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原以為獲得美國關稅“特殊優待”,沒想到等來的卻是特朗普加稅通知。當17%的稅率突然跳漲至20%,這個對美國亦步亦趨的盟友,是否終于看清了這場交易的本質?
華盛頓近日又揮起了關稅大棒,這次倒霉的是菲律賓。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將原本計劃對菲律賓商品征收的17%關稅提升至20%,8月1日起正式實施。
【美對菲律賓關稅上調至20%】
這個決定猶如一盆冷水,把菲律賓政府澆了個透心涼。要知道,就在不久前,馬尼拉方面還在暗自慶幸,在所有東南亞國家中,除了新加坡,菲律賓獲得了最低的關稅待遇。
特朗普在給菲律賓總統的信中毫不掩飾地表示,20%的關稅還遠不足以消除美菲貿易逆差,并警告將對轉運貨物征收更高關稅。這番表態徹底打破了菲律賓的幻想,原來所謂的"特殊照顧"不過是鏡花水月。
路透社報道稱,菲律賓經濟事務部長弗雷德里克?吳雖然表示擔憂,但仍不死心,計劃下周緊急派代表團赴美談判,試圖在關稅生效前挽回局面。
【小馬科斯政府可謂對美國鞍前馬后】
這場關稅風波背后,隱藏著美菲關系的微妙變化。近年來,小馬科斯政府可謂對美國亦步亦趨,不僅在南海問題上充當馬前卒,還大開國門允許美軍新增4個軍事基地,使得美軍在菲軍事據點增至9處。
這些基地的戰略位置極其敏感,讓美軍得以更近距離地監控臺海和南海動態。菲律賓這種近乎諂媚的討好姿態,顯然是想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謀得一席之地。
作為回報,拜登政府的"友岸外包"政策確實給菲律賓帶來不少甜頭,日本等西方國家投資大增。但特朗普上臺后,游戲規則變了,在他眼里,軍事同盟歸軍事同盟,貿易賬還得另算。
華盛頓智庫專家分析,這次關稅調整可能是參照了美越貿易協議的框架。上周美國剛與越南達成協議,將對越關稅從46%降至20%。
【美越達成貿易協議】
但比較兩國的貿易數據就能看出差別:去年美國對菲律賓貿易逆差49億美元,而對越南則高達1235億美元。這么一看,菲律賓確實有點"冤",但特朗普的商人思維很簡單:管你是誰,賺錢第一。
菲律賓駐美大使何塞?羅穆亞爾德茲還在努力爭取談判空間,強調美國是菲律賓重要出口市場,占其出口總額近16%。
但現實很骨感,菲律賓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實在尷尬——主要承接電子代工、紡織服裝等中低端產業,產品替代性強。特朗普這一加稅,很可能直接把訂單趕到墨西哥、印度等更"聽話"的國家去。
更諷刺的是,就在對菲律賓舉起關稅大棒的同時,特朗普卻公開稱贊中國"貿易公平",還說中美關系良好。這番表態讓馬尼拉方面心里更不是滋味,合著鞍前馬后伺候,還不如保持戰略定力?
【特朗普公開稱贊中國“貿易公平”】
CSIS高級研究員萊文就警告,美國這樣朝令夕改,不僅損害談判可信度,長遠看還會削弱其在東南亞與中國競爭的能力。
其實特朗普的邏輯很"商人":忠誠不能當飯吃,得拿真金白銀來換。菲律賓雖然軍事上積極配合,但在經貿領域并未對美國開放更多市場,這在特朗普看來就是"占便宜"。他這套"保護費"理論,讓不少盟友都吃了啞巴虧。
現在菲律賓陷入兩難境地:繼續跟著美國混,貿易吃虧;轉向吧,又舍不得之前的投入。馬尼拉計劃推進更多貿易協議,來實現市場多元化,但遠水難解近渴。2024年美菲商品貿易總額預計達235億美元,20%的關稅可不是小數目。
【現在菲律賓陷入兩難境地】
從全球產業鏈角度看,這件事傳遞出幾個重要信號:首先,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充滿不確定性,各國必須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其次,20%可能成為美國對有順差國家的"基準稅率";最重要的是,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說明,只有實力相當,才能獲得平等對話的權利。
菲律賓的遭遇給其他國家上了生動一課:盲目追隨美國換不來特殊待遇,反而可能最先被拿來開刀。在國際交往中,保持獨立自主才是王道?,F在就看馬尼拉方面能否及時醒悟,在夾縫中找到新的生存之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