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
在各家都在搞混動的今天,長城的混動似乎一直沒什么存在感。
從最早的兩擋DHT混動,再到第一代Hi4,長城一直在用劍走偏鋒方式做“不一樣”的混動,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長城的混動系統一直沒能成為主流。搭載第一代Hi4的首款車型梟龍MAX(參數丨圖片),24年僅賣出了4千多輛。
為了改變這個問題,前幾天,長城董事長魏建軍親自站臺,發布了第二代Hi4混動系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第二代Hi4混動系統怎么樣?對比市面上最主流的混動比亞迪DM-i能打嗎?
什么是Hi4?
雖然長城官方稱之為第二代Hi4,但在構型上,它相比第一代并沒有什么變化。當然,因為第一代已經足夠特別,相比市面上的混動系統,第二代依然有很大的差異。
在搞懂Hi4之前,還得祭出上面這張混動基礎科普圖,左邊是車頭,右邊是車尾,電機位置分為P0-P4四種位置。
比亞迪大名鼎鼎的DM-i,是P1+P3構型,其中P1位置的是發電機,負責發電;P3位置的是驅動電機,負責驅動前輪。發動機和兩顆電機都位于前軸,因此,這是一套前驅串并聯混動結構。除了比亞迪,吉利最新的混動系統EM-i,奇瑞的單擋DHT都采用了類似結構。
在此基礎上,在后軸P4位置多加入一枚驅動電機,那就成為了一套四驅的混動系統,也就是比亞迪的DM-p。其它家的解耦式四驅混動,也是多加一枚電機,用三枚電機來實現四驅的。
因此,混動四驅和油車四驅一樣,性能更強,但硬件更多,成本更高,售價也就更高了。
Hi4的特別之處則在于,它將原本的負責發電的P1和負責驅動的P3電機,“融合”成了一枚P2電機,再在后軸布置了一枚P4電機,用兩枚電機就實現了四驅。
同時,Hi4依舊保留了兩擋變速結構,能讓發動機更多地參與驅動,在強動力請求下保證一定的性能體驗。
從技術角度看,Hi4確實非常巧妙,用兩驅的硬件,做出了四驅的結構,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強化了性能。但很可惜,初期Hi4的SOC保電策略并不理想,部分車主表示,在虧電狀態下四驅全無,實際體驗不佳。后期,長城做出了優化,但也沒能挽回。
另外,因為兩擋變速器的原因,這套混動系統在油耗上的優勢并不大。小熊油耗顯示,老款梟龍MAX的平均油耗為7.04L/100km,宋PLUS為5.66L/100km,宋L DM-i為6.13L/100km。
再加上,老款梟龍MAX當年因為售價偏高、設計不佳,拖累了這項技術,讓它并沒有很高的知名度。這也是為啥,這次第二代Hi4大張旗鼓地“重新發布”。
第二代Hi4有哪些升級?
用長城官方的話來說,第二代Hi4共有28項升級,但大多比較細節,我覺得真正能拿出來說道說道的,主要有三項。
后橋解耦系統
無論是純電四驅,還是混動四驅,在我們以兩驅狀態行駛時,另外一枚電機雖然不工作,但也會被帶著一起轉,而這個時候電機就會形成一定的阻力,增加整體行駛的能耗。
但這個后橋解耦系統,則可以在車速大于63km/h時,斷開后橋半軸,避免后軸電機的拖拽。類似的技術,奔馳純電CLA也有應用在前橋上,它的官方數據是可以減少前橋90%的損耗;長城的數據則是可將高速油耗降低0.4~0.7L/100km。
能量回收系統升級
這代Hi4有不少軟件策略上的升級,其中就包括自適應的能量回收算法。它可以通過感知硬件測量與前車的相對速度,動態調整能量回收力度,在減速時盡量不浪費動能,提高回收效率。官方表示,這套算法可以把能量回收效率提升2%。
與之搭配的則是雙軸能量回收系統,這項技術其實不算新升級,但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點。
很多人都能想到,Hi4用兩枚電機,實現了四驅,在驅動時獲得了優勢。但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在動能回收時,Hi4同樣有加倍效果。普通的雙電機車型,都是前驅結構,動能也只能從前軸回收,但Hi4的兩枚電機分別位于前后軸,可以做到雙軸的動能回收,相當于效果翻倍。
電池切換為磷酸鐵鋰
這部分其實不能算是一個升級,但也是硬件上一個不小的改動。以梟龍MAX這款車為例,第一代Hi4搭載的是19.27度的三元鋰電池,第二代則全系搭載磷酸鐵鋰電池,并分為18.74度和27.54度兩版,純電續航(CLTC)分別為110km和165km,續航里程相比之前并沒有被“削弱”。
之前的文章我們也聊過,今年很多車企都切換了磷酸鐵鋰路線,一方面是因為磷酸鐵鋰的技術進步較大,體驗比之前好很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成本優勢明顯。所以,不難預判的是,搭載第二代Hi4的車型,會在價格上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
整體來看,第二代Hi4的升級并沒有想象中的大,更多的還是在上一代的基礎上進行優化。
第二代Hi4能打嗎?
得益于節能方面的升級,搭載第二代Hi4的新款梟龍MAX,WLTC綜合油耗從1.78L/100km,降至1.58L/100km;虧電油耗從5.5L/100km降至5.3L/100km。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也略有提升,具體參數分別為238kW、595N·m。
相比上一代有所升級,那相比競爭對手,第二代Hi4能打嗎?
通過新款梟龍MAX對比尺寸相近的車型比亞迪宋L DM-i可以看出,在多項性能參數上,梟龍MAX更占優勢,再有四驅的加持,零百加速成績要更好一些。但還是長城混動的老問題,無論是綜合油耗,還是虧電油耗,梟龍MAX都不占優勢。
除了這些賬面上的參數外,在濕滑路面,四驅能增強車輛的通過性;在容易失控的極端情況中,四驅也相對更安全一些。為了證明這一點,長城還引用了美國IIHS的數據,可以看出四驅的數據的確要更好一些。
但在這里,我還是要提示一下大家,危險的情況往往是復雜的,從來沒有誰比誰絕對安全,四驅也只是一種保障,只有良好的駕駛習慣,才是真正的安全。
回顧上一代Hi4失敗的原因,其一是,消費者并不認為四驅能帶來多好的體驗;其二是,看到較高的油耗和售價,也比較勸退。最關鍵的是,Hi4一直沒有一款爆款產品帶火。
這一次,長城把四驅的宣傳重點放在了安全上;新款梟龍MAX則優化了設計,能耗也有所降低;而且13.88萬起的預售價,對比老款15.98萬的起售價也低了不少。
Hi4想要成功,不僅要證明技術上的創新,更要做到技術的普惠。希望新款梟龍MAX正式上市時,能在價格上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你覺得第二代Hi4怎么樣?新款梟龍MAX多少錢能賣好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