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周智宇、黃昱
紅得發紫的小米,在一紙配股公告之后,迎來震蕩。
3月25日,小米集團宣布以每股53.25港元的價格配售8億股新股,籌資425億港元。小米表示,這筆資金主要用于業務擴張、研發投資及其他一般用途。
從市場反饋來看,這一高位配股的消息引發了市場的“慌張”,小米股價當日暴跌超6%,市值蒸發近千億港元,3月26日,股價也僅微漲1%。
雷軍一直被稱為“北京現金王”,小米最近又發布了“史上最強財報”,理應不缺錢。截至2024年底,小米現金儲備總額達到1751億元,并且去年四季度,汽車業務虧損幅度也在減小。
因而,市場仍對此次融資的必要性及管理層動機提出質疑:在賬面現金儲備充足的背景下,小米為何選擇高位折價配股?
這就又回到小米創新業務中的汽車和AI。汽車業務雖然訂單量很高,但產能還在“地獄”,工廠建設需要大筆投入,后續車型也是“吞金獸”;另外,AI亦是小米不能不搏的賽道,這亦是需要高密度的研發投入。
當下,這兩項業務都在生死時速的競賽中,小米必然要準備充足的彈藥。
不過,對于投資者而言,既沒有等到過分紅,當前又要面對股權被攤薄的損失,自然是有所不滿。
市值蒸發近千億港元
在本次配股中,小米采用的“先舊后新”配售方式,是港股市場特有的快速融資工具。
其具體操作方式是,大股東先將其持有股份借給上市公司,公司再將這些股份配售給第三方投資者;發行新股后,上市公司將這些新股還給大股東,來償還之前借出的股份。
體現在小米的配股中,就是大股東雷軍將持有的舊股借予上市公司配售給機構投資者,隨后公司增發新股返還雷軍。在配股結束之后,雷軍持股比例從24.1%降至23.4%,但由于A類股份(每股10票)的存在,小米最終實現融資,且保持雷軍投票權僅從64.9%微降至64.1%,控制權整體穩定。
這一機制雖然高效且保證了控制權的穩定,卻引發一些市場的質疑與慌張。表現在股價上,3月25日收盤,小米股價跌幅超7%,市值蒸發近千億港元。3月26日,股價小幅上漲1%,回升并不明顯。
不少投資者擔心大量新股的發行會攤薄每股收益。并且,當前小米股價處于高位,配售價較前一日收盤價折讓6.6%,機構投資者低價獲配后,可能拋售原有持倉以鎖定價差,加劇市場拋壓。表現在市場交易方面,昨日小米全天成交額也高達718億港元,創下歷史“天量”。
配售完成后,其他股東合計持股比例從75.9%降至73.6%,未參與配股的投資者權益被攤薄,這也引發這部分投資者的質疑。
另外,不少投資者不滿的點還在于小米當前現金充足,現金儲備超1700億元,如若缺錢,為何不先動用自有資金,而是從資本市場募集呢?
