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景林資產管理的合伙人兼CEO高云程在諾亞正行主辦的《湘湖論壇:環球人民幣投資峰會》上,發表了題為"在新環境下尋找中國的MCGF10"的主旨演講。
投資作業本課代表整理了要點如下:
1、中國很可能像美國過去數年一樣,涌現出一批類似“MEGA 7”的公司,但數量不會太多。
2、2月17日上午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意味著中國迎來了新一輪對民營企業的向上政策周期,我相信這一輪政策周期不會太短。
3、DeepSeek的出現讓全世界明白,在這一輪工業革命的競爭中,依然只有兩個國家擁有入場券,那就是美國和中國。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國資產重估的拐點。
4、在上一輪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崛起的大型平臺型公司,很有可能成為下一輪工業革命中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的基座型公司。
5、中國剛剛開始修復,而美國可能正處于見頂回落的早期階段。
6、這一輪變化,正如前面所說,美股剛開始下跌,中國市場剛開始反彈,可能也才剛剛開始。
7、中國企業依然是相當優秀的。實際上,在人工智能應用以及人工智能應用于中國的科技制造領域,將對中國42%市值的上市公司產生非常明顯的正面影響。這個數字是超過全球任何一個市場的。
8、很多公司的股價可能漲了50%甚至70%之后,我們再來看它們的估值,可能還處于歷史低位。
9、別總擔心沒有人買好公司的股票,好公司自己都在回購自己的股票......基本上跟著買不會錯。
10、中國人太聰明了,有時候老是把慢牛變成快牛,所以現在還在底部區域。大家在做決策的時候,有的時候也不能特別猶豫。
11、中國經濟可能重新找到了增長點,所以我們的長期利率不會像日本那樣跌到0。可能中國的長期利率在這里在1.5到2之間找到了一個錨,這是很重要的。
12、中國公司殺估值的時代過去了,現在已經修復了百分之二三十甚至三四十。但是這只是第一輪的估值修復,后面可能還會看到業績的成長。
高云程認為,美國總統換屆之后,世界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分崩離析,世界秩序進入了多極化。這給中國帶來了一次新的發展機遇期,中國一批企業正在逐步成為真正的全球化的企業,甚至在有些領域是能夠制定全球標準的。
高云程還表示,我們現在跟美國已經在全球化公司市值上還有七倍的差異,估值上還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差異,這是不合理的。他認為,這一次,中國資本市場和重要的上市公司也可以平視世界,我們會抹平估值的差異。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課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華內容,分享給大家:
中國會出現類似美國MEGA 7的一些公司
本次分享對宏觀經濟,尤其是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
首先,標題是我臨時起意擬定的。這個詞語的發音尚不確定,可以念作“MCGF10”,“MCGF”是指“Make China Greater Future",我是有意對標美國前些年常說的“MEGA 7”,即“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七個全球性科技公司。
如今,若我們要在中國挑選公司,或者聚焦于中國相關的企業,究竟是整個中國資產都將迎來一次重估或大飛躍的機會,還是這一輪機遇實際上仍集中于少數公司,值得深思。
經過認真分析和研究團隊的討論,我們的結論是:中國很可能像美國過去數年一樣,涌現出一批類似“MEGA 7”的公司,但數量不會太多。或許因為中國的制造業,尤其是科技制造業實力較強,而美國在這方面相對缺失有競爭力的科技制造企業。
因此,我們將數字范圍從七個擴大到十個。也許最終我們會發現八個、十二個,但10只是一個象征性的數字。
9月24日后,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有兩個政策重點
接下來,我將詳細分析在當前時點上,我們如何看待中國的潛在機會,以及中國與其他市場之間的對比。
首先,我認為去年9月24日之后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時,我向海外客戶解釋稱,9月24日的政策組合拳表明中央政府在房地產、股票市場、資本市場以及整體流動性改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這一組合拳反映出政府對當時經濟困境的強烈認知,并明確了突破的方向。當時政策的兩個重點是:一是活躍資本市場,二是穩定房地產市場。
2月17日,中國迎來了民營企業的向上政策周期,且時間不會短
然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信號,那就是2月17日上午剛剛發生的事件。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從事股票投資,2月17日中午可能都在關注同一件事。
