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天,中國資本市場在冰與火中反復淬煉。一邊是DeepSeek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掀起的科技革命,另一邊則是特朗普2.0時代的不確定性引發的全球估值震蕩。
來到3月的尾聲,科技板塊單日重挫驚魂與反彈急先鋒的標簽仍在共存,而自由現金流與紅利策略已經悄然復蘇。
當市場的K線圖如心跳般來回起伏,“牛市預期”與“脆弱性現實”的撕裂感從未如此強烈。這種撕裂的背后,或許正是當下投資者的疑惑:
投自由現金流還是科創?如何在追逐星辰大海的同時穿越波動?
01 投自由現金流還是科創?
——看似對立之下的底層邏輯
事實上,今年以來我們或許已經深刻感受到,當全球經濟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博弈,中國經濟的轉型路線圖已經清晰地浮現出兩條主線:
一是以硬科技為矛,刺破傳統產業天花板的新質生產力,如芯片、算力、機器人;
二是以現金流為盾,在成熟行業中構筑護城河的“為王剩者”,如家電、石化、汽車龍頭。
看似對立的兩股力量,實則共同指向一個底層邏輯——科技革命之下的新周期。
新質生產力的崛起,本質是技術對生產要素的重構,科創企業正用算法替代流水線,用數據要素比擬石油,將中國經濟發展推向下一個“奇點時刻”。
在創新前沿陣地,科創企業正在創造新的增長范式,如果說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單點突破”決定企業生死,那么在硬科技主導的2025年,中國科技樹正以多根枝干同步生長的姿態崛起。
科創綜指ETF的價值正源于此,不同于傳統科技指數對局部龍頭的聚焦,科創綜指(代碼:000680)覆蓋97%科創板市值的“全息掃描”能力,實則是對科技前沿投資高壁壘的破解。
在指數科學的編制思路下,既能避免All in單一技術方向的押注風險,又通過納入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等長尾創新捕捉黑馬,更能夠自動完成“新陳代謝”,憑借一攬子配置抹平技術更迭的周期波動。
面對技術路線的混沌期與高成長天然伴隨的高波動,這種看似“被動”的分散實則是一種更高維度的主動出擊——將大國科技崛起的必然性,轉化為普通投資者的可行性方案。
而高自由現金流企業,則以有效的財務管理和行業整合,在傳統產業的疆域中做優做強、穩步推進。
自由現金流是企業在滿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后,額外擁有的、可以靈活支配的寶貴資源。當市場目光聚焦于科技狂飆時,另一批“沉默的贏家”正在以現金流構筑反脆弱性。
畢竟,能持續產生自由現金流的企業,或是細分領域的定價權掌控者,或是成本控制的藝術大師,這些稟賦在周期切換的時代恰是抵御風浪的壓艙石。
來源:Wind
而自由現金流ETF策略的革新性在于,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代碼:980092)的編制方式,穿透了傳統估值體系的四大迷霧:
第一,聚焦自由現金流\企業價值,破除"紙面利潤"的幻覺;
第二,通過自由現金流測算,規避"資本黑洞"陷阱;
第三,用自由現金流率代替單純股息率,穿透"分紅不可持續"的風險;
第四,捕捉“隱形冠軍”,讓現金流優異的中小市值企業,有望獲得不同于市值加權體系的價值發現。
這種“求真”的品質在波動環境中的優勢尤為明顯,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不僅在過去6年間年年正回報,如果聚焦考慮了分紅再投資的全收益指數,自基日以來年化收益率更是超過17%,演繹了一場關于價值本源的回歸大戲。
不難發現,新質生產力與高自由現金流這種"突破+沉淀"的組合,構成了轉型升級的完整閉環,前者負責開辟新疆域,后者負責鞏固根據地。
在這一背景下,投資者的策略選擇也開始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既要握住科技創新的β,也要抓住現金奶牛企業的α。
02 如何在銳度與韌性之間尋找平衡點?
——左手β、右手α的投資藝術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出的啞鈴策略,其精髓在于“極端分化,拒絕中庸”。
即摒棄掉中間部分的中風險、中回報資產,配置于更重的兩頭:一頭是高風險、高回報,另一頭是低風險、低回報,通過非對稱性實現風險收益比的優化。
移植到當前市場,啞鈴的兩端恰好對應兩類產品:
進攻端配置以科創綜指ETF為代表的“硬科技”,捕捉技術奇點帶來的指數級增長趨勢;
防御端配置能切實創造“真金白銀”的自由現金流ETF,通過價值投資底倉構筑安全墊。
事實上,科技創新與現金流穩健看似處于天平的兩端,實則存在精妙的互補性。
一方面,新質生產力的突破往往需要傳統產業的基礎支撐;另一方面,現金流龍頭也在通過數字化轉型重構競爭力。
當科技成長股業績釋放需要時間驗證,自由現金流資產恰好可以提供期間的分紅保護,形成周期的對沖。
在近三年的回測周期中,兩類資產相關系數僅為-0.54,呈現出較為顯著的負相關性特征。
圖:寬基指數近三年相關性分析
來源:Wind,統計周期:日線 2022/03/25~2025/03/25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兩類資產并非簡單的零和博弈,而是在實操中呈現為“動態再平衡”的藝術。
當市場風險偏好升溫時,增加科創資產捕捉行業β;當不確定性攀升時,增配自由現金流資產優化組合夏普比率,共同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復合收益結構。
注:以上僅供示例展示,不構成投資建議
回到當下,站在大國技術突圍與資本市場改革的交匯點,投資者的焦慮從未如此真實,既害怕錯過AI革命的星辰大海,又擔憂熱潮之下可能積累的估值泡沫。
但穿透迷霧的本質始終清晰:
中國科技進步的潮汐方向不會因短期波動逆轉,從半導體國產化率提升到DeepSeek大模型的引燃全球,知往鑒今者已在途中;
現金創造的商業本質更不會被效率的演進顛覆,無論AI如何迭代,能為股東產生真金白銀的企業終將獲得獎賞。
站在2025年的時點遠眺,中國經濟轉型已進入深水區。對于投資者而言,這也意味著一場認知升級。
“成長vs價值”早已跳出了傳統的二元對立,以動態視角看待資產配置成為了全新的投資范式。
用科創綜指ETF布局科技創新的“詩與遠方”,以自由現金流ETF攥緊現金為王的“當下掌控”——
讓科創資產的銳度與現金流資產的鈍感被納入同一組合,或許便能從時代變局的不確定性中,找到難能可貴的確定性。
風險提示
以上不構成證券推薦。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