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選中波音公司的競爭方案作為美國空軍的第六代戰斗機,并且命名為F47之后,各方的反應多少都有點錯愕,剛剛落馬的洛馬不服氣,馬上亮出了自己競爭方案的宣傳視頻,并且表示這事還沒算塵埃落地,看上是打算走某些法律程序,試圖推翻五角大樓和白宮的這次決策。
國外很多媒體也評論F47的設計,基本都被F47的鴨翼搞蒙圈,因為你既然已經用了無尾布局,那就是絕對強調隱身性能,結果你還把對隱身不利的鴨翼加上,這不干紅兌雪碧么?好不容易在釀酒工藝中把糖分去掉了,你還給兌進去。
其實這是一個平衡取舍的問題,鴨翼確實對隱身性能有不利影響,但是對敏捷性又非常有好處。所以就要看設計者評估,隱身到什么程度算夠用,夠用就行,過度追求極致隱身對飛機的飛行性能有可能也是災難性。
回顧歷史,二戰后歐洲國家用鴨翼布局的飛機就比較多,比如瑞典薩博的龍、雷、鷹獅,法國陣風、歐洲臺風,都是鴨翼布局。歐洲現在搞隱身飛機設計仍然沿用這種思路。殲20用鴨翼,也是更側重了機動性和敏捷性,對隱身做了部分犧牲。當年美國嘲笑殲20說殲20隱身能力不足,主要是這個理由。
但是中國殲36采用無尾布局,可以不用鴨翼,隱身能力做到極致了。波音F47采用無尾布局,卻非要采用鴨翼來保證機動性敏捷性,是不是因為波音自己對無尾布局的飛控缺少把握?還是覺得有必要強調隱身機之間的格斗能力?所以把上個世紀90年代YF118G驗證機的翼型又拿出來。
另外國內網友紛紛表示,聽說波音中選了,馬上感到心中異常平靜,波音這幾年干的事,從客機到總統專機到加油機,甚至教練機就沒一個干利索的,我聽傅前哨老師給我講解過波音公司的是怎么給737max寫飛控軟件,為了避免飛機起飛的時候抬頭太猛,程序讓飛機尾翼自動產生低頭力矩,但是工程師忘了寫重要程序,起飛以后這個低頭力矩忘了取消,導致飛機紛紛自動往地上扎,飛行員用吃奶的勁拉桿都改不回來,這是波音公司工程師的水平。
所以大家琢磨,F47讓波音繼續研制生產,要出多少事,哪年算是能形成戰斗力?
不過最新消息來了,你們不是擔心波音水平不行嗎,波音公司總執行官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BC的19頻道采訪時,說波音將推動印度制造戰略,F47可以在美國設計,生產部件,在印度組裝。
印度一下子就成了全球第三個能造出六代機的國家了。對印度來說這確實是個飛躍,LCA這樣的2.5代戰斗機還沒造明白,人家要開始造6代了。修米格飛機基本等于送走米格和飛行員的維修能力,要開始組裝F47了。
這就是不是干紅兌雪碧了,是把兩瓶恒河水也兌進去了。
最后,我們只能祝愿,波音公司能幫印度制造這個理念堅定貫徹下去。生產彈射座椅那個馬丁貝克公司,每年可以展示更多成功救人的新成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