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要提升顏值,還要彰顯個性化。近日由健聞咨詢發布,愛爾康支持的《Z世代個性化消費醫療洞察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顯示,Z世代年輕人正積極借助醫療技術,為自己打造完美形象。
“Z世代(Generation Z)”最早被用于指稱19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如今通常是指1995年至2010年出生的一代人。上述報告基于問卷調研和深度訪談,反映Z世代(限18-24歲年齡段人群)對眼部、口腔、面部消費醫療項目的接受情況、需求偏好及影響因素。
據問卷調研結果,近9成調研對象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外形困擾,61.5%的調研對象表示希望通過消費醫療項目來“提升自信,尋求心理認同”。并且,Z世代不僅看重治療方式的舒適便捷和安全性,個性化、定制化服務也是影響消費決策的重要因素。
除了改善皮膚問題、美白牙齒、修補外形缺陷等常見的消費醫療項目,Z世代中很多近視患者也傾向于通過手術矯正視力,從而摘掉眼鏡,提升個人形象。在近視調研對象中,有18.03%已經做過近視手術,其中約10%選擇了2023年底才在國內上市的個性化創新術式——全光塑,這一比例超過了該手術的全人群滲透率。而將其列入未來考慮范圍的調研對象,占比達到51.9%。
數據來源于《Z世代個性化消費醫療洞察報告(2025)》(下同)
王炯 愛爾康(中國)眼科產品有限公司屈光業務負責人
全光塑能夠考慮全眼數據進行手術設計,是個性化程度非常高的近視解決方案。
邵翔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副教授
消費醫療既是醫療服務,也帶有很強的消費屬性,治療本身帶來的效果和附加的情緒價值,都是消費者希望得到的。為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消費醫療產品和服務,需要在質量和安全的基礎上,更加凸顯針對每個人個體特征的差異性。
Z世代的“顏值工程”
眼部、牙齒、皮膚全面提升
Z世代雖然充滿青春活力,但由于過度用眼、不健康飲食、不規律作息等因素,已然面臨不同程度的視力、皮膚健康或其他外形問題。問卷調研中,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相關困擾的只占11.8%。
另一方面,Z世代正值升學、求職等重要關口,亟需獲得社會認同,面對一道道篩選關卡,在嚴苛的考核審視中,除了能力素養,形象氣質也成為個人資本的一部分。
隨著醫美、口腔、屈光手術(近視手術)等各類消費醫療項目滲透率不斷提升,Z世代開始借助越來越容易獲得的先進醫療手段來增強自信心和社會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對Z世代而言,模版化的“明星臉”,“網紅臉”已經過時,他們更加注重彰顯個性,崇尚“自然美學”。
金星 新氧集團董事長兼CEO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傾向于在自己天生容貌基礎上,盡量用更便捷、痛苦更輕、創傷更小、恢復更快的方式來提升顏值。
新氧數據顏究院統計顯示,18-24歲用戶群體消費最多的5個品項,分別是注射縮鼻頭、光子嫩膚、水光補水、注射瘦小腿、超聲治療。
近視手術也是Z世代“顏值提升工程”的重要項目,一度與畢業旅行、考駕照并列為“高中畢業三件套”。在本次調研問卷列舉的所有消費醫療項目中,近視手術是知曉人數最多的一項,占比接近9成。尚未做過手術的調研對象,32%計劃在未來接受手術,53.6%正在了解中。
不同地域之間,一線城市調研對象做過近視手術和計劃做手術的比例都是最高,分別為25.7%和58.3%。此外,四五線城市的Z世代對近視手術的需求甚至不亞于二三線城市,增長潛力值得關注。
既看重安全性,也注重個性化、定制化
盡管消費醫療相對于傳統醫療項目,需求剛性更弱,消費者自由選擇的空間更大,但本質上仍是施加于身體之上的醫療手段(包括手術),因此安全性始終是第一位的。
對于選擇消費醫療項目的影響因素,超過4成調研對象選擇“快捷高效,容易恢復”“過程安全、風險小”;而在阻礙選擇消費醫療項目的因素中,選擇“擔心醫療風險或后遺癥”的也占到44%。
個性化服務是調研對象重點關注的另一個方面,對于部分調研對象,甚至是決定是否選擇消費醫療項目的關鍵因素。44.2%的調研對象希望消費醫療項目能夠凸顯個人形象優勢,彰顯個性化特點;39.8%的調研對象希望治療方案能夠根據個人特點量身定制;43.6%的調研對象表示,如果項目服務體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化關懷,自己會被“勸退”。
