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細選,分享好詩詞給朋友們欣賞,弘揚傳統詩詞文化,是一件大樂事,我也一直是這么做的。
本文分享我精中選精的8首詩,這些詩水平都極高,很值得推薦給朋友們欣賞,不讀就太遺憾了。
第1首 唐朝李商隱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七律是朦朧詩的典型代表。
這首詩特點鮮明,一是用語優美、華麗,所以深受人們喜愛;二是用典貼切、自然,典故和詩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三是易于引起共鳴,尤其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寓意“朝花夕拾”,用于錯過的初戀,錯過的人和事,再恰當不過。
第2首 唐朝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是史上“七律壓卷之作”的有力競爭者,此詩以天地宏闊反襯生命渺小,開篇的疾風高天與哀猿啼鳴,營造出肅殺蒼涼的秋日圖景。
落葉與江流的意象形成時空的雙重浩渺,前者指向個體生命的短暫,后者暗示歷史長河的永恒。
頸聯將空間上的漂泊與時間上的衰老疊加,尾聯停杯的細節更凸顯困境中的無力。
詩人將家國離亂與身世沉浮熔鑄于自然景象,創造出沉郁頓挫的審美境界,奏響大唐由盛轉衰的時代悲音。
第3首 唐朝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以野草為生命圖騰展開雙重敘事。
此詩前四句通過枯榮輪回展現自然法則的不可戰勝,野火與春風構成毀滅與新生的辯證關系。后四句將自然意象融入送別場景,古道荒城的蒼茫背景中,萋萋芳草既是離情的物化,又是永恒生命的見證。
詩人巧妙運用植物特性隱喻人間情誼,草木的頑強恰如友情的堅韌,季節循環暗示別后重逢的希望。這種托物寄情的寫法,使送別主題獲得了超越個體經驗的普世意義。
第4首 唐朝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此詩用極端對比營造出遺世獨立的千萬孤獨之境。
此詩前兩句以“千山”、“萬徑”的宏大空間與“絕”、“滅”的絕對空寂形成強烈反差。
后兩句聚焦微觀場景:老翁在漫天風雪中凝然垂釣,宛如嵌入冰雪世界的黑色剪影。
漁翁的形象是詩人貶謫生涯的精神寫照,天地間的極致寒冷與垂釣者的極致靜默構成張力場,使畫面在視覺沖擊之外,更具備震撼心靈的力量。
第5首 唐朝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以聲景交融的手法刻畫羈旅愁思,是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
漸落的殘月、嘶啞的鴉啼與凝霜的夜空,共同編織出蕭瑟的視聽效果,江畔楓影與船頭漁火在黑暗中閃爍,形成孤寂中的溫暖錯覺。
寒山寺鐘聲的突然介入,打破了夜的沉寂,也將思緒引向更渺遠的時空。詩人通過“鐘聲到客船”的動態描寫,讓無形的愁緒獲得可感的傳播軌跡,創造出“聲音穿透心靈”的獨特審美體驗。
正因為如此,我們讀這首詩會感到很美。
第6首 北宋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哲理詩以觀山經驗揭示認知局限,是史上哲理詩當之無愧的壓卷之作。
此詩前兩句通過視角轉換展現山形的變化莫測,暗示現象世界的復雜性。后兩句跳出具體景物,提出“當局者迷”的認知困境:當我們沉浸于事物內部時,反而難以把握其本質。
詩人通過生動的自然觀察,用淺近語言道出深刻哲理,使詩歌兼具意象之美與智慧之光。
第7首 唐朝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此詩通過母親縫衣細節展開雙重敘事,密密的針腳既是物質衣裳的加固,更是母愛情感的物化呈現。
“恐遲歸”的心理描寫,揭示出永恒的母親焦慮。結尾的春日小草與陽光之喻,形成懸殊的力量對比:子女的回報永遠無法等同母愛的浩瀚。
詩人用日常場景承載倫理思考,使樸素畫面迸發出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重新定義了親情書寫的審美維度。
第8首 明朝于謙的《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這首詠物詩賦予礦物以儒家濟世情懷,前兩聯揭示煤的陽和本質,將其燃燒轉化為驅寒破夜的能量隱喻。
頸聯由物及史,“鼎彝”指向文明傳承,“鐵石心”雙關忠貞品格。尾聯直接抒發造福蒼生的宏愿,突破傳統托物詩含蓄言志的范式。
詩人將物理屬性(燃燒發熱)與精神追求(奉獻蒼生)完美融合,創造出具象與抽象高度統一的象征體系。
8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分享完了,這些作品或借景言情,或托物寓理,或化典為境,共同構成中華詩歌美學的璀璨星河,值得反復品讀體悟。
朋友們,本文所分享的這些詩水平如何?除了文中這些,還有哪些類似的佳作?歡迎分享高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