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抬頭望向天空,看著那或淅淅瀝瀝或傾盆而下的雨時,有沒有想過,我們是如何準確獲得哪里下雨、下多大的雨等信息的呢?其實,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之中,有一位默默守護的氣象“哨兵”——風云三號G星,它日夜不停地關注著地球上的降水動態。那么,這位神秘的氣象“哨兵”究竟擁有哪些超凡的本領?它又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呢?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奇妙之旅,深入探索風云三號G星背后的奧秘與精彩。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天穹之上何需此“哨兵”?
降水是全球水循環中的重要過程,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在時間與空間分布上的變化會極大地影響人們的生活。據統計,全球臺風有1/3左右產生于北太平洋西部,而我國正處于北太平洋西部臺風活動帶上。近年來,臺風、暴雨、內澇成為我國部分城市面臨的重要災害之一,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探索降水的奧秘,我國已經建成了比較完備的地面監測網。其中,地基天氣雷達在監測降水三維結構方面立下了大功。但是地基雷達受分布數量以及位置的限制,無法覆蓋全球。因此,科研人員特別希望有一位“英雄”現身,突破這些束縛、從高處俯瞰地球。
風云三號 G 星是我國風云三號氣象衛星中唯一一個具有雙翼的英勇低軌“先鋒”,在我國氣象衛星家族中中獨領獨領風騷, 圖為風云三號 G 星模型(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2023年4月16日,風云三號G星這位肩負重任的太空氣象“哨兵”,帶著中國首部星載降水測量雷達,踏上了探索之旅。它就像一位勇敢的探險家,飛向浩瀚的天際,為我們帶來更精準、更全面的降水信息,守護著地球家園的安寧與和諧。
守護家園的低軌“先鋒”
風云三號G星是我國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它在距離地球407公里的軌道上翱翔,這一較低的軌道高度,賦予了它更清晰的視野,使其能更清晰地監測中低緯度地區的降水情況。它就像一位敏銳的觀察者,用它的“CT式透視眼”獲得降水系統內部的詳細信息,從而提高對臺風、暴雨以及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系統的監測能力。
這位氣象“哨兵”,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獨特的軌道設計,成為令人信賴的守護者,為我們帶來更準確、更及時的降水信息。
風云三號 G 星雷達探測的三維首圖(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氣象“哨兵”的神奇雙眸
氣象衛星上的有效載荷種類很多,但大致上可以分成成像遙感器和大氣探測器兩種。風云三號G星是我國第一顆攜帶雷達的氣象衛星,它獨特的“法眼”——星載Ku、Ka雙頻降水測量雷達,能夠清晰地看到降水的三維立體結構、雨滴在空中的分布情況、雨滴在下落過程的變化……有了降水的三維結構,就能夠更準確地預報天氣、防范災害。
星載Ku、Ka雙頻降水測量雷達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即這雙“法眼”是由很多“小眼睛”組成的,這些“小眼睛”可以同時看很多方向,而且不需要轉動就能快速切換方向。這意味著風云三號G星能全方位、無死角地觀察降水的每一個細節,提前預警,守護我們的家園。
從“被動看”
到“主動探”的跨越
風云三號G星是首次采用雙頻主動降水測量雷達與被動微波、光學遙感相結合實現綜合探測的衛星。配置了降水測量雷達、微波成像儀、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全球導航衛星掩星探測儀共4個業務載荷,以及高精度定標器、短波紅外偏振多角度成像儀2個試驗載荷。
其中,被動微波輻射計不需要發出信號,而是通過接收地球大氣自然發出的微波輻射能量來獲取信息。雙頻主動降水測量雷達實現了中國的降水觀測從“被動看”到“主動探”的跨越,它和被動微波輻射計組成“黃金搭檔”,形成強大的“聯合視界”。當這對“盟友”協同作戰時,它們的戰斗力倍增,能夠以更高的精度鎖定降水的真相,為我們探索氣象奧秘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數據支持。
風云三號G星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守護者,日夜不息地執行著它的神圣使命,提供準確的氣象數據,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天氣變化。
撰文 | 吳瓊 張鈺屏
責任編輯 | 高琳 張麗涵
運營編輯 | 張麗涵
質量審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太空中的氣象“哨兵”風云三號G星》?
現訂購2025年
定價288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