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從日本的國民性去了解這個國家的話,我們作為二戰期間的被侵略國,是沒有辦法知道隱藏在這個國家的深層次問題究竟是什么。日本在二戰期間究竟是如何舉國支持侵略的,是如何完成全民洗腦的,這是關鍵問題,這個問題直接決定了日本這個國家在實現工業化,邁入現代化之后的國家屬性。這對于我們研究歷史有所裨益。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暴力挽歌》就是一部講述日本國民性的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叫麟六的高中生,他原本暗戀著自己的伯父的女兒道子,但是卻沒有勇氣表白,某一天,學校的高年級同學侮辱了道子,麟六拔刀相助后卻被本校的打架團伙頭目相中,此后,麟六加入了學校的這個打架社團且很快的成為了骨干。
麟六的父親在某一次制止了麟六的群架行為后,讓麟六轉學去往別處。來到異鄉的他并沒有獲得片刻的安寧,這個本地的學校依舊是崇拜屋里,欺凌弱小,麟六改正無望,因此變得更加飛揚跋扈。道子知道后企圖想要奉勸麟六重新做人放下暴力情結,然而麟六已經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很久了,以至于無法回轉,最后只能跟道子分道揚鑣。
表面上看,《暴力挽歌》是一部熱血高校進行曲,實際上它體現的是日本青年一代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一種群像,這種群像的背后,日本在一戰過后迅速的完成了工業化,而在這個基礎之上,本片中所展示出來的從下到上的暴力情節基本上鎖定了日本二戰期間的國際形象。
麟六是一個普通的青年,而且是一個高中生,高中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屬于價值觀幾代被塑造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價值觀可能對一生都有所影響,而這個時期的麟六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價值取向呢?暴力崇拜。
麟六原本是為了替道子打抱不平才還擊欺辱道子的人,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并沒有按照麟六設想的發生,反倒是讓原本的學生社團看上了麟六的身手。原本這是一起普通的校園打架事件,然而當這個事件開始發酵的時候,老師缺位了,社會價值缺位了。沒有人對于麟六進行規導,也沒有人對于欺辱道子的人進行責罰,任何對于高中生的約束都不存在,因此,高中生便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麟六在這個社會中的價值體現在武力值上,而任何的有形的無形的道德約束沒有了。
如果說這是一個高中的現狀,那么我們作為觀眾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麟六轉學來到別處之后,這種現象并沒有消失,反倒是愈演愈烈了。這個時候,本片就已經能說明問題了,什么問題?那就是彌漫在日本社會中的暴力情緒已經籠罩了所有人,任何阻止這種暴力情緒蔓延的力量都被壓制。
原本麟六寄托于學校的老師以及校長能制止這種暴力的情節,然而當他在課堂上看到同學們對于懦弱的老師大肆欺辱,但是對于強勢的老師唯唯諾諾的時候,麟六看清楚了這個學校依舊是沒有杜絕暴力的能力。而當他因為打架被校長知道后,校長竟然沒有批評他,反倒是夸贊,這個時候,麟六已經幾乎絕望了。遠在故鄉的道子離開麟六之后,麟六徹底的絕望了,這個社會已經失去了規勸暴力的能力,接下來發生什么,已經可以預料。
在這個基礎上,日本在一戰后,尤其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后,伴隨者工業化的騰飛,日本的野心也日漸膨脹,最終的表現就是在二戰期間,日本對于亞洲諸國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侵略,至今,日本舉國上下依舊是不愿意承認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這一點我們之前是無法理解的,因為一個正常人是應該有羞恥心的,但是從本片中體現出來的看,這種羞恥心已經徹底的沒有了,在什么時候沒有的,在日本的國家野心開始膨脹的時候,在日本徹底的丟掉國民教育中關于善良的成分后沒有的。
通過本片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日本在二戰期間犯下罪行的時候,是得到了大多數國民的支持的,因此,日本在二戰后的道歉絕不僅僅是一種國家行為,而是要讓所有的國民都意識到自己曾經的暴力情緒是日本犯下累累血債的真實原因,這種原因誰愿意承認?因為他們在二戰前就已經完成了全社會的暴力教育,此后,傾瀉在亞洲各國身上的不過是他們的下意識行動。他們根本不會為自己的下意識行動做任何的反思。
鈴木清順將這種社會現象很好的展示出來,然而時至今日,這樣的作品幾乎絕跡,日本正在系統性的刪除國民對于二戰的罪行的記憶,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更需要清醒的頭腦來保持警惕。
你好,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