當時新聞出來后,大家只看到了背影。究竟是誰呢?我們發現馬云的背影較為容易辨認,但馬化騰的背影則不太容易識別。經過一番思考,我們還在角落里看到了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的身影。第一排坐著的企業家還包括杭州的王興興,他坐在第一排,而王興則坐在第二排。有趣的是,王興興似乎比王興更受重視。
我認為這次座談會的歷史意義被低估了。上一次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是在2018年11月中旬,當時正值上一輪貿易戰期間,中國經濟受到較大影響,民營企業面臨諸多困難。
七年之后再次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政府與民營企業再次對標了彼此的方向。
回顧過去幾年,一些中國企業曾遭遇政策逆風,某些行業似乎受到政策打擊或限制,政府對其發展的支持似乎并不明顯。我認為,這是因為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部分民營企業,尤其是大型民營企業,其發展方向與政府期望的方向出現了偏差。
這種偏差導致政策支持看似減弱,甚至出現了一些整改和調整。無論是平臺反壟斷,還是對小額貸款、金融業務等領域的監管加強,都是過去幾年發生的事情。因此,在股票市場上,這些公司的估值出現了顯著下移。
然而,在2025年2月17日上午的會議上,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政策拐點。大型民營企業,包括互聯網平臺公司和科技制造企業,再次與中國政府的政策方向重新對齊。
對齊的目標非常明確,即中國政府認為下一輪工業革命將以人工智能的應用、研發和落地為核心,而這些大型企業也認同這一方向,并將投資重點聚焦于此。當政府與企業的目標重新一致時,我們迎來了一輪非常重要的政策向上周期。
眾所周知,中國的政策存在周期性。在某些階段,我們對企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顯著,甚至在金融和產業政策上給予呵護;但在另一些階段,隨著企業的野蠻生長,部分行業需要規范、整改和監督。
如今,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中國迎來了新一輪對民營企業的向上政策周期。這將帶來企業家信心的大幅提升。當這種對標實現時,民營企業的投資和雇傭將顯著增長。
我其實講了很多內容,但希望大家記住一句話:
2025年2月17日上午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是中國對民營企業政策的重要拐點,這一點至關重要。我相信這一輪政策周期不會太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DeepSeek出現:中國資產重估的拐點
接下來,我們講幾件事。首先,我們可能都要感謝梁文鋒。我以前就認識他,還跟他開玩笑說,他比我小幾歲。以前我們叫他“小梁”,如今他已成為“國家棟梁”。
為什么DeepSeek這件事特別重要?因為在過去兩年,當新一輪產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到來時,大家發現中國企業似乎落后了。美國為了阻止中國競爭,采取了嚴格的高科技禁運手段,讓我們難以獲得英偉達的高端GPU等設備,這讓大家感到非常沮喪。全世界,包括中國人自己,都曾認為我們在這一輪工業革命中沒有入場券。
然而,DeepSeek的出現讓全世界明白,在這一輪工業革命的競爭中,依然只有兩個國家擁有入場券,那就是美國和中國。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國資產重估的拐點。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感謝這位國之棟梁。
當然,我認為政府也很快發現了這樣的公司,并給予了足夠的發展空間和資源。
這些互聯網平臺公司將轉變為人工智能應用的基座型公司
在這件事情之后,我們發現我們終于有事情可以做了。曾經,中國的一些核心科技公司,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等,在前幾年的估值已經跌到了非常傳統行業的估值水平。
大家在計算它們的回報時,對它們有一個強烈的要求:把賺的錢全部分給我,通過回購和分紅的方式。這是一種非常傳統行業的回報股東的方式,同時也意味著我們不再認為這些科技型企業還有繼續向前發展的能力。
它們似乎只能做廣告、搞游戲、做電商平臺,而且還不增長。因此,我們只給它們8倍到10倍的市盈率,并要求它們每年通過分紅和回購提供7%到8%的回報,這被認為是一種合理的固定回報。
這是一種在找不到新增長點時對股東的回報方式,這是正確的。
然而,在過去的兩三個月里,我們顯著地看到這些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的資本開支大幅提升。為什么?因為它們終于發現可以不再簡單地把錢交還給投資者,而是可以將資金投入到真正有發展前景的領域。所以,我們看到騰訊公布業績時,我們可以關注它的未來資本開支金額以及配套的方向。
我們已經看到阿里巴巴未來三年的資本開支將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大約3800億元人民幣將主要投向人工智能領域。
很有可能,上一輪移動互聯網中的大型平臺型公司,將變成下一輪工業革命中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的基座型公司。我們為什么稱之為“基座”?
