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和省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山東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的若干措施》,從建設隊伍體系、豐富內容供給、拓展平臺陣地、提升管理效能、完善保障體系等五個方面,明確十四條具體措施,推動建立健全適應時代要求、獨具地域特色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體系,以高水平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助推美麗山東建設。
根據《若干措施》,山東省將進一步發展壯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社會化和專業化隊伍。支持社會組織、高校社團結合自身優勢建立各具特色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以省生態環境廳39支志愿服務支隊為基礎,以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系統志愿者為支撐,積極吸納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行業、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領域優秀專家學者和技術人才,健全專業化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體系。
同時,山東省積極引導和支持轄區學校、企業、園區、社區(村)等結對,聯合開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共建試點。鼓勵各市生態環境部門重點圍繞噪聲污染防治、美麗鄉村建設、排污許可管理、生態環境執法等業務領域或當地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組織志愿者通過巡邏排查、勸解幫扶和普法宣傳等多種形式開展試點活動,探索志愿服務模式和機制。
為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山東省將探索運用服務評價、星級評定、積分兌換等多種形式,建立多元評價和激勵機制。強化典型引領,激勵宣傳一批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先進人物、先進組織、先進團隊和優秀項目,推薦優秀代表參與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活動,提高全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社會影響力。
以下為文件原文?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中共山東省委社會工作部
關于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山東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魯環發〔2025〕5號
各市生態環境局、市委社會工作部:
現將《關于深入推進山東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的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中共山東省委社會工作部
2025年3月1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深入推進山東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立健全適應時代要求、獨具地域特色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體系,以高水平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助推美麗山東建設,到2027年,培育一批管理規范、素質過硬、活躍度高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推廣一批主題明確、質效突出、形式多元、群眾歡迎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建設一套文化引領、覆蓋廣泛、布局合理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陣地,探索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模式和機制,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協同高效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體系,制定如下措施。
一、建設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體系
(一)發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社會化隊伍。支持社會組織、高校社團結合自身優勢建立各具特色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依托社工站、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建設發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以黨員志愿者、青少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銀齡志愿者等為引領,帶動社區居民(村民)參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
(二)壯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專業化隊伍。以省生態環境廳39支志愿服務支隊為基礎,以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系統志愿者為支撐,積極吸納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行業、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領域優秀專家學者和技術人才,健全專業化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體系。
二、豐富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內容供給
(三)實施品牌行動。聚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美麗山東建設重點任務,圍繞水生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無廢城市”建設、核與輻射安全、宣傳教育等業務領域,堅持“一盤棋”謀劃,上下聯動、區域協同推出一批專業性、連續性、成效性明顯的志愿服務活動。重點開展“美麗河湖志愿行動”“美麗海灣志愿行動”“‘無廢’志愿行動”“核安全守護美好生活志愿行動”“美麗中國宣講志愿行動”等國家統一規定的品牌活動。
(四)培育精品項目。推進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鼓勵通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環保公益課堂、綠色低碳行動、環??萍紕撔?、生態文化創作、生態環境監督及建言獻策等多種形式,策劃培育志愿服務項目。定期組織展賽交流活動,提升整體項目策劃能力。探索建立省級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庫,培育一批植根基層、主業清晰、服務落地的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組織。
(五)注重有序引導。聚焦重點任務和中心工作,研究確定貼近群眾需求、適合廣泛參與的志愿服務內容,面向志愿服務組織和隊伍定期發布,明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重點領域和方向。抓住重要環境節日契機,緊扣主題集中開展有聲勢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
(六)推動試點工作。積極引導和支持轄區學校、企業、園區、社區(村)等結對,聯合開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共建試點。鼓勵各市生態環境部門重點圍繞噪聲污染防治、美麗鄉村建設、排污許可管理、生態環境執法等業務領域或當地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組織志愿者通過巡邏排查、勸解幫扶和普法宣傳等多種形式,開展“向‘寧’致‘靜’志愿行動”“美麗鄉村志愿行動”“‘許小可’助企志愿行動”“環境監督志愿行動”等試點活動,探索志愿服務模式和機制。
三、拓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平臺陣地
(七)整合場所陣地。鼓勵生態環境內容納入公共志愿服務站點,拓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空間。全面梳理整合省內各類生態環境科普、普法、宣傳、教育基地,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陣地資源,發布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場地資源名錄,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提供場所、崗位和條件。
(八)建好數字陣地。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加強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數字化管理。依托專業的志愿服務協同平臺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注冊登記、項目發布、服務對接、時長記錄、效果評價等線上管理,實現線下活動與線上應用良性互動。
(九)打造文化陣地。充分運用線上線下多種傳播渠道和方式,創作推廣一批體現山東特色、齊魯風韻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題材文藝作品、文創產品、公益廣告等,講好山東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故事,建設齊魯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文化陣地。
四、提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管理效能
(十)加強規范管理。發揮生態環境系統三級志愿服務隊的統籌協調作用,做好轄區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發展建設、志愿服務組織業務指導、志愿服務活動督導評估、志愿服務項目更新調度等工作,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規范化、秩序化發展。
(十一)統一整體形象。指導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規范服務行為,在節約環保的前提下,鼓勵使用加印“中國志愿服務”“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標識的隊旗、服裝等,同時結合我省實際添加特色化元素,打造統一、專業的整體形象,提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辨識度和影響力。
(十二)加大交流培訓。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納入培訓計劃,圍繞生態環保中心工作,結合志愿服務需求,開展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生態環境志愿服務能力和水平。吸納行業專家、志愿服務組織負責人、優秀志愿者等建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師資庫,開發精品培訓課程。支持各市依托高等院校,建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培訓基地。
(十三)健全激勵機制。探索運用服務評價、星級評定、積分兌換等多種形式,建立多元評價和激勵機制。強化典型引領,激勵宣傳一批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先進人物、先進組織、先進團隊和優秀項目,推薦優秀代表參與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活動,提高全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社會影響力。
五、完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保障體系
(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會同黨委社會工作部門負責統籌指導,加強組織動員、政策支持和督促落實,與黨委宣傳部、工會、共青團、婦聯、教育、民政等部門和人民團體密切聯動,協同開展各項工作。堅持黨建引領,形成“黨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模式。加大資金投入,探索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強化宣傳動員,弘揚志愿精神,宣傳志愿文化,推廣典型案例。
來源:《大眾日報》、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分享,點贊,在看;助力生態環境志愿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