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減少,為國際能源市場帶來了更多不確定因素,相較于其他國家的“風聲鶴唳”,我國石油行業卻在更復雜的環境中展現韌性——石油產量不減反增,能源消費總量增長4%。在向未來新能源全面推廣應用的過渡階段,以石油為代表的傳統能源,仍是保障我國能源市場安全的“主旋律”。
穩定的石油供給,離不開先進的技術支持,在我國90%以上的油氣田中,都有來自西南石油大學的科研成果,助力各地油氣田開創多個“第一”——
在全球范圍內,西南石大突破寒武系特大型碳酸鹽巖氣藏高效開發難題,使我國成為首個掌握該類氣藏整體高效開發核心技術的國家;首次建立高含硫氣藏氣-液-固(硫)滲流理論,攻克高含硫智能酸壓技術;建成我國首個、世界第二個超百億立方米特大型高含硫氣田,保障了“川氣東送”“西氣東輸”等重點工程順利實施......“有困難找西南”已然成為業內的一條“解題公式”。
石油雖好,卻不可過度依賴。面向未來的能源市場,西南石大在保持傳統能源領域優勢的基礎上,開展新能源領域裝備、技術的研發,在國內率先開展頁巖氣縫網壓裂技術研究,填補國內復雜海相頁巖氣開發空白;推動建成兩個國家頁巖氣示范區,支撐我國成為全球第二頁巖氣產量大國;實現一系列技術革新,將擁有323億方“不可采資源”的四川盆地變為兼顧低成本與高產量的能源基地。
站在辦學的角度看,西南石大也圍繞行業發展做出調整,從最初只面向石油的單一辦學模式,逐漸走向8個學科門類的多元化發展,工程學、化學、材料學、地球科學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并列全國第1;近三年該校又在新興交叉學科領域發力,連續獲批人工智能、儲能科學與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碳儲科學與工程等專業,“加碼”新能源市場的廣闊前景。
以上數據表明,西南石大想培養的并不只是發現能源、采集能源的人才,更有管理能源、優化能源配置、甚至推動行業革命的多樣人才隊伍。截至目前,該校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綜合排名全國前50;在全國高校教師教學競賽排行連續四年位列前10;培養了羅平亞、周守為、高德利、鄒才能、孫金聲等5位兩院院士。
多元辦學奠定育人沃土,在如今的西南石大,每一名學生都有合適的“跑道”。
對科研“潛力股”,西南石大有“一專業一品牌”的競賽項目全覆蓋,累計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業創新競賽中獲全國金獎6項,銀、銅獎近70項,獲獎總數位列國內地礦油高校和四川省屬高校第一。
對有深造意愿的學生,該校設本碩博海外師資資助項目,本科畢業后赴海外聯合高校攻讀研究生,每年提供5至30萬不等的獎學金支持,畢業后留校工作。
想“無縫銜接”優質企業,西南石大有可觀的就業前景,就業的畢業生中,40%進入政府機關、國企或科研院所,25%入職世界500強企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巨頭都是該校的“大客戶”,今年僅中石油一家就錄用了700多名西南石大畢業生,錄用人數位列國內高校第一。
客觀來看,石油行業的確受到來自新能源領域的挑戰,二者的競爭一度影響到能源類專業的招生,使不少考生在“新”與“舊”之間徘徊不定。而西南石大既有面向石油資源的行業底蘊,也有對接新能源的科研積累,成為能源類專業選擇的“通解”。不論在傳統能源領域深耕,還是探索新能源的未來應用,西南石油大學都能提供理想的答案。
關注“一千零一個志愿”,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最新最全的大學招生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