因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兩點是:一是要有一個好的模型,即基礎模型。如今,DeepSeek提供了這樣的模型,我們豆包也提供了,元寶也在努力,阿里巴巴的千問也不錯,是全球領先的之一。
但同時,還需要有一個非常強大的云服務。這些云服務的壁壘極高。在美國,主要就是亞馬遜的云、谷歌的云、微軟的云,可能還有SAP的云,大概3到3.5家。它們服務于美國乃至全世界。而在中國,主要的云服務提供商是阿里巴巴云、騰訊云、華為云,以及一些運營商的云。
過去,我們的公有云滲透率和上云速度都不快。但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全面應用和推廣,這些云服務將成為社會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就像電力和互聯網一樣。
因此,我認為這些公司將從互聯網平臺公司轉變為人工智能應用的基座型公司。
中國剛開始修復,而美國處于見頂回落的早期
接下來,我們來看這些變化對股票市場和投資的指導意義。
這里列出了一些過去幾個月,即今年以來和去年全年美國市場與中國市場的股指變化。其實我們只需要記住一句話:中國剛剛開始修復,而美國可能正處于見頂回落的早期階段。
如果將中國一些核心上市公司的市值增加約5%,將美國核心上市公司的市值減少約5%,大概就是現在的數字。
我想說明的是,我將中國與美國可以對標的最重要的十家公司列出來對比它們的估值水平和市值。你會發現一個結論:
數據來源:景林,圖中市值單位為十億美元 課代表制圖
這個數字我做了幾百次,每次都修改。在我最早做這個數字時,它們的總市值關系是10比1,估值差異也是一倍的關系,這邊大約是16倍,美國那邊是32倍。
但經過這幾周的變化,現在這個數字的差異大概是一個匯率關系,即大約7.2到7.3之間。從10倍變成了一個匯率關系。
中國這邊的估值有所提升,因為股價上漲預期發生了變化。而美國那邊由于各種宏觀因素,可能后面還有微觀因素,其估值從頂部回落,從綜合估值32倍回落到可能29倍,甚至到今天可能是28倍。中國可能到了19倍、20倍的水平。
所以,雙方之間的估值差異正在收斂,但目前仍有40%的估值差異。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在市值上大概還有七倍的總差異,這是中國最好的公司與美國最好公司的數字對比(中國公司總市值為1.97萬億美元,美國公司總市值約為17.04萬億美元。)
美股大牛市三要素,中國已出現,這輪反彈才剛剛開始
我們再來看一個類比,其實挺有意思。這是我一個同事幫我總結的,我覺得他總結得特別好。
大家都知道,美國在經歷了2022年的大熊市之后,2023年和2024年迎來了大牛市。美國的大牛市是怎么發生的?有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是好于預期的宏觀經濟環境。第二個要素是許多企業通過削減成本、提高利潤率,實現了盈利增速甚至超過收入增速。第三個要素是部分企業因人工智能的出現找到了未來。
曾經的Facebook,現在叫Meta,其估值一度跌到10倍,但現在的估值是二十五六倍。
為什么?因為在社交媒體增長緩慢時,大家發現它有新一輪的機會。它也意識到新一輪機會的到來,因此將資本開支投入到人工智能領域,從而使Meta的估值從10倍提升到25倍。
