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抽象的風還是吹到了殯葬行業(yè)。
由于清明節(jié)臨近,又到了一年一度購買喪葬用品的日子。
售價10-14元的紙扎版SU7賣到斷貨,網友戲稱“雷軍贏麻陰陽兩界”。紅黑配色、車牌“冥A111111”、甚至復刻原車空氣動力學輪轂,細節(jié)拉滿的“陰間頂配”讓活人直呼羨慕:“我還在為首付發(fā)愁,祖宗已經開上SU7了”
評論區(qū)更是“抽象”值超標,有人催更“自動駕駛功能”,有人要求配套充電樁,還有人點名要“SU7 Ultra”——主打一個賽博上墳,元宇宙盡孝。
你也不得不感嘆,小米SU7不愧是車圈頂流,在現實世界里爆火也就算了,怎么現在還火到冥界里去了,更有網友評論稱,誰能想到小米SU7的自燃竟然是以這種方式發(fā)生。
紙扎作為非遺技藝,過去以宅院、仆從為主,如今卻迭代出各式各樣的物品,從新能源車、到三折疊手機甚至Switch游戲機,這些紙扎商人稱,要讓紙扎從“燒給先人”變成“活給后人看”的藝術品。
此前,有年輕人在清明節(jié)給去世爺爺掃墓時就燒了一輛“紙扎車“,他認為這是一場與爺爺的時空對話,爺爺以前是汽修工,得讓他看看中國電車多牛!。這場傳統(tǒng)與現代的碰撞,看似荒誕,實則是Z世代對祭祀文化的解構與重構——用科技符號續(xù)寫孝道新篇,用幽默消解沉重。
但是熱鬧過后,法律的暗雷已埋下,這種高度模仿小米SU7的行為是否侵犯了小米的商標?
有律師指出,此類訴訟因文化習俗特殊性存在執(zhí)法彈性,但品牌方若較真,商家恐難逃法律風險。更微妙的是,這場“陰間營銷”讓小米陷入兩難:紙扎車客觀上為SU7帶來現象級曝光,但若放任不管,可能會影響品牌形象,重蹈之前某位友商的輿論覆轍。
圖片來源:荔枝新聞
截至發(fā)稿,小米尚未回應,但網友已替雷軍編好段子:“連夜成立地府事業(yè)部,專利費收起來!”
紙扎SU7的火爆,撕開了祭祀文化轉型的深層矛盾。一面是年輕人試圖用科技祭品打破代際隔閡,另一面則是攀比之風悄然興起——燒別墅、豪車已成基礎款,現在得燒頂配電車才顯“孝順”。新能源車本是環(huán)保象征,卻以焚燒方式污染環(huán)境,這何嘗不是一種黑色幽默。
紙扎小米SU7的走紅,像是一場荒誕的社會實驗:它證明了傳統(tǒng)文化是可以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但也暴露出知識產權、商業(yè)倫理的模糊地帶。或許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找到那個微妙的臨界點:讓祭祀既不失對傳統(tǒng)的敬畏,又不困于物質的枷鎖。畢竟,升騰的青煙里,該飄散的是思念,是心意,不是創(chuàng)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