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戰場上有一件事讓人又氣又心酸:日本兵子彈像下雨一樣,怎么打都打不完,中國士兵卻常常打到子彈光光,只能掄刺刀。
很多人以為是日軍藏了什么“魔法”,其實背后真相比魔法還扎心——日本有龐大軍工廠和后勤體系,中國連一顆標準子彈都要小心翼翼地攢著打。
彈藥多得冒油?日本兵的背后藏著什么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拉開了全面抗戰的序幕。炮火未停,子彈成了戰場上的命根子。日本兵打著打著,彈匣一換又一換,子彈就像不要錢似的嘩嘩冒。而中國軍隊呢?一顆子彈得掂量著用,連打幾槍都是奢侈。
這背后有門道。1937年兵工署統計,中國庫存子彈5億發,看著不少,但要攤到幾十個軍幾十萬兵頭上,只夠撐三個月。
而日本呢?每個常設師團自帶36門75毫米野戰炮、12門105毫米榴彈炮,還有專門的軍直屬炮兵大隊,野戰重炮聯隊一字排開,后勤像流水線一樣源源不斷補給。
從槍到炮,日本全是標準化出廠。南部十四年式手槍、三八式步槍、九二式重機槍、九四式坦克炮,型號清清楚楚,修也快,補也快。再看中國,各地軍閥林立,北洋老貨、德械仿制、法國舶來,槍都擰不到一塊兒用。彈藥口徑五花八門,補給得靠繳獲和東拼西湊。
日本軍火廠加班加點,廣島、名古屋、東京,大大小小工廠一輪輪開工。船運車拉,戰場上子彈如洪水灌來。而中國兵工廠呢?江南制造局、漢陽兵工廠,規模小、效率低,遭到日機轟炸,一炸就癱,想恢復得靠人力土辦法慢慢磨。
戰爭打的是糧草,拼的是后勤。日軍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支撐,從本土到前線幾乎無縫對接。中國打的是拼勁,是一雙手一顆心一條命。兩條路,兩種結局,戰場上的子彈雨,早就注定了誰在用雨傘,誰在赤膊。
1940年以后,日軍火力優勢更明顯。中國軍隊進攻一次,炮彈一輪清空,再打只能上刺刀。而日軍一個師團,炮彈消耗表上三天就能抹掉千枚炮彈庫存。火力的天平,一頭沉甸甸,一頭輕飄飄。
槍聲打到斷氣,中國兵還攥著最后一顆子彈
1939年3月,南昌會戰打響。江西修水沿線,國軍第19集團軍苦守陣地。天氣悶熱,江水渾濁。中國軍隊兵力雄厚,13個步兵師,10萬大軍擺開架勢。但拿起家伙一看,炮兵力量薄得可憐。總共227門迫擊炮、13門平射炮、75毫米以上山炮只有21門。
再看對面日軍,第101師團、第106師團聯合進攻,自帶194門75毫米以上大炮。山炮、野炮、榴彈炮,層層疊疊,炮彈堆得像小山。每門炮一個基數配300發炮彈,榴彈炮配100發,加農炮70發,打幾輪火力密集到讓人耳鳴。
南昌外圍修水陣地,中國守軍堅守幾晝夜,每次日軍炮擊前,天色都被炮火染紅。中國炮兵勉力還擊,一門炮帶著三四十發炮彈,打一輪,彈藥清光,只能挪陣地藏起來。日軍炮兵則持續轟擊,摧毀陣地,逼退防線,推進速度快得驚人。
槍聲一輪輪打響,中國士兵彈匣越來越輕。子彈攥在手里,得捏準點開。一個班能剩三發子彈,已經算得上富裕。炮兵陣地上,指揮員反復下令:“保存炮彈,打得準!”目標是一次一發,發發求生。
南昌會戰不是個例。到了1945年湘西會戰,局勢依然刺骨。第4方面軍調動美械部隊,第73軍拿到了少量美式75毫米山炮。
其他部隊呢?蘇式76.2毫米山炮算是“高配”,而且數量少得可憐。第74軍1個月打了1471發炮彈,對于日軍來說三天能消耗掉的量,中國軍隊卻得精打細算打一個月。
面對日軍89式150毫米重型加農炮、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轟炸,湘西的中國士兵靠著工兵鏟、工事加固,肉身硬頂。山頭打下來,換一批人。陣地守下來,只剩一層血泥。那時,槍聲不是命令,是生命的最后呼喊。
子彈打完了,扛著刺刀上。刺刀斷了,撿起石頭砸。身上帶著仇,心里系著家,手里只剩最后一顆子彈,死死捏著,哪怕打不出去,也絕不投降。
一場戰爭,打的不是槍,是命
回頭看,抗日戰爭里最讓人心酸的,不是戰場失利,不是敵人強大,而是這邊的槍響到最后,只剩下滾燙的血肉。
中國軍隊起步晚,工業基礎薄弱,兵工廠分散,產量有限??箲鸪跗诳磕暇?、漢陽、重慶幾個兵工廠撐場面,庫存子彈、炮彈根本無法滿足長期戰爭消耗。國民政府向國外訂購武器,德國、法國、意大利,都曾下單,可等裝備到港,戰爭早已白熱化。
蘇聯援助過一批火炮,76.2毫米野戰炮、115毫米榴彈炮,一度成為希望。但徐州、武漢兩大戰役炮彈消耗慘烈,一場會戰下來,庫存幾乎見底。1939年以后,中國軍隊炮兵力量迅速萎縮,很多部隊打得只剩迫擊炮。
到了1941年、1943年,上高、鄂西會戰時,75毫米以上火炮已經稀少得可憐。抗戰后期,中國軍隊能拿出來的山炮,數量少得讓人發指。湘西會戰,10萬兵力,對上日軍幾十門重炮,頂著飛來的炮彈硬打。
為了維持戰線,中國軍隊不得不靠繳獲。打掉日軍一門炮,搶回來自己修,打壞一挺機槍,拆零件拼湊。還有些地方直接靠自己土法上馬,用簡易兵工廠制造子彈,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半路卡殼爆膛。
日本子彈打不完,是因為它背后站著一整套發達的工業體系,站著一條通到戰場的后勤鐵流。中國士兵們只能拿著身上最后一顆子彈,咬著牙,從一個山頭挨到另一個山頭。子彈可以打完,但人心不能打垮。
抗戰八年,子彈雨下,火海飛濺,靠的不是槍炮優劣,而是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血與骨。真正打贏這場戰爭的,是那一顆顆打不垮的心。
參考資料
抗戰期間中日軍隊實力對比:武器裝備差距驚人-澎湃新聞-08-15
抗日戰爭時期中日軍隊武器裝備之比較-中國軍網-2017-11-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