那么,中國現在發生了什么情況?正如前面所說,2022年底美國發生了一些變化,中國也發生了三個類似的變化,只是比美國晚了兩年。
第一,我們的宏觀政策從2024年9月24日開始變得寬松,這正如一開始提到的。第二,許多科技平臺型公司的利潤率因過去幾年的降本增效,以及多種原因,開始提升。第三,DeepSeek R One的出現和民營企業會議的對齊,使中國企業迎來了新一輪的投資和應用熱潮,科技巨頭再次找到了新的增長方向。
因此,2025年初或2024年底這個時間點與中國在2022年底、2023年初美國股票剛跌完、OpenAI出現的時間點非常相似,幾個條件也非常相似。
所以我認為這一輪變化,正如前面所說,美股剛開始下跌,中國市場剛開始反彈,可能也才剛剛開始。
房地產可能找到了新的平衡點
接下來,我們將依次展開剛才提到的三個要點。第一,中國的宏觀變化;第二,中國企業的利潤率是否已經開始明顯改善;第三,我們在新的領域如何實現增長。
我們觀察下,2024年9月24日之后,主要一二線城市房地產交易量的變化。
比如杭州,大家更能明顯地感受到房價的下跌。房價從高點全國平均下跌了30%,甚至40%。然而,在房價下跌之后,隨著房地產政策、信貸政策以及各種利率政策的變化,房地產交易量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穩步回升,價格也基本止跌。
雖然價格尚未回升,可能也很難預期價格會有強烈回升,但可能已經找到了新的平衡點。這是我們所說的宏觀改善。
兩個數據表明,中國企業依然相當優秀
第二,中國企業在這幾年并沒有閑著。
大家不要被中國公司這些年的股票下跌嚇到。其實這些公司在過去幾年做了很多大事。這里列出了一些中國典型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你們可能會感到驚訝。
數據來源:景林,課代表制圖
第一個是邁瑞,這是一家做醫療器械的公司。第二個是美的。第三個是三一重工,然后是比亞迪、寧德時代,最后是小米。
你們能想象到小米實際上有45%的收入來自海外嗎?其實中國已經涌現出一批國際化的公司。
盡管這幾年有貿易戰,關稅依然較高,外部環境并不理想,但我們的企業已經走出國門。
市場也很聰明,我們擬合了一個指數。如果這些企業主要與非歐美國家做生意,我們稱之為新興市場,有很多出口業務的,我們將其擬合一個指數;而那些主要與美國做生意的則擬合另一個指數。你會發現,與非美國貿易占比高的公司表現遠好于與美國貿易占比高的公司。
同時,我們前兩年對中國的增長有一種強烈的擔憂。我覺得可能在12月之前或者9月之前,大家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和長期前景都非常悲觀。
今天看到這么多人濟濟一堂,我覺得這是好幾年來第一次看到大家如此熱情,似乎熱情又回來了。
但實際上,我要告訴大家,這個表格里的統計顯示,全世界上市公司中,在一定市值規模以上的,還能保持15%收入增長的公司數量是多少。我們一個一個算下來,美國有140家,中國有112家,剩下的就是印度、日本,其他國家就不提了。
數據來源:景林,課代表制圖
所以實際上,中國和美國依然是最有活力的資本市場,依然是優秀企業不斷涌現的地方。而且大家也不要簡單地把美國資本市場視為美國上市公司的地方,而應該把它看作是全球優秀公司上市的地方。所以這里面其實也涵蓋了一些中國的公司。
因此,大家也不要因為過去幾年中國市場的表現不佳,有一些虧錢效應,就認為我們的企業不行了。實際上,我們的企業依然是相當優秀的。
那么,我們的企業未來會怎么樣呢?