個性化/定制化服務,首先是根據個人特征和需求采用最適合的術式。以近視手術為例,目前臨床中開展的術式,有全飛秒、半飛秒、全激光、全光塑、晶體植入等多種類型,近視患者應如何選擇?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視光學中心主任李雪教授,已從事眼科及眼視光學工作二十余載,在各種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散光等)的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李雪 哈爾濱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副院長
每個人的眼睛都是獨一無二的,差異化因素包括屈光度數、角膜厚度、瞳孔大小等多個方面,醫生會根據全面檢查結果為患者提供專業建議。
李雪教授還指出,實施近視手術,不僅要看眼部條件,患者整體身心健康狀態都需要考慮。比如,有的患者存在心理問題,容易焦慮抑郁,難以忍受術后恢復期的不適感(甚至放大不適感),可能就不適合手術;還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疾病等,也會影響手術效果和恢復過程,需要慎重考慮。
其次,是根據個體差異來定制治療方案。金星介紹,在皮膚輕醫美項目中,可以通過先進的皮膚檢測技術,精準評估皮膚的色素沉著、紋理、毛孔等特征,再根據不同的治療需求和患者皮膚狀況,采用合適的治療參數,以提高治療效率和準確性。
滿足Z世代個性化消費醫療需求
需要行業不斷革新
根據歷年出生人口數量,理論上當前我國18-24歲人口數量超過1億。他們普遍受過更高程度的教育,并且作為互聯網“原住民”,也對新技術新產品更加敏感。長遠來看,Z世代的消費醫療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如何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
報告指出,首先要在產品技術上不斷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解決方案。同時,要能夠更精準地把握消費者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
王炯以全光塑為例,來解釋治療方案的高度個性化和定制化:雖然眼球表面看起來光滑平整,但實際上每只眼睛都有高低起伏的區域,全光塑具有獨家專利的光跡追蹤(Ray-Tracing)技術,進行精準的眼球3D建模,術前實現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圖、波前像差、眼軸長等多維度數據的全面采集,從而制定更加貼合患者眼球結構的手術方案,然后運用激光在角膜上“精雕細琢”,除了幫患者實現摘鏡獲得高清視力之外,還能帶來更好的視覺質量(比如提供更好的夜視覺),且患者術后滿意度高。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推廣普及,消費者的需求也在“水漲船高”。李雪教授發現,以前患者主要關注手術是否安全、術后視力能否達到1.0,如今,患者對視覺質量的關注度也在提升,很多人會在術前主動了解不同術式的視覺質量差異。
消費醫療產品和服務不斷升級,還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報告指出,提供個性化的消費醫療服務,需要醫護人員具備更高的專業能力和更豐富的從業經驗。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醫學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服務與溝通能力,能夠理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并幫助消費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李雪教授反映,目前能做屈光手術的醫生非常搶手,但培養周期卻相對較長,國內眼視光學和眼科學尚未完全獨立,很多學生在研究生階段才能選擇眼科學方向。“我們醫院的年輕醫生通常要到30多歲才能獨立完成屈光手術。”
專業人才短缺、集中度高也是醫美行業面臨的一大痛點。新氧數據顏究院的數據顯示,10座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醫美醫生數量,占據了全國半壁江山。
行業整體人才短缺,優秀人才會自然而然地向條件優越的大城市集中,行業要進一步發展,滿足更廣闊地區的消費者需求,亟需從教育培訓、用人機制等多方面著力,突破人才瓶頸。
此外,消費醫療領域發展迅速,相關行業標準和規范也應盡快跟上步伐,一方面不斷將創新技術納入指南,另一方面,強化服務質量監督,提升行業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
比如對于近視手術,一位“00后”就表示,各種專業眼科術語,需要較高的接受門檻,所以在消費決策中,光有專業講解還不夠,更需要把專業術語翻譯成非專業人士也能輕松理解的語言。
邵翔副教授特別指出,對于身心尚在發展階段的年輕消費者,需要更多地給予科學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理性選擇治療項目和產品方案。行業贏得了年輕群體,也就贏得了良性健康發展的未來。
掃碼下載報告原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