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這次熬不過去了..."湖北漢川79歲的黃德明(化名)摩挲著CT報告,布滿老年斑的手微微顫抖。這位與高血壓、糖尿病抗爭二十余年的老人,曾在13年前戰勝胃腸道腫瘤,三年前又查出早期肺腺癌。去年冬天例行復查時,一個1.3厘米的陰影悄然出現在他的腦部影像中——肺腺癌腦轉移的確診,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蒙上陰霾。
"黃老的情況很特殊。"武漢濟和醫院腫瘤科主任朱國清翻看著厚厚的病歷本解釋道,"基礎疾病多、心肺功能差,開顱手術風險極高;長期化療導致骨髓抑制,身體已不堪重負。"
這種困境在老年腫瘤患者中并不罕見:2024年數據顯示,采用傳統放療的老年患者中,60%出現中度以上放射性損傷。
毫米級"隱形手術刀"破局
轉機出現在該院引進的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TOMO)。
不同于傳統放療"大水漫灌"式的照射,該技術采用360度旋轉照射和實時影像引導,誤差控制在一根頭發絲的直徑內(0.5毫米)。
治療當天,放射治療師為黃老戴上定制熱塑面罩,隨著設備輕柔的旋轉聲,看不見的射線如精密手術刀般直擊腫瘤。
"就像做CT檢查,沒什么特別感覺。"黃老先生回憶道。
朱主任補充道:"對于3厘米以下的腦轉移灶,TOMO的單療程局部控制率能達到85%。特別是這種深部腦腫瘤,傳統手術可能損傷運動中樞,而我們的技術能像GPS導航一樣避開關鍵區域。"
治療后的日子平淡卻充滿期待。當春日的暖陽再次灑滿診室時,朱主任指著最新的MRI圖像露出笑容:"腫瘤完全消失,周圍腦組織完好無損。"更令人欣慰的是,治療團隊同步實施的中醫調理方案——通過"扶正解毒方"調理氣血,黃老治療期間白細胞始終維持在正常水平,原有的糖尿病用藥都未調整。
在武漢濟和醫院腫瘤科,類似的奇跡并不鮮見:一位70歲前列腺癌患者接受TOMO治療后,一個月就恢復了晨練;肝癌患者腫瘤縮小后成功接受二期手術。朱主任指著2024年放療白皮書說:"我們現在對早期腫瘤的5年生存預期已提升至65%,關鍵是要讓患者知道——抗癌不等于傷身。"
"病魔雖兇險,醫者有仁心,科技顯神威。"武漢濟和醫院通過TOMO技術+個體化康復方案,正在改寫許多"不可能"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