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華為在合作伙伴大會上拋出重大關鍵布局,“華為算力+DeepSeek”組合,三大機遇初現。
布局一、AI一體機“傻瓜式”入局,中小企業也能玩轉大模型。
以前搞AI“大模型應用一體機”,得養團隊、買設備、搭系統,沒個百萬預算根本玩不起。現在華為直接把昇騰芯片、預裝模型和優化算法打包成“智能黑箱”,企業買回家插電就能用。
據深圳某電子廠實測,他們用這套設備優化生產線,良品率從82%飆到93%,每年省下200多萬廢料成本。
更牛的是,數據全程本地處理,連工廠大門都不用出,徹底解決隱私焦慮。這種“開箱即戰”的模式,估計能讓國內30%的中小制造企業今年用上AI。(已經出現黃牛加價轉賣一體機了...)
布局二、昇騰多機EP方案,專治各種“算力不服”。
2025年Q2要上的昇騰多機EP方案,現在金融公司搞風控模型,動不動就要處理百萬級交易數據,單臺機器根本扛不住。華為直接祭出“分布式推理”黑科技,8臺昇騰設備組隊干活,響應速度比老方案快3倍,每秒能處理5000+并發請求!
華為的底氣來自昇騰芯片的國產化優勢和openEuler操作系統的生態支持。目前,昇騰已與200多家伙伴合作,覆蓋超過100個行業場景,未來目標是讓國產AI算力“替代”國際品牌,成為政務、能源等關鍵領域的首選。
要我說,這套組合拳下去,國外那些AI巨頭在國內市場的份額怕是要縮水一半。
布局三、行業定制模型,讓AI長出“專業大腦”。
通用大模型就像萬金油,啥都能干但啥都不精。
所以,華為放出DeepSeek R1基礎模型,企業拿自家數據訓練兩周,就能調教出“老師傅級”AI。
比如,教育機構拿學生錯題數據訓練,能預測85%的知識盲點;零售行業,結合消費者行為數據,預測爆款商品并自動調價;農業方面分析土壤、氣候數據,指導精準灌溉和施肥。等等。
華為的策略是“授人以漁”:通過提供算法框架和工具鏈,讓企業能快速“煉”出自己的專屬模型,而無需從頭搭建團隊。
總評:
十年前我們說“互聯網+”,現在華為搞的是“AI×”。當科技巨頭還在卷參數、拼融資時,華為已經帶著制造業、醫療、教育這些傳統行業跑步進場。這場面讓我想起任正非那句名言:“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斗。”
當中小企業能用得起、用得好AI,當復雜任務能“秒速響應”,當每個行業都有專屬的“智能助手”,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化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