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也多次頒發了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并且將發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書》,中國教育將正式邁入AI深度賦能新時代。作為現今時代的教師,為了適應當下的教育發展和教育強國的要求,需要盡快深度了解并熟練地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人工智能工具,基于此,北京錢學森中學北校區特邀請K12教育專家,微軟人工智能應用官方認證專家楊光老師走進校園為教師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主題為《人工智能賦能未來課堂和教學創新》的培訓講座。此次培訓由學校課程教學中心的黃主任主持,采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除了錢學森中學北校區的老師們線下現場聽講座外,錢學森中學本部教師,手拉手學校--內蒙扎賚特旗音德爾三中以及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學的教師們在線上也同步進行了觀看學習,共同感受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發展應用。
楊老師的講座從未來學校,未來課堂以及未來學習三個方面展開人工智能的專題培訓。楊老師指出人工智能帶來的大模型不僅代表人工智能技術從被動設計到主動生成的重大突破,更是對知識獲取方式和教育模式產生深刻影響。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現,學生的學習方式將發生變革,教師的角色會產生轉變,教育手段智能化,會更加促進教育公平,因此搶抓人工智能賽道,實現人工智能就能占先發展。
首先在未來的學校中,教師們要具有基于數智化的能力,要主動去理解技術和擁抱技術,培養自己的技術整合與創新能力。楊老師用了很多與教育教學相關的人工智能軟件的使用案例為實操培訓的素材,讓老師了解了文字轉語音,文字轉視頻,文字轉圖片等常用軟件的使用。在案例介紹中,有老師將語文課文中的古詩文用人工智能軟件一步一步轉換成了栩栩如生的圖片,視頻,甚至讓課本中的歷史人物活起來,與學生進行現場的隔空對話,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和活躍性,也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在未來的課堂中,老師們可以實施數據驅動下的精準教學。有了人工智能詳實的數據支持,老師們可以進行精準的教學目標設定,精準教學內容推送與學習活動設計,學生學習行為的記錄與測評,并進行精準決策與干預,以達到真正的精準教學目的。楊老師介紹了一些智能化教案生成的人工智能軟件,比如豆包,文心一言,deepseek,Kimi智能助手,智能寫作等。智能化掃描助力教學診斷,英語詞匯記憶,中學英語寫作教學,作文批改,數學分層作業布置,與AI助手對話,AI人工智能試卷分析,數字分身,微課錄制等都可以幫助老師們實現精準教學。
在未來的學習中,人工智能軟件可以更好地幫助老師們達到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學習指導。生成式AI可以根據某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能力,自動生成個性化的學習材料和練習題。
最后楊老師在講座中指出在數字化轉型下的未來學校的未來課堂中,老師們要解決數字化智能技術和傳統課堂兩張皮的問題,要利用技術精準把握學情,利用技術密切師生對話,利用技術創新教學方式,利用技術重塑課堂形態。雖然目前人工智能,數字化教育就像一個剛剛誕生蹣跚學步的嬰兒,但是這樣的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老師們一定要擁抱智變,讓人工智能賦能未來課堂和創新教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