這就要說到小米財報中的另外一些指標。
截至2024年末,小米的流動比率為1.28、速動比率是0.93,已是201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兩個指標代表了企業的償債能力,指標越高,說明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也就說,盡管小米當前看起來資金充裕,但是在巨大的投入之下,償債能力也被影響。另外,去年小米的資產負債率也較前一年有所增長,上升至53.06%。
這一配股也讓市場想起4年前小米配股事件。2020年12月,正值小米正式宣布造車前夕,小米以較前一日收盤價折讓9.4%的配售價、即23.7港元/股配售10億股,籌資約240億港元。彼時,小米股價也經歷大幅下跌,下跌約10%。
不過,上一次配股之后,小米的股價在幾個月后又實現了反彈。當時,小米的手機和AIoT均大幅增長,且雷軍宣布全力為小米汽車而戰,給了市場新的想象空間。
但當前,小米的股價已經處于高位,后續回彈能力存疑。
摩根大通在近期的報告中將小米評級由“增持”下調至“中性”,其認為,小米的基本因素繼續保持強勁,核心盈利穩健增長,電動車出貨勢頭強勁,但在近期強勁的表現后,今年留給市場的驚喜空間已經不大。
燒錢業務需充足資金
投資者不滿的情緒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募集資金的背后,更是小米在造車與AI等賽道卡位中生死時速的競賽,這是更長遠的未來,是想象兌現的關鍵。并且,這兩項都是足夠燒錢的游戲。
就拿造車來說,當前如此之卷的造車賽道,很少有公司會覺得自己的資金足夠充裕,不論是已經實現盈利的還是還沒有盈利的,都在到處找錢,以應對接下來幾年的市場出清。
3月初,比亞迪也以每股335.20港元配售1.298億股新H股,扣除傭金和估計費用后,配售所得款項凈額預計約為434億港元。比亞迪表示,這些資金將用作集團研發投入、海外業務發展、補充營運資金以及一般企業用途。當時,比亞迪的股價也經歷了短時間大跌。
畢竟,在造車這件事上,現金豐沛也抵不過持續的重資產投入。
今年初在直播中,雷軍表示,“小米在汽車研發上的投入已經超過了130億元人民幣,并且考慮到工廠建設、門店開設以及超過一萬員工的薪資等綜合開支,至今為止整個項目的總投入接近300億元人民幣。”而2024年,小米交付13.7萬輛車,虧損了62億元,平均賣一輛車要虧4.5萬元。
2025年,小米汽車還需要持續在產能和未來車型方面長期輸血。就拿產能而言,這是限制小米當前規模的最大因素,也是一段時間以來投入最重的方面之一。
3月11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公布了一則重要地塊規劃方案,該地塊規模約52公頃,位置毗鄰小米汽車工廠。據市場消息稱,小米計劃利用該地塊擴大在建的二期工廠,屆時二期工廠面積將從原先的53公頃擴展至約105公頃,以應對持續增長的訂單需求。
面積擴大也意味著建造成本的擴大,這就是直接擺在眼前要投入的錢。
在供應鏈方面,小米也在通過自身投入布局來解決產能問題。此前,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N3前副車架焊接生產線項目已正式落地武漢市江夏區金港新區,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小米N3前副車架30萬套。
產能之外,小米今年年中還要上新小米 YU7,未來還有計劃中的增程車型,每一款車型的上新,都需要真金白銀來支撐。接下來幾年,小米汽車還要布局渠道、出海等,每一項都是大筆的投入。
另外,最近大廠們都在角逐AI高地,小米盡管表示今年要在AI領域投入75億研發投入,但這也在一眾頭部大廠當中不夠看。這也意味著未來想要在AI領域獲得一定的聲量,也需要更多的投入。
可見,盡管小米當前勢頭很好,但未來預期兌現的條件極為嚴苛,小米需要足夠努力去實現這些想象,市場才會進一步認可小米的兌現能力。
瑞銀的分析師表示,小米目前股價已達到分析師最樂觀的情景預期,進一步上漲的催化劑存在,但所需執行條件極為苛刻。分析師還認為,小米電車業務方面將受限于產能瓶頸,目前估值已包含電車業務2026年的高增長預期。
這次提前募集資金,也是因為歷史上小米曾面臨多次資金緊繃,雷軍也不愿日后再陷入同樣困境,進而未雨綢繆。
去年,極越“閃崩”,連員工社保都交不上時,雷軍的一段發言被翻了出來。在發言中,雷軍表示,“有一次公司發不出工資,我焦慮得很多個晚上都睡不著,以至于后來,我一定要在公司的賬上留一筆現金,就是天塌了都不許動,要確保能發18個月的工資。”
當前,小米已經選擇汽車與AI這種重資產的賽道,面對生死時速的競賽,只有大筆投入,小米才能再次突出重圍。
從“性價比之王”到“高端化賭徒”,雷軍的每一個野心實現都需要資金的鋪路。小米的425億港元配股,是其駛向未來的燃料。在汽車產業的變革與AI技術的變局之中,雷軍和小米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