實際上,在人工智能應用以及人工智能應用于中國的科技制造領域,將對中國42%市值的上市公司產生非常明顯的正面影響。這個數字是超過全球任何一個市場的。
為什么?因為中國有一大批科技制造相關的公司。我們最早的、最原始的人工智能應用是什么,可能是這些年大家家里都有的掃地機器人。
大家有沒有想過,未來所有的電子設備都會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能夠站立、行走,并且理解你的需求。
在這件事情上,只要拉一下數據就會發現,前幾名幾乎全是中國的企業。
好公司會回購自己的股票,跟著買不會錯
同時,我們剛才講了第一點,整個宏觀環境的改善。第二點是中國的平臺公司在兩年前就已經通過降本增效提高了利潤率,熬過了政策的冬天,熬過了行業增長的迷茫期。
我這里列出了一些企業,無論是騰訊、美團、拼多多、攜程,它們都熬過了政策的寒冬,熬過了經濟增長的低迷期,甚至我相信它們也熬過了內卷和整體物價下跌的過程。
今年年初以來,我們已經看到了一絲消費品市場的略微回暖跡象。而且由于利潤率的變化,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這些公司的收入可能只有10%到15%的增長,但它們的利潤端卻有22%到15%甚至更顯著的增長。
所以大家看到很多公司的股價可能漲了50%甚至70%之后,我們再來看它們的估值,可能還處于歷史低位。因為這些50%到70%的漲幅完全來自于盈利的增長,它們的估值并沒有擴張。
同時,中國企業在過去幾年經歷熊市有一個好處:一到熊市的時候,投資者都會對企業有強烈的要求。因此,有自由現金流的公司都在大額分紅和回購,回報給投資者。
我們看到像中國移動、中國神華這樣的公司,它們的經營現金流非常好,把自己的分紅比率提得非常高。它們真正像回報投資者的企業一樣,把自己七八十的利潤,甚至60%到70%的利潤都還給投資者。
投資者除了持有股票可能帶來的股價上漲和下跌的收益之外,還能夠獲得5%到8%真金白銀的股息回報。
我認為這是資本市場的根本:它可以通過增長來給你帶來收益,同時也應該把自己賺到的錢,通過分紅和回購的形式還給投資者。這句話是對抗前兩年悲觀情緒的很重要的一句話。
很多人都說,尤其是香港市場,香港市場是一個離岸市場,以前它的定價權在外資手里。外資因為政治原因,因為對宏觀經濟的擔心,對中國各種各樣的擔心,紛紛離開這個市場。在離開的過程中,就出現了流動性的折價。
因為流動性不好,很多公司交易在一個非常低迷的估值水平,投資者非常迷茫,經常會問我一個問題:以后別人都不買了,這些公司不就完了嗎?或者這些公司股價就會跌到很低的位置。
這個答案已經很清晰了:公司真正的買家往往是它自己,當然前提是好公司。“好公司”就是能夠創造自由現金流的好公司。它們會在自己的股價被嚴重低估的時候,通過回購的方式大額增持自己的股票。
網上不是有個綽號嗎?前幾個月叫“騰10億”。是因為騰訊每天買十個億自己的股票,只要它能夠交易的日子,然后股價再漲上來一些,它就每天買七個億。也許下個階段它買五個億、三個億,但一旦股價跌下來,它又買十個億。
為什么它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為它一年可以賺2000億,它也許以后一年可以賺3000億,它每天都有買十個億的能力。
這就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句話:別總擔心沒有人買好公司的股票,好公司自己都在回購自己的股票。
你們可以拉個單子,我們我們經常內部有這么一個單子,就是什么樣的公司在以什么樣的比例在回購自己的股票,非常有意思,基本上跟著這個單子去買不會錯。
香港市場:可能從流動性折價到流動性平穩,甚至到流動性溢價
同時,我們剛才說香港市場以前覺得是一個被各方忽視的市場,投資者來來去去。但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可以說它部分的定價權已經被中資拿到了。
現在大概25%左右的定價權是南下資金在交易的。大概每天現在有100億左右的南下資金會持續不斷地過去。有可能香港市場會重新回到從流動性折價回到流動性平穩,甚至在一個階段會流到流動性溢價的階段。
為什么現在在A股上市的優秀公司也紛紛去港股上市,兩邊上市?然后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為了安全,為了各方面的原因,也回到了香港來上市。還有一些,原來因為中國IPO市場,A股不對他們開放,就是所謂的這些“吃喝玩樂”的公司。我們可以換一個詞,叫做年輕人喜歡的新消費公司,也在香港上市。
所以香港提供了非常多元的選擇,讓投資者在這個階段,香港是從流動性折價回到了流動性均衡。你們去看香港市場的交易量前五名的公司,現在已經顯著地超過了A股市場交易量前五名的公司,說明香港市場對好公司的流動性已經大幅改善了。
中國人太聰明了,有時候老是把慢牛變成快牛,現在還在底部
再回到估值,我們再來看下,不同市場的估值差異依然是顯著的。有的剛剛在頂部下跌,有的剛剛在底部起來。
