛在影響持懷疑態度。全國家長聯盟也譴責這一決定,稱“父母不會袖手旁觀,看著我們孩子的未來被拆解”,并準備發起反擊。
四、美國教育智庫的評價
美國主要智庫的評價為特朗普政府這一行政舉措提供了多棱鏡式的觀察:
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從意識形態出發,將關閉視為“終結左派灌輸”的勝利,其《2025計劃》強調“回歸憲法原旨”。但這種論述回避了各州財政能力不均衡的現實——不是所有州都能像佛羅里達那樣建立替代性資助體系。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直指法律與實踐的雙重困境:總統無權單方面廢除國會設立的部門,強行裁員已導致民權執法癱瘓。學者勞倫·鮑爾痛心于“人才流失”,認為攻擊公務員體系將削弱政策執行力。
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采取實用主義立場,承認聯邦管理的低效(如FAFSA系統故障),但警告“突然撤資可能引發混亂”。其支持更多基于市場機制的解決方案,如擴大教育券適用范圍。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 的中立觀察指出:聯邦教育政策實際處于“半癱瘓”狀態。學生貸款還款系統的混亂(SAVE計劃訴訟)、各州預算的不確定性,暴露出過渡方案的準備不足。
綜合上述分析可見:關閉教育部不是單純的機構改革,而是重構聯邦與州權契約的復雜工程。缺乏過渡期設計與補償機制,可能使弱勢群體成為制度真空的首批受害者。
結語:教育改革的方向與挑戰
特朗普政府關閉教育部的決定無疑是一場大膽的教育改革嘗試,但其背后的動機和實施路徑充滿了爭議。支持者認為,這一決定能夠減少聯邦干預、提升教育效率,而反對者則擔心其將加劇教育不平等、削弱美國的全球競爭力。
教育改革的真正挑戰在于如何在減少官僚主義和賦予地方自主權的同時,確保教育公平和資源分配的均衡。聯邦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并非全然負面,其在監督民權執法、支持弱勢群體和推動教育創新方面的貢獻不可忽視。
未來,美國的教育改革需要在聯邦與州之間找到平衡,既要避免過度干預,又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優質的教育機會。無論關閉教育部的最終結果如何,這場改革都將對美國教育體系產生深遠的影響,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反思。
[本文為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研究中心成果]
本文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比較教育研究所趙章靖副研究員和張永軍副研究員整理,編輯劉強。內容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