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李嘉誠拋售香港碼頭的最后交割日4月2日只剩不到十天,這場博弈已經到了緊要關頭。最近輿論場上大伙兒都在罵,說老李這波操作簡直是"拿國家利益換錢袋子",港澳辦、港府和外交部也接連出來表態,把話挑得明明白白——這就是外國政府背后搞脅迫,咱們堅決不答應。
說白了,不管李嘉誠團隊怎么拿"商業行為"當擋箭牌,這樁買賣本質上就是挖國家墻腳。要是真讓美國貝萊德集團接盤成功,特朗普那幫人絕對會把港口當槍使。聽說美國國會已經在草擬法案,準備等拿下港口控制權后,對中國船只搞"天價停泊費"(連中國造的船都得挨宰),這招要是成了,咱們的海運生意得被扒層皮,連帶著造船廠都得遭殃。
現在官方態度已經擺上臺面,輿論風向也占著理兒,該是咱們主動出擊的時候了。
之前好些人急著喊政府趕緊叫停交易,這種心情咱們都懂,但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國際博弈這盤棋得慢慢下。雖然《大公報》這些日子沒少罵老李,但上頭一直壓著火氣沒動手,這就是給首富留著臺階下呢——只要他肯改口說句"我是被逼著賣的",國家立馬就能給他撐腰,這事兒分分鐘就能解決??梢撬揽钢徽J,那就別怪政府撕破臉——他自己不要面子,咱們就幫他體面!
可現實情況是,老李非但沒服軟,反而悶聲不響甩出了自家財報。大伙仔細一看,港口業務在長和系里只占9%的營收,更耐人尋味的是他直接把財報發布會都給取消了。這兩招連著使出來,活脫脫就是在說:"這么點小買賣我還不能做主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老爺子這是跟官方較上勁了。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要問,要是老李真就鐵了心不回頭,咱們就沒招了嗎?其實招數多著呢,光是叫停交易的法理依據,就能搬出好幾部法律法規。
這樁跨國港口買賣的命門,其實就卡在咱們手里。別看要過23個國家的關卡,只要十二個司法區里有一個搖頭,這買賣就得黃。咱們國家坐在這十二把交椅里頭,手里握著兩把"尚方寶劍"呢。
頭一個殺手锏就是《反壟斷法》。別以為這法律只管國內的事,它可是帶著"放大鏡"看全球的——但凡境外壟斷行為讓國內企業吃了虧,照樣能管。就說這巴拿馬港口要是被美國資本捏住,回頭給中國貨輪加收"買路錢",這不擺明了讓咱們的船公司在國際海運市場挨宰嗎?就算交易額再小,只要動了咱們的奶酪,反壟斷部門照樣能掀桌子叫停。
再說國家安全這個"筐",里頭可裝的道理就更多了。當年美國拿"國家安全"當借口,連中海油買美國石油公司都給攪黃了,咱們現在不過是抄個現成作業。長和集團在內地香港都有碼頭生意,要是境外港口控制權落到美國人手里,等于給咱們的遠洋運輸系了條洋人牽的繩。別忘了港口可是國家命脈,去年叫停英偉達收購案那會兒,咱們不就把《關鍵基礎設施保護法》舞得虎虎生風?
說到底,主動權現在全在咱們手里攥著。是讓交易體面收場,還是依法掀翻牌桌,全看老李頭識不識相了。國際商戰這盤棋,咱們既有規矩可講,也有手段可使,端的是進退自如。
第三招可是去年剛磨快的"法律快刀"——《反外國制裁法》。要是能坐實貝萊德集團是給美國政府當白手套的,咱們反手就能凍結他們在華資產,交易直接掐死在搖籃里。這把法律武器可不是擺設,當年收拾那些跟著美國制裁起哄的外企,可是立過汗馬功勞的。
再說碼頭里那些智能調度系統、貨輪航行軌跡,可都是涉及國家命脈的敏感數據。要是交易合同里藏著要咱們交鑰匙交數據的條款,那可就踩了《數據安全法》的紅線了。這年頭數據就是新時代的石油,誰敢把油庫鑰匙交給外人?
最后這張王牌藏在香港。李家超特首那句"依法辦事"可不是場面話,真要較起真來,《香港國安法》第二條白紙黑字寫著呢——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甭管發生在哪都得管。老李頭這買賣要是真成了美國圍堵中國的棋子,港府分分鐘就能掀桌子叫停。更別說《大公報》已經扒出,他這波操作明擺著犯了香港新修訂的維護國安條例。
說到底,這場交易早就不只是生意場上的你來我往。從碼頭調度數據到遠洋航線控制,從反壟斷到反制裁,咱們手里攥著的法律武器足夠擺個龍門陣。貝萊德要真當自己是過江龍,咱們這地頭蛇可有的是辦法讓他知道,太平洋的水到底有多深。
最后奉勸李超人一句:收手吧阿誠,碼頭外頭可都是咱們的海巡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