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中國信達3月25日發布的2024年年報,能夠明顯感覺到其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中國信達正在面臨怎樣的局面呢?
轉向
2024年,中國信達凈利潤30.4億元,同比下降47.8%。
我們將2020年至2024年這5年來中國信達的凈利潤做一個羅列,不難看出其下滑狀況。
中國信達凈利潤變化:
2020年:132.5億元
2021年:120.6億元
2022年:63.1億元
2023年:58.2億元
2024年:30.4億元
從132億元降到30億元……5年時間只剩不到一個零頭,可見,中國信達在這一波經濟周期調整之中,承受沖擊之大。
面對沖擊,中國信達的經營結構也在發生著重大調整。
信達年報中,第一個變動項便非常刺目——“以攤余成本計量的不良債權資產收入”。
此項目,為傳統不良資產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而此項收入的萎縮狀態,與中國信達5年來凈利潤縮水趨勢基本一致。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不良債權資產收入變化:
2020年:191.5億元
2021年:134.7億元
2022年:100.7億元
2023年:60.8億元
2024年:21.1億元
也就是說,中國信達傳統的不良資產主營內容,在市場波動(如房地產市場波動)面前,收益能力呈現“冰封”狀態。
按照2024年年報,收購重組類不良資產中,房地產業規模為258億元,占比71.1%。作為營收大項,房地產銷售收入(即存貨銷售收入),數據也表現為持續收縮。
存貨(房地產)銷售收入變化:
2020年:243.2億元
2021年:203.9億元
2022年:160.7億元
2023年:95.0億元
2024年:82.4億元
中國信達的最大收入份額,來源于利息。
2024年,中國信達利息收入330億元,在收入中占比約45%。對照2020年的239億元與23%占比可知,今日信達對利息的依賴度,也就是對存量項目的貢獻依賴度更高。
相較之下,中國信達不良債權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從2023年76.18億元上升至2024年的88.92億元,漲幅16.7%。
經濟增速放緩,回收周期變長;資產價格縮水,處置難度加大;高風險項目風險釋放,資本回報率承壓等,這些不利因素,令中國信達發生了經營結構性變化。
中國信達從回報更高但周期更長的“攤余成本不良債權”,轉向回報更快的“公允價值變動不良債權”,追求快速變現。
所以,2020年中國信達不良資產經營占比70.5%,金融服務占比30.3%;而到了2024年,不良資產經營占比下降至55.3%,金融服務占比升至45.4%。
另一組鮮明的對比指標顯示——
2024年中國信達收購經營類不良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凈額為2664億元,占比高達90.3%,收購重組類資產(攤余成本計量)凈額為285億元,占比僅為9.7%,且2024年新增收購重組類資產為0。
為什么會是0?
按照年報說法,此種變化,是中國信達的主動資產結構調整,也就是說,為了適應當下的市場環境、控制風險,信達有意為之。
由此,中國信達形成了第一個轉向:結構性轉向,即從“傳統的不良資產收購、處置”向“綜合金融服務”轉向。
2024年中國信達引以為傲的一件事是:“新增風險資產為近三年最低水平”。
機會
在第一個轉向的同時,中國信達還有第二個轉向。
從數據看,面對經濟周期的壓力,中國信達出現了明顯的結構性調整,但與此同時,中國信達的轉向也帶有明顯的周期性特點,即結構性轉向的同時,也進行周期性轉向——從“市場化套利”向“政策化服務”轉向。
中國信達為代表的全國性AMC(資產管理公司),其誕生,本身就是政策服務的產物,后來的發展也得到政策紅利周期的支撐(由此產生市場化套利)。
今天,中國信達再次進入到了強政策化服務的新周期,也即是新的市場化布局階段。因此,2024年年報數據所呈現的“不樂觀”,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國信達的資產質地。
在2024年年報中,中國信達也提到了在政策性支持方面的一些行動——
1.堅守金融不良資產主陣地, 收購銀行不良資產規模超2200億元 。積極參與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 收購中小銀行不良資產規模超1400億元 ,為多個省份高風險中小銀行量身定制風險化解方案。
2.持續助力房地產領域風險化解,年內落地項目33個,投入資金近170億元,實現保交房2萬余套,帶動貨值超810億元項目復工復產,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
3.穩妥審慎參與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新增投資地方化債項目45億元,幫助地方籌措償債資源,提供債務管理、平臺轉型等服務,促進地方平穩化解債務風險。
4.2024年,在服務實體經濟領域新增投入超2000億元。
5.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與民企500強客戶新增合作超160億元,同比增長43%。持續發力破產重整業務領域,參與7個項目破產重整,涉及金額17億元。穩妥推進輕資本業務布局,集團管理第三方資產超7000億元,同比增長70%。
6.持續推進融資創新,發行交易所首單AMC做市報價ABS、行業首單及全市場最大規模先進制造ABS,落地86億元央行房企紓困專項再貸款。
7.在湖北、陜西、香港等地組織8場“十省二十城”綜合營銷活動,舉辦10場“3+8”重點賽道渠道主題營銷活動,與廣州、青島等9個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與鞍鋼集團、郵儲銀行、國藥集團等9家機構簽署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
結合年報、官方陳述及市場變化,我們大致可以確定,當下中國信達的挑戰有三:
第一,收入結構進一步失衡,包括過度依賴利息及公允價值收益;
第二,政策任務與商業利益短期內存在一定沖突;
第三,以中國信達為代表的全國性AMC,市場份額正在被地方AMC蠶食。
這三個挑戰,周期性是底色,但同時,也包含著鮮明的市場競爭屬性。面對新的市場變化,中國信達能否利用周期性機會實現提質發展,迎來下一次逆襲,很值得各方觀察與期待。
值班編委:蘇志勇
編輯:韓澗明
審讀:戴士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