我們比較了幾個市場,日本、印度、中國市場。中國依然是那根最低的線,但我們看到它們開始反彈了。
這里跟大家講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你們去查一下印度是哪一天見頂的。印度股市牛了好多年,估值非常貴,我們也一直在研究。9月24號那天見頂的,就是中國見底的那天印度見頂了。
可能印度,甚至整個東亞地區,可能日本,你們都去查一下。但我記得很清楚,9月24號印度見頂之前,大家都說“一鯨落萬物生”。
中國在持續流出的時候,很多周邊市場獲得了很多流動性。但是一旦中國見底回升,把流動性吸過來的時候,這些周邊市場都出現了顯著的下跌,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從PE、PB歷史的估值來看,(中國股市)現在還在底部區域。但我再加一句話,中國人太聰明了,有時候老是把慢牛變成快牛,所以現在還在底部區域。大家在做決策的時候,有的時候也不能特別猶豫。
二戰后單極領導世界的體系結束了,世界重回多元格局
再來講幾張圖,第一張圖就是我說的那個“數腦袋”的中午(2月17日),這是很重要的。
大家一定在未來幾年要反復想到2025年2月17號上午這個會議。這是一次政府跟民營企業家的對標大會,“數腦袋”圖中的握手(和馬云的握手),我專門給咱們杭州這個會準備的。
這個握手很重要,我相信這是一次重要的握手,這個會是一次新的發展的開始。
第二張圖,這是日本的新上任首相,我覺得他講了一句話非常好。他說一千年以后中國還在這兒,日本還在這兒,所以我們可能必須要搞好關系。
中國過去一段時間的外交實際上是有很多的變化的,我就不展開了。大家去仔細看一些新聞,來看看變化。
這兩幅圖很有意思,我覺得所有的解讀都低估了,至少在我的認知里這兩幅圖代表著美國從二戰之后的單極領導這個世界的體系結束了,世界重回多元的格局,這個可能就不是說一年、兩年、三年的影響,我認為這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影響。
我們可能小看了這兩件事。第一個是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了20分鐘講話,批評歐洲人價值觀變了,批評歐洲人有問題,歐洲人被罵得都震驚了。還有那個沒穿西服的人(澤連斯基也被罵),我今天也沒穿,你們也別罵我就行。這個是會改變世界格局的。
實際上我們因為有海外的業務,在這件事情之前,我們的歐美客人一直對中國是不冷不熱的。這件事情之后,我們的歐洲客人變得非常積極,我們的東南亞客人已經比積極更主動了,找上門來。所以世界變了,從單極世界變成了多極世界。
長期利率出現拐點,中國不會重復日本的故事
然后這個紅色的曲線是什么呢?是中國的長期利率的變化。
中國長期利率一直在下跌,這個下跌背后是我們的增長的下跌,我們的GDP的增長,我們的無風險收益率在下跌。
但是最近的一個月這個地方出現拐點了。其實做利率的人,做債券的人是很敏感的,這意味著什么?
我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可能重新找到了增長點,所以我們的長期利率不會像日本那樣跌到0。可能中國的長期利率在這里在1.5到2之間找到了一個錨,這是很重要的。
這解釋了一件事,就是前兩年大家悲觀的時候,說中國最好的可能是像日本。我想跟大家說中國應該不會像日本,包括我們現在的生育政策的出臺,包括我們現在的工業的發展和新的門票的獲取,我認為中國不會重復日本的故事。
為什么不會重復日本的故事?這是幾個一般大家不怎么關心的東西。但是我把它列在這里,我們剛才講了過去的一兩年的變化,然后再講了現在的估值還很低,還不是很貴,別的市場可能看上去還很貴。
西方七國加起來的生產能力大約等于中國
但是未來三五年,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其實是這幾張圖(編者注:圖片過于模糊,此后不再插圖,可參考文字介紹)。
第一,看看我們的專利,中國在研發上這些年的持續的投入。這個是碾壓的。再看看我們在新興領域的研究成果。
再看看我們數字的變化,給大家打打氣。我覺得,我們過去幾年有點太沮喪了,1995年各國在全球的制造業當中的占比,美國占23%,日本12.6%,德國8.4%,中國4.9%,5%左右。竟然1995年的時候,中國跟意大利的生產能力接近。你們能想象嗎?
到2023年,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產出的占比占31.8%,第二名是美國,從23%降到了15%,然后是日本6.6%,德國4.6%,把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都加起來正好等于第一中國的31%。
所以我們經常說,G7西方七國,好像西方七國聯手打壓中國,中國就很緊張很害怕。我要告訴你,西方七國加起來的生產能力大約等于中國,你還害怕嗎?你還覺得一定會被打敗嗎?
