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物與腫瘤的發生,是兩個關聯不大的概念。即便有些人吃了某些東西不舒服,也往往是因為酶不夠, 而不是食物本身引起腫瘤”發“了 。
海參,控制量吃
比如海參是動物蛋白含量比較高的食品,但也不可以過量食用。我們一般主張:一個星期的食用量不要超過兩只。
YEAR-END SUMMARY
甲魚、螃蟹要慎吃
早在20世紀90年代,筆者在臨床中就注意到有些人亂補,補了甲魚或者螃蟹這類富含高蛋白的東西后,很快出了問題,有的甚至一命嗚呼。
大家知道,香港的著名影星肥姐患了胰腺癌,就是因為吃了幾只大螃蟹出現昏迷,送到醫院后去世的。
筆者還有個患者,患胰腺癌,在我這控制得很好。有一次,他女兒從外地帶了兩只野生甲魚,都有二斤多重。
當天晚上燉了一只二斤四兩的,一口氣吃完了,不久就覺得人很不舒服,越來越疼。
最后檢查發現誘發了急性胰管或膽管梗阻,伴隨急性胰腺壞死。最后枉送了命。
發物,有說法
很多人認為,甲魚等大補之物中,有的是發物,對患者病情不利,其實不然。
發物大體上是指吃了以后,很快導致身體不舒服,甚至出現疹子或者某些疾病發作(如哮喘、腹瀉等)的食物。
嚴格地說,發物和部分胃腸道疾病、腫瘤沒有太大關系。有些人吃下去,不舒服了、發病了,這類食物就對他
(僅僅針對他,與其他人也許無關)
來說,就是發物。
海魚可以吃
注意酶補充
大概在20多年前,筆者診療過一個從新西蘭到中國來的臺灣人,得了腸癌。但很喜歡吃魚,但得了腸癌后,每次吃完魚就全身發癢。
也許是因為做過化療,化療抑制了相關細胞分泌消化酶,促使某些消化酶不足了。而海魚往往是優質的異體蛋白,沒有消化酶來消化,就會引發胃腸道過敏。
后面吃魚前先吃點多酶片,就沒再有任何不適了。
有人肯定會問:那魚,特別是海魚,都是發物嗎?這其實就是一種誤解。就如上面的案例一樣,只是缺少了某些酶。
貝殼類,不要吃
那海產品中,一般來說,我們不主張吃貝殼類的食物。
因為貝殼類的大多容易受污染,而且,營養吸收較為困難。腫瘤患者本身消化能力就弱。
雞類家禽
到底能吃嗎
那民間也認為:雞不適合腫瘤患者食用。
其實權威的研究,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等各國的有關研究,都認為 雞有較好的調整免疫的作用 。
當然,如果心存某種芥蒂,或者心存恐懼,那不吃也無所謂,但有些食物本身并沒有太大的問題。
一般來說,家禽類的對腫瘤患者來說,都是比較適宜食用的。至少那些散養的家禽是沒有問題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