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呂玥
在短視頻成為生活標配的當下,用戶的訴求正從基礎娛樂消遣,向著情感連接、自我實現等高層需求遷移。因此,如何構建并維護一個能夠持續滿足用戶需求、賦能個體的內容生態,就成為了短視頻平臺的核心課題。
此背景下,堅持“普惠” 的快手,成功塑造出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內容生態。
據2024年快手財報數據顯示,平臺日活躍用戶與月活躍用戶分別為4.01億、7.35億,日活躍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125.6分鐘,用戶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長5.8%。與此同時,據快手內容運營部負責人黃咪咪公布的數據,快手月活躍創作者約1.5億,日均發文4000萬+,日均直播開播場次達300萬+。
正是海量用戶和創作者的真誠表達,讓煙火人間與多元內容共生共長。在這里,短視頻承載了中國鄉村最質樸的「溫度」,越來越多新農人可以展示自我、分享生活,找尋個人價值,收獲更好生活。短視頻也成為了實用信息與專業知識的傳播橋梁,消除知識壁壘,讓所有人都能從中「收獲」。并且短視頻還傳遞著體育運動精神,讓用戶能汲取積極向上的「活力」。
經由體育內容的呈現,這種“活力”特質在快手愈發顯著。目前,快手的體育內容興趣用戶規模已達到約5.2億,每天有近2億用戶在此觀看體育內容,接入平臺的群眾體育賽事超7000場。
從與奧運會、NBA、亞運會等頂級賽事達成版權合作,到助力村BA、村奧會等群眾體育賽事破圈而出,再到普通人記錄自己的運動愛好和習慣,快手體育已經超越了傳統垂直內容的范疇,從屏幕里的專業賽事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成為了一種大眾化的生活方式。
讓體育回歸到“人的主場”
傳統體育敘事中,體育內容依賴電視臺等專業媒體機構生產和傳播,敘事視角聚焦于明星運動員和重大賽事。那些普通人的運動故事、豐富多彩的地域性體育文化,始終難獲應有關注與展現。傳統媒體的敘事模式也大多呈現出線性、單向輸出的特點,觀眾始終被動接收,缺乏參與感。
但現在,體育加速走向“全民時代”。具備真實感、煙火氣的內容會吸引海量目光,甚至快速成為熱點話題。體育敘事也從過去單一的“仰望偶像”模式,逐漸轉變為更加多元、立體的“見證甚至參與真實的力量和感受”。
在快手,體育內容正實現了這樣的轉變。
首先在觀賽體驗方面,快手從賽事直播、精彩短視頻集錦,到衍生節目,打造出了全民參與、高度沉浸的觀賽場域,使用戶仿佛親臨“第一現場”,將平臺變成了觀賽的主場和熱點發源地。
去年巴黎奧運會,快手“一站式”滿足了用戶的觀賽需求:推出奧運專屬頻道,搭建起專屬奧運的“云主場”;在衍生節目中邀請奧運冠軍、知名體育評論員與用戶共話賽事,領略奧運賽場之外的巴黎風情。據統計,巴黎奧運會站內總曝光量超3000億,自制體育IP節目觀看量也高達110.8億次。
其次,不只是觀看比賽,用戶可通過多種創新互動玩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與體育精神“雙向奔赴”。
北京冬奧會時,吉祥物“冰墩墩“火爆難求,快手便發起了“包墩到戶”活動,活動吸引了13.6億人次參與。巴黎奧運會期間,別出心裁的 “云火炬傳遞” 互動玩法在快手掀起熱潮,累計點燃 9 億次。用戶只需輕輕滑動點擊,便能讓虛擬火炬跨越山海。還有快手推出的“快手村BA”系列比賽,吸引當地村民們蜂擁而至現場觀賽,外地游客也慕名前去現場體驗。體育從屏幕里的風景,變成了現實體驗。
此外,普通人通過短視頻也在記錄自己的體育愛好、運動習慣和高光時刻,將喜愛的運動瞬間分享給他人。
自學霹靂舞的“雄安霹靂姐”,在鄉村小路、農田、自家小院展現舞姿;“健身達人老秦”是公園里的傳奇人物,花式健身也令老鐵們紛紛評論是“高手在民間;“跑酷拉面”創新性的將跑酷運動與獨竹漂、打鐵花、醒獅等非遺文化表演結合……對生活、對熱愛的真實記錄和表達,在快手發揮出了千鈞之力。
“跑酷拉面”、“雄安霹靂姐”