而美國本身的制造業在他的GDP中的占比,硬生生的從過去的占30%左右掉到了10%左右。也就是說,它在進行了長期的脫實向虛。
它的GDP很高,高在哪兒呢?你去看個病,看個感冒要花500美金,對吧?這個就要記500美金的GDP。如果換成人民幣就是500乘以7.2。那你去吃個東西會很貴,你還要付小費,這都是GDP。但是他沒有生產出那么多的東西,這個是一個問題。脫實向虛時間長了,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你就記住中國現在的工業生產能力等于后面2到6名之和,都是這個如雷貫耳的大國的名字。
不懼封鎖,無論是STEM人才,還是AI talent人才,中國都遙遙領先
再看我們的STEM的人才,就是我們學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的人才。中國的STEM人才儲備數字第一,然后第二名是印度,然后才是美國。
所以有個段子特別有意思,說去美國很好的高校的科學專業,進去以后發現一個班上只有一兩個美國人,剩下來全是中國人跟印度人。
但是他有很好的制度在吸引這些優秀的學生過去,這也是我們可能后面要做的。我們怎么用更好的體系,更好的大學,咱們杭州就有很好的大學,有浙大也有民辦的大學,西湖大學都在吸引很好的人才,也有很好的經費去做這個事情。
所以如果有人才,再再告訴大家一個數字,全世界我們有一個統計叫AI talent。就是AI的專業人才大概50%以上是華人,而且這里面百分之七八十是在中國接受的基礎教育。
甚至現在在美國工作的這些華人,還跟他的同學在同一個群里,微信群里在討論最前沿的AI研究。
那你說技術怎么被封鎖,對嗎?而且我們的貿易也在轉向,我們的貿易已經很顯著的從對歐美占比過重轉向了對全球南方國家。
中國找到了新的增長范式:科技制造
再強調一遍,再總結一遍,中國的經濟在經過了發展房地產的的商業模型,城鎮化的商業模型的周期之后,在智能制造上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和發展的范式。這帶來了中國經濟進入了新的增長周期。
前面我們房地產有很蓬勃的過程,但是他下落的過程也很痛苦,這就是過去幾年為什么我們很痛苦的原因。
但是我們在新的增長點,在科技制造上找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的增長范式。這是第一點,我們自己內生的。
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分崩離析,中國出現了重大機遇區
第二點是外部環境,在美國總統換屆之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中國帶來了一次新的發展機遇期,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分崩離析,世界秩序進入了多極化。
各個國家為了自身的發展,會開展更為獨立的國防、外交和貿易,這句話最重要。獨立的國防、外交和貿易政策,也就是說中國其實最需要的是他們有獨立的貿易政策,將來會發生或者已經在發生。
所以中國出現了重大機遇期。中國一批企業正在逐步成為真正的全球化的企業,甚至在有些領域是能夠制定全球標準的。
我們現在跟美國已經在全球化公司市值上還有七倍的差異,估值上還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差異,這是不合理的。
第一輪估值修復后,會看到業績的增長,有三個方向
然后民營企業座談會是一次對標大會。這一次對標大會之后,企業家會重拾信心,我們的就業市場會回暖。
因為企業家敢投資了,中國公司殺估值的時代過去了,現在已經修復了百分之二三十甚至三四十。但是這只是第一輪的估值修復,后面可能還會看到業績的成長。
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今年是AI落地的元年。第二個方向是今年是智能駕駛普及的元年。第三個方向,今年是智能機器人的開始之年,這個可能還有點早,但確定性的方向已經畫出來了。
這次我們要平視世界了,抹平估值的差異
最后一句話,我們在0.5到10上面有巨大的優勢。我們已經不需要再說我們在1到10上有巨大的優勢,我們在0.5到10上就有巨大的優勢。所以可能這一次我們要平視世界了。
在座的可能大部分都不是00后,或者都比90后年齡還要大。其實觀察90后和00后,他們已經在平視世界了。我覺得我們這一次資本市場和我們的重要的上市公司也可以平視世界,也就意味著我們會抹平估值的差異。
更多大佬觀點請關注↓↓↓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