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中國,科研領域呈現人才輩出的蓬勃氣象,各層次科研力量如繁星璀璨——從資深院士到在校本科生,都在科技創新舞臺上綻放異彩?。高等教育體系以“厚基礎、強實踐、重創新”為核心理念,構建起覆蓋全學段的科研訓練機制,通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計劃、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平臺,讓本科生早進團隊、早接項目、早出成果。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數學專業本科生張皓宇的履歷就是本科生科研蓬勃發展最好的印證——這位2021級學生在《Pattern Recognition》《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頂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合作研究成果還登上AAAI與IEEE頂會。這種“本科生成學術新星”的現象,正是統計與數學學院“五個一”奮斗目標的生動注腳:當一流師資、一流學科、一流成果、一流學院與一流人才培養形成閉環,這里便成了青年學者破繭成蝶的孵化器。
漫步在中南大統計與數學學院,你能觸摸到七秩傳承的溫度。從1951年中原大學財經學院統計學系起步,這座學術殿堂如今已構建起“統計學+數量經濟學”雙核驅動、“數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兩翼齊飛的學科矩陣。
學院不僅手握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更在2019年獲得國務院學位辦“國內進步最顯著統計學學科點”的高度評價。這種跨越式發展的密碼,藏在那些看得見的數據里:專任教師中45%具有海外研修經歷,近五年斬獲25項國家級課題,包括2項國家社科重大課題。
更令人驚嘆的是,學院教師團隊在2019-2023年間發表的A類以上期刊論文多達115篇,其中6篇登上A+頂刊,這種科研密度為本科生參與前沿研究提供了豐沃土壤。
張皓宇的成長軌跡恰是這種培養生態的縮影,這種“研中學、學中研”的模式也并非個例,支撐這些成就的,是一套精密運轉的育人系統。111人的教職工團隊中,既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坐鎮學術前沿,也有“文瀾青年學者”組成的生力軍;既保持著統計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的學術高度,又通過校企聯合實驗室打通產學研通道。
當40%的教師在省級以上學會擔任理事,當“省級優秀教學團隊”與“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并存,這里便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氣質:既有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又葆有探索未知的學術純粹。
所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好不好?看看那些在AAAI會議上用英語流暢答辯的本科生,看看那些把區域經濟模型轉化成政府決策依據的青年教師,再看看那些既能在《Knowledge-Based Systems》發論文、又能拿下全國數學建模一等獎的“六邊形戰士”們,答案早已不言而喻。在這里,每個數據點都在訴說同一個真理:當教育真正回歸“人的成長”,象牙塔里也能飛出破解時代命題的雄鷹。
關注“高考志愿說”,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