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沉沒成本”?
在經濟學上,沉沒成本就是已經發生的,不可以收回的成本;
在感情里,沉沒成本就是你為對方,為這段感情曾付出的一切。
你在伴侶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情感,物質經濟,期待與經歷;
你無數次陪伴對方經歷一場又一場麻煩,為了這段感情,你甚至對自己的事業、生活和目標,都做出了很大的讓步。
在這種你投入了大量沉沒成本的背景下,即使對方跟你提了分手,你也會擺出“沒有你我過不下去”的擰巴和痛苦之中。
比如:
時間成本:你陪對方戀愛多年,你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即使和對方產生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你可能也不舍得分開。硬著頭皮維系這種低質量的親密關系,等待婚后更大的問題。
情感成本:在經營感情的過程中,誰前期投入越多,誰就越想糾纏,越不罷休。
很多時候,你之所以放下某個前任,未必是因為愛情,更多是沉沒成本在作祟。
-01
為什么你會被“沉沒成本”束縛住理智?
第一:失去時的痛苦,遠遠大于得到時的快樂
我之前跟大家聊過很多次。
你撿到100塊錢,你的心情很愉快,想著如何去花掉這個錢;
可是,當你去超市購物準備結賬的時候,發現這100塊丟了。
你整個人的痛苦,無奈,委屈簡直要把你淹沒。
這個時候,痛苦是遠遠大于得到時的快樂的。
在感情里也是如此。
你和對方在一起,或許未必多么快樂,多么驚喜,多么興奮;
但只要你和對方結束關系,這種痛苦是數倍放大的。
這些,就是人們的“損失厭惡心理”。
第二:容易陷入“認知失調”的困境
人為什么擰巴,為什么痛苦,為什么焦慮?
現實:跟對方在一起是錯的,你們很多地方都不合適,無論你提分手還是對方提分手,都不影響這個現實走向;進入婚姻,對你們而言是更大痛苦的開始。
認知失調:為了證明你自己的眼光,證明你沒看錯人,于是你就會不斷找補對方身上的優點,以此來輔助,來強調你的眼光是對的,于是越錯越多,越來越擰巴。
很多分手后的“表演式痛苦”,某些方面,都是為了掩蓋認知失調的困境。
第三:賭徒心理(感情中的自戀心理)
你見過賭徒嗎?
在桌面上,輸得越多,就越想追加成本再撈回一筆,如果自己沒有成本了,就跟別人借;
贏得越多,就越想著再追加投入,一把撬動更大的利益,于是梭哈之后,滿盤皆輸。
怎么吃進去的,最后又怎么吐出來。
這是人性,投入越多,越無法割舍,無法釋懷。
人人都追求“感情里的正收益”,可沒有人是贏家;
對于自戀型人格而言,這種賭徒心理,更折磨人。
-02
沉沒成本,永遠不參與“重大決策”
感情里的重大決策是什么?
這分為兩部分看。
第一:你的課題
跟對方繼續戀愛?跟對方結婚?明明過得很不舒服,還是要和對方湊合過下去?
不斷自我暗示,剝奪自己的意志,強調自己是愛對方的?
委曲求全,壓抑自己,經營著并不快樂的擰巴的感情?
第二:對方的課題
你明知道,你們倆的關系好像并不愉快,并不順利;
可你總想著,要么參與改造對方,勉強對方成為你想象中的伴侶;
要么你不斷融入對方的生活和決策中,幫對方做決定。
這兩種狀態,都是“課題不分離”的失敗案例。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在面臨分手時,最容易產生這種“沉沒成本干擾決定的選項”。
比如:周圍的人都勸你,不斷幫你分析你們倆結婚之后不可能幸福;
可你覺得,既然跟對方戀愛了這么多年,總不能稀里糊涂就分手了;
這么多年你投入的大量成本,又怎么算呢?
既然錯,那就一路錯下去吧。
于是,你后續的人生,婚姻,生活軌跡,也將隨著你這個不理智的決策,而陷入不間斷的痛苦與層出不窮的麻煩之中。
任何時候,人人都應該有“及時止損”的勇氣和思維;
讓你感覺到痛苦,壓抑,不舒服的感情,你都應該果斷止損。
這不是懦弱,也不是薄情,而是守護清醒。
話題:
你會因為“沉沒成本”做出不理智的決定嗎?
作者何所歡:
專注兩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長,社交關系等分析,關注我,為你帶來更多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