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家取得一項重大研究成果,有望讓OLED顯示屏迎來新變革。來自芬蘭圖爾庫大學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模型,利用光與物質的混合態——極化激元,大幅提升OLED顯示屏的亮度。
OLED技術如今已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電視和智能手表等高端顯示設備中。因其具有可彎曲、輕薄和節能等優點,在照明和顯示領域發展迅速。然而,OLED存在一個明顯的短板,就是電能轉化為光的效率較低。目前,只有約25%的電能能快速轉化為光子發射出去,這使得OLED顯示屏在亮度上不如其他照明技術。
為解決這一難題,研究人員提出了新模型。OLED是利用有機碳基材料制成,當電流通過時會發光。與依靠背光源發光的LCD不同,OLED像素能自行發光,這讓顯示屏的對比度更高、厚度更薄。研究發現,把發光的有機材料放在兩片半透明鏡子之間,它們會與被限制的光相互作用,形成極化激元這種光與物質的混合態。通過精確調整極化激元狀態,研究人員認為能將剩余75%不發光的“暗態”轉化為發光態,從而顯著提高效率。
圖爾庫大學的康斯坦丁諾斯·達斯卡拉基斯副教授表示,雖然在OLED技術中使用極化激元的想法并非首創,但此前缺乏對性能提升邊界的理論研究。他們經過仔細研究發現,極化激元對OLED性能的影響強度與耦合分子的數量有關,分子數量越少效果越好。博士后研究員奧利·西爾塔寧介紹,在他們研究的分子中,僅一個耦合分子就能顯著提升效率,暗態到亮態的轉化率最高可提高1000萬倍。不過,分子數量較多時,極化激元的效果就不明顯了,所以不能簡單通過給現有OLED裝上鏡子來提高轉化率。
目前,OLED的廣泛應用受到效率和亮度的限制,尤其是與傳統無機LED相比。而這項研究成果為OLED發展開辟了新道路,讓我們有望看到效率更高、亮度更強,甚至能達到以往難以想象性能的OLED顯示屏。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先進光學材料》雜志上。
參考資料:DOI: 10.1002/adom.20240304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