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未成年人主導的網絡暴力事件,意外撕開了公民隱私泄露的暗黑產業鏈。百度副總裁謝廣軍13歲女兒的“開盒”行為,不僅讓公眾對互聯網巨頭的信任搖搖欲墜,更暴露了跨國數據黑產的猖獗。
2025年3月,一名孕婦因在微博質疑某韓國明星行程“算不上魔鬼行程”,遭到粉絲群體圍攻。在詛咒其“生畸形兒”的惡意評論中,疑似謝廣軍女兒的微博用戶公開了孕婦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隱私信息,并煽動線下騷擾。網友通過其過往曬出的父親22萬元月薪證明及收貨地址,鎖定了她的身份。
這場網絡暴力迅速升級為對百度數據安全機制的全民質疑:涉事女孩是否利用父親的高管權限獲取用戶隱私?
盡管百度堅稱數據防護嚴密,稱泄露信息源自境外“社工庫”,但公眾記憶中的歷史數據泄露事件被重新激活,企業陷入“塔西佗陷阱”。
百度:已報案
300元買斷的人生:社工庫的黑色生意
南都記者的暗訪揭開了一條觸目驚心的產業鏈。在海外社交平臺的“社工庫”群組中,僅需提供姓名或手機號,機器人便能秒回身份證號、住址等基礎信息;若支付300元,客服可提供戶籍截圖、開房記錄、學籍檔案等高敏數據。南都記者同事的戶籍信息被精準售賣,甚至包含前單位宿舍與現住址的樓棟號。
圖源 南方都市報
更令人震驚的是黑產從業者的囂張。有客服直言數據“與‘條子’合作三七分賬”,聲稱能實時調取公安系統信息。這種明目張膽的“合作”背后,是2022年湖北民警殷某因售賣公民信息獲刑的同類案件——警務人員利用職權為黑產供血的現實,讓數據安全防線雪上加霜。
圖源 南方都市報
“開盒”早已從零星的人肉搜索演變為系統化暴力。13歲的施暴者因未達刑責年齡免于處罰,但其行為折射出飯圈文化的扭曲:粉絲通過分析社交媒體動態、IP地址甚至外賣記錄,精準鎖定攻擊目標。
受害者小林因喜歡的動漫角色與施暴者相左,個人信息便被掛上網絡;大學生小蘇因CP站隊爭議,遭遇照片丑化、線下騷擾,最終只能關閉社交賬號“等待風暴過去”。
法律對此并非無計可施。《刑法》明確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最高刑期提至七年,2023年“兩高一部”也強調人肉搜索可定罪。但現實中,未成年人身份成為護身符,跨境數據犯罪難追蹤,受害者往往因舉證困難、維權成本高而被迫沉默。
平臺責任與破局之難
盡管企業聲稱采用“權限沙箱”攔截異常訪問,但用戶對網盤等產品的信任已然崩塌;盡管公安部2024年偵破7000余起信息泄露案,但 Telegram 上的社工庫群組仍以28萬人的規模公然運作。
謝廣軍的道歉未能平息風波,百度的報案聲明在洶涌輿情中顯得蒼白。這場風波沒有贏家:企業聲譽受損,公眾安全感崩塌,而躲在屏幕后的黑產從業者仍在數著帶血的鈔票。
當戶籍信息成為明碼標價的商品,當未成年人的鍵盤成為傷人兇器,或許唯有法律鐵拳、技術向善與公民覺醒的三重合力,才能守住隱私世界的最后防線。
素材來源:南方都市報、百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