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至24日,日本四艘漁船非法進入釣魚島海域,中國海警依法采取管控措施并警告驅離。
這類“執法對峙”近年來已成為常態,但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雙方的海上爭端正從單純的海警執法,向更復雜的“灰色地帶沖突”演變,即不使用正式軍事手段,但足以改變地區安全格局的博弈。
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角色愈發接近準軍事化力量。從艦艇噸位到戰術部署,日本的海上保安系統正在不斷強化。
2016年,日本海上保安廳成立專門的“釣魚島專屬部隊”,配備6000噸級巡邏艦,這一規模已經遠超傳統的執法船。而2023年底,日本又批準追加海警預算,明確提出“應對中國海警壓力”。這些舉措表明,日本正試圖通過“準軍事化”手段,在釣魚島爭端中取得更強的控制力。
與此同時,美國等國家也在利用“灰色地帶”策略對東亞安全施加影響。以菲律賓為例,在黃巖島、仁愛礁等南海熱點地區,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的行動越來越激進,而背后則是美軍的直接支持。
2023年,美菲在南海聯合巡航,菲律賓海警還多次使用高壓水炮、激光照射等手段挑釁中國海警。
這些看似“非軍事”但極具敵意的行動,正是灰色地帶沖突的典型模式:通過執法行為試探對方反應,同時借助國際輿論塑造“受害者”形象。
面對如此局勢,我們也在調整策略。更別說近年來,中國海警艦艇噸位持續增長,巡航頻率顯著提升,并配備遠程指揮系統,以強化海域控制能力。
這些調整不僅是為了應對日本,也是在構建一套能與各類海上威脅相匹配的立體化防控體系。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海警與海軍的協同機制日益完善,日本在釣魚島海域已掀不起浪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