在快手,體育內容傳播主權得以重構,沒有誰只是觀眾。正如快手內容運營部負責人黃咪咪所說:“要讓體育回歸到‘人的主場’。”構建更懂用戶、更具特色的新體育社區的快手平臺上,每個老鐵既是觀眾,也正在成為故事的締造者。從觀看到參與,從參與到記錄,體育不再是遠方的賽事,而是近在咫尺的生活。
用戶體驗的遞進,生態活力的提振
從觀看賽事到參與互動,再到記錄分享,快手用戶對體育內容的體驗層次不斷遞進,也因此而塑造了充滿活力的體育社區。
當體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人都可以是體育內容創作者,這一趨勢極大地激發了快手體育內容生態中的“產業活力”,使得內容的“源頭活水”——即那些滿懷熱情與才華的創作者們,得以在生態中更加蓬勃地成長與發展,每一份熱愛都能獲得回報。
從事健身操編創教學十余年的“夢之隊五哥健身操”,自2019年在快手教授健身操課程,如今在站內收獲了75.4萬粉絲,在線下更是擁有近2000支健身隊伍,展現了非凡的號召力與影響力。五哥教操之余,分享自己愛用好物,單月GMV接近300萬元,因為熱愛而成就了一份值得堅持下去的事業。
“夢之隊五哥健身操”
“五哥”的故事僅是一個生動縮影。在快手,萬粉以上體育創作者有6.1萬,同比增長近10%,同時跨界作者所生產的體育內容占比高達40%,這一顯著增長體現了體育創作者在快手平臺上的蓬勃成長,來自不同行業、擁有多元身份背景的創作者,正共同繪就的一幅豐富多彩的“運動生態畫卷”。
在快手,創作者們能將對體育的熱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與成就。通過電商直播、知識付費、商業合作等多種渠道,快手平臺上擁有收入的體育創作者數量在過去一年中增長了近10%,其中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創作者比例更是提升了13%。快手所有體育創作者的總年收入已超過9億元。這一數據已足夠展現體育內容在快手的強商業潛力與價值。
其次,快手體育內容生態的 “頭部活力”——即頂級賽事IP資源的引入與運營,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觀賽體驗。
目前快手已與超50個國際頂級體育賽事達成過合作。頂級賽事IP本就是注意力“超級磁場”,快手憑借其獨到的運營手法,用數字化創新架起橋梁,頂級賽事也能從“遙望的星光”變成“觸手可及的煙火”。
如北京冬奧會相關熱榜話題在快手總計超10500次登上站內熱榜,在外熱榜上也席卷了192個熱門話題,全民級的討論聲量,將競技賽事轉化為了大眾社交談資。同時奧運期間快手還推出了評論動效彩蛋、專屬魔法表情、點贊特效等產品,讓用戶在觀看比賽時為運動員們加油,真正參與活動中,拉近了與賽事的距離。
與NBA合作中,快手積極邀請籃球明星入駐,參與各類互動活動,空降直播間與粉絲進行“隔空擊掌”等。同時快手還簽約了超過5000名二創作者,以豐富精彩的內容吸引超過9000萬NBA興趣用戶,NBA內容日均播放量也達到了2.2億。
并且快手還將頂級賽事IP資源與品牌方的商業需求緊密結合,與170多家品牌方達成了合作。這種商業共建,不僅是給到了品牌方營銷價值,也為賽事本身帶來了更多曝光,推動體育產業的商業化進程。
此外,快手積極鼓勵用戶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也極大激發了“大眾活力”。
快手的“普惠”基因與“市井“文化,與群眾體育賽事的契合度很高。自舉辦群眾體育賽事以來,吸引167億人次云觀賽。其中如村奧會、村冬奧等村大賽,在線下有20多萬人次到場觀看。2024年接入的7000場賽事吸引了10億人觀看。
在快手的鏡頭下,無論是田間地頭踢球的少年,采用橄欖球式籃球打法的貴州姑媽,還是鄉村籃球場上投籃的村民,都成為了耀眼主角。而在貴州臺盤村的籃球場上,由鍋碗瓢盆敲擊出的助威聲浪,其震撼程度絲毫不亞于專業球館的歡呼。當非遺傳承人用搖滾風格唱響寧夏小曲,當機械臂舞獅與籃球賽在同一舞臺上精彩獻技,當前NBA、CBA球員巴特爾托舉起6歲孩童扣籃……..群眾體育賽事讓鄉土的運動基因得以充分釋放,在最質樸的土地上展現出了最鮮活的體育熱情。
“專業大賽”與“鄉土體育”的巧妙融合,讓體育成為了鄉親們日常生活中精心打造的一場節日,也成為每個人觸手可及的生活儀式,進而又演變成了一種極具特色的文旅符號,對外展現出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快手村奧會
