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色星球的荒涼地表下,是否隱藏著生命的痕跡?2025年3月24日,NASA 宣布一個令人振奮的大消息:在火星上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有機分子——癸烷、十一烷和十二烷。這些可能是脂肪酸的碎片,而脂肪酸正是地球生命細胞膜的基石。這一發現是否預示著火星曾有生命?讓我們跟隨好奇號的探秘之旅,揭開這一發現的科學奧秘、深遠意義,以及它如何點燃未來火星探索的新火花。
NASA 好奇號發現最大有機分子詳情:https://science.nasa.gov/missions/mars-science-laboratory/nasas-curiosity-rover-detects-largest-organic-molecules-found-on-mars/
●一次意外發現
故事要從2013年5月19日說起。那一天,好奇號在火星蓋爾隕石坑的黃刀灣地區鉆取了一塊名為「坎伯蘭」的泥巖樣本▲。黃刀灣是一個古老的湖床遺址,科學家推測這里在37億年前曾有液態水存在數百萬年,可能是火星上最適合生命存在的環境之一。好奇號將樣本送入車載的【火星樣本分析】(SAM)迷你實驗室,試圖尋找生命的化學線索。
最初,科學家在坎伯蘭樣本中發現了甲烷、氯代烴和噻吩等小型有機分子,這些發現已經足夠令人興奮。但在2025年的一次實驗中,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新的雙重加熱技術對樣本進行分析,結果出乎意料:他們檢測到了癸烷(C??H??)、十一烷(C??H??)和十二烷(C??H??)——這些長鏈烴類分子由10到12個碳原子組成,是迄今為止在火星上發現的最大有機分子。
「這些分子可能是脂肪酸分解后的碎片,」項目研究首席作者、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卡羅琳·弗雷森內(Caroline Freissinet)解釋說,「脂肪酸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如果火星上也存在類似分子,可能會為我們尋找生命提供重要線索。」
NASA關于火星甲烷和有機分子的好奇討論: https://astrobiology.nasa.gov/news/curious-about-methane-and-organic-molecules-on-mars/
●為什么這很重要?
在地球上,脂肪酸是生命的基石。它們構成了細胞膜,幫助細胞維持結構和功能。但在火星上,這些分子是否也與生命有關?科學家還無法給出確切答案。脂肪酸可以通過非生物過程形成,比如水與礦物在熱液噴口中的化學反應。因此,這些長鏈烴類可能是火星古代地質活動的產物,也可能是某種未知生物活動的遺跡。
然而,這一發現的意義遠不止于此。首先,這些分子的復雜性令人驚訝。之前在火星上發現的有機分子大多是甲烷這樣簡單的小分子,而癸烷、十一烷和十二烷的碳鏈長度,表明火星可能具備形成或保存更復雜有機化合物的條件。這為火星的前生物化學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窗——前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起源前化學過程的科學領域。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分子竟然能在火星惡劣的環境中保存37億年。火星表面充滿高輻射和氧化作用,通常會迅速破壞有機物質。但坎伯蘭樣本所在的泥巖似乎起到了保護作用。NASA 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丹尼爾·格拉文(Daniel Glavin)表示:「這表明某些火星區域可能特別適合保存生命的化學痕跡。這對我們尋找火星過去生命提供了新的希望。」
●火星上的「生命拼圖」
黃刀灣的環境為這一發現增添了更多可能性。科學家通過好奇號的數據確認,這里曾是一個湖泊,富含粘土礦物、硫、硝酸鹽和甲烷——這些都是地球上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元素。尤其是甲烷,它在坎伯蘭樣本中含有一種與地球生物過程相關的碳同位素。雖然這并不能直接證明火星上有生命,但它讓科學家對黃刀灣的「宜居潛力」充滿期待。
「液態水在蓋爾隕石坑存在了數百萬年,甚至可能更久,」格拉文說,「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有足夠的時間發生形成生命的化學反應。」
然而,好奇號的 SAM 實驗室有其局限性。它無法檢測更長的碳鏈分子,也無法進行更復雜的同位素分析來確定這些分子的來源。加州理工學院的約翰·艾勒(John Eiler)教授指出:「這是我們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有可能識別火星生命遺跡的材料,但我們需要更先進的儀器——這意味著要把樣本帶回地球。」
●火星樣本返回任務
為了解開火星生命的謎團,NASA 和歐洲航天局(ESA)正在合作推進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火星樣本返回(Mars Sample Return, MSR)任務。這項任務的目標是將火星上的樣本帶回地球,在實驗室中進行最精密的分析。
目前,NASA 的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車正在杰澤羅隕石坑(距離好奇號2300英里)收集樣本。杰澤羅隕石坑同樣是一個古老湖床遺址,毅力號已經收集了27個樣本管,包括巖石、土壤和大氣樣本。這些樣本被儲存在火星表面,等待未來的取回任務。
根據計劃,NASA 將發射一個樣本取回著陸器,攜帶火星上升飛行器(Mars Ascent Vehicle, MAV)和小型直升機前往杰澤羅隕石坑。直升機會收集樣本,交給 MAV,后者將首次從火星表面發射進入軌道。ESA 的地球返回軌道器(Earth Return Orbiter)會在軌道上捕獲樣本容器,最終帶回地球,預計在猶他沙漠著陸。
然而,這項任務面臨諸多挑戰。最初計劃在2033年返回樣本,但由于預算和技術問題,NASA 在2024年調整了計劃,提出更簡化的方案,目標是將成本控制在55億至77億美元之間,樣本返回時間定在2035年至2039年。即便如此,從火星表面發射火箭、在軌道上自動交會對接、長距離運輸樣本并安全返回地球,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
●生命之謎的下一站
好奇號的發現為火星樣本返回任務注入了新的動力。如果火星上真的存在與生命相關的有機分子,地球上的實驗室將是我們解開謎團的最佳希望。科學家希望通過同位素分析和更精密的儀器,確定這些分子的來源,甚至可能發現直接的生物標志。
與此同時,這一發現也為未來的火星探索指明了方向。類似黃刀灣和杰澤羅隕石坑的區域可能成為重點目標,科學家將尋找更復雜的有機分子,甚至是古代微生物的化石證據。此外,火星的有機化學研究還能幫助我們理解其他星球的生命潛力,比如木衛二或土衛六。
「我們正站在火星探索的新起點上,」弗雷森內說,「這些發現讓我們離回答『火星上是否有生命』這個終極問題又近了一步。」
從好奇號的鉆孔到毅力號的樣本緩存,再到未來的樣本返回任務,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從未停止。或許有一天,當我們打開從火星帶回的樣本盒時,會發現紅色星球隱藏了數十億年的生命秘密。而那一天,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