區域經濟發展長期以來都曾受制于要素流通阻滯與產業形態單一化困局。而快手給出的新思路,是以"體育+"為創新模式,做賽事扶持孵化、電商業務協同、文旅產業帶動,書寫區域發展的鮮活故事。
在貴州苗族的村寨、在寧夏戈壁的村莊、在四川的公園,在吉林的萬里冰面上,都遍布著快手群眾體育賽事的足跡。
當貴州臺盤村籃球少年韋鴿子的三分絕殺視頻播放破億,"村BA最美女裁判"梁云夢登上央視熒屏,東莞75歲的記分員老大爺登上熱搜,這些現象級傳播背后是快手通過自媒體孵化和賽事扶持,以村賽造星,幫鄉土體育賽事樹立品牌口碑。在山西,快手將文旅、體育和助農相融合,單場活動為當地企業帶來超百萬現金收益,形成了"體育賽事-文化傳播-特產銷售"的良性循環。在寧夏,快手讓黃河岸邊的體育賽事與紅枸杞直播間相銜接,群眾體育賽事引流,電商順勢承接轉化了流量,當地的文化認知度和影響力也有提升。
貴州臺盤村籃球少年韋鴿子、"村BA最美女裁判"梁云夢
快手的這些實踐,將"體育+"模式從一種偶發的文化現象,升級為了系統標準、長期可用的區域經濟激活機制。當體育賽事成為連接城鄉的數字化紐帶,當田間地頭的運動場景轉化為商業流量入口,區域經濟發展便找到了一種極具時代創新性的解題思路——用全民參與的體育熱情,去構建"內容破圈-人才造血-產業增值"的可持續生態。
仰望星空之精彩,亦珍視身邊之煙火
真正的生態活力,源自于對每一份平凡熱愛的尊重。正如黃咪咪所言:“在快手,體育從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億萬普通人的星辰大海,是每一個人生活方式。”這一價值觀如同根系,正扎入快手生態土壤,塑造著快手體育發展的長期愿景。
面對老鐵用戶,快手以用戶體驗為出發點,構建立體化“內容金字塔”,滿足每一份對體育熱愛,既仰望星空之精彩,亦珍視身邊之煙火。面對創作者,確保大家長效創收,讓熱愛得以扎根,耕耘終有收獲。此外平臺還會致力于品牌全域增益與生態共贏,將流量有效轉化為長效影響力,持續推動體育生態發展。
當然以用戶體驗為出發點,本質上快手打造的其實是一個“更懂用戶”的新體 “域” 社區,快手體育業務負責人翟萬旭解釋,在快手,體育內容實現全時域覆蓋,從賽前預熱到賽中觀賽,再到賽后討論,提供全周期的體驗;也打破地域界限,讓美麗鄉村與國際都市共享同一份體育熱情;消解了壁壘讓內容品類跨域,讓體育與娛樂、短劇、二次元、非遺等各類內容形成廣泛共創空間;并且在營銷場域上,讓體育發揮出品效合一的價值,帶來生意新增量。
因此在此次體育生態共創大會上,我們能看到快手已有行動,快手體育業務負責人翟萬旭公布了“體育星穹年度計劃”,投入200億流量、5000萬現金從三個方面對體育內容生態進行扶持:
一是深化與頂級賽事的合作,進一步鞏固在體育賽事IP方面的優勢。比如大會上快手就與NBA中國達成了新周期戰略合作,既開放IP素材支持二創,也將打造多元化的內容矩陣,同時快手還將作為“NBA 3X官方獨家社交媒體合作伙伴”進行賽事轉播和推廣,去打造系列線下活動以及群眾體育賽事IP。
二是持續探索全品類群眾體育賽事。在現有賽事格局之下,快手一方面會橫向拓展,結合民俗特色新增龍舟、摔跤、賽馬等賽事,拓展群眾體育賽事IP矩陣邊界,實現“全國多點開花”。另一方面快手會縱向深耕,對諸如“快手村BA”這類已成功破圈的賽事IP進行全面升級,進一步提升賽事的影響力與參與度。通過一縱一橫雙向發力,助推群眾體育事業發展,讓體育精神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真正惠及每一位熱愛運動的人。
三是全面升級對創作者的扶持。快手會面向站內的所有創作者,給予更多的創作場景和素材,并拿出流量資源和現金支持,對創作者進行全周期的扶持,并孵化體育內容創作者“標桿案例”,助力體育內容的創作質量持續提升。
這并非是短期計劃,而是長期而深遠的生態升維。但不變的核心,始終是讓體育回歸最本真的價值:讓每個普通人的熱愛都有機會被看見、被尊重、被延續。圍繞這一核心,再將運營策略、行動計劃緊密結合,我們已經能夠預見的是:體育精神得以充分展現,它將不僅局限于競技賽場,更將孕育出超越競技范疇的商業文化價值。這不僅是短視頻平臺對個體需求的滿足,也是為體育相關行業及產業持續注入全新“活力”的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