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定陵發掘7年后,郭沫若等人再度提出挖掘長陵,周總理直接否決

0
分享至

1956年5月,由著名歷史學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主持挖掘了明十三陵中的定陵,這也是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開發的地下宮殿,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座有計劃發掘的帝王陵墓。定陵挖掘工作歷時兩年多,共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但由于當時的文物保護條件有限,大量絲織品出土即風化,文革期間,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尸骨更是被當眾砸碎。定陵挖掘過程中所造成的破壞是不可挽回的,這是考古界一起難以抹去的悲劇。然而,以郭沫若、吳晗為首的文化界名人,仍熱衷于挖掘帝王陵,曾多次向周總理提出挖掘長陵、乾陵,均遭周總理否決,不主動挖掘帝王陵成為一項中央政策延續至今。

01

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北部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總稱。明朝十六帝中,除了開國皇帝明成祖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在南京、第二位皇帝明惠宗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后下落不明沒有陵墓、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被以王禮改葬外,其他13位皇帝的陵墓都葬于天壽山麓。



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如今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

從公元1409年開始營建長陵,到清初建造思陵,十三陵經歷了兩百余年的建設。是中國規模最大、體系最完備、保存最完整的皇帝陵墓群之一。十三陵內共計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以及數十名殉葬宮人,另外還有7座妃子墳和一座太監陪葬墓(王承恩墓)。而被考古挖掘的定陵,安葬的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后。

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穆宗長子朱翊釴五歲殤,隆慶元年(1567年)被追謚為懷憲太子。次子朱翊鈴,未滿周歲殤,隆慶元年(1567年)被追謚為“靖悼王”,這樣作為穆宗第三子的朱翊鈞毫無疑問地成為皇位繼承人,隆慶二年(1568年)三月十一日被冊立為皇太子。

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年僅十歲的朱翊鈞即位,改年號為萬歷。明神宗在位之初的十年,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他在李太后和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的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明朝國力有所提升,開創了“萬歷中興”的局面。



定陵的主人明神宗朱翊鈞

張居正死后,神宗親政,主持了著名的“萬歷三大征”,且均獲勝,維護了明朝的領土完整,不過軍費消耗亦極大。從萬歷十四年(1586年)開始,朱翊鈞開始沉湎于酒色之中,身體日趨虛弱,慢慢減少了上朝的次數。到了執政后期,更是長達28年不上朝,幾乎拒絕和所有大臣的見面,作風和其皇祖父明世宗朱厚熜很像。雖長期深居后宮,但神宗仍能牢牢掌握皇權,王朝依舊可以運行如常。朱翊鈞在位時間長達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早在萬歷十二年(1584年),朱翊鈞便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歷時六年而完工,共耗費白銀八百萬兩,能花費如此巨額的財力修建自己的皇陵,全仰賴首輔張居正的中興之策,明朝國庫得以充實。定陵建成后,直到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駕崩后才正式啟用,整整閑置了30年之久。

定陵是明十三陵中規模僅次于長陵,耗銀最高的皇陵,完全仿照神宗皇祖父世宗的永陵建造,地面建筑共占18萬平方米,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入昌平,對十三陵的地面建筑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定陵的地上木構建筑大部分被焚毀,“大火三日不絕”。同年清軍入關,定陵再一次被破壞。清朝乾隆年間,對包括定陵在內的明十三陵進行修葺,重建了祾恩門、祾恩殿(規制被縮小)。民國年間,軍閥混戰,定陵又遭破壞,地上建筑中只有寶城、明樓、重門和陵垣始終未遭嚴重破壞。

定陵埋葬著萬歷皇帝和他的兩位皇后。原配皇后孝端顯皇后王喜姐,浙江余姚人,16歲入宮,為人端靜賢德,雖然沒有生育子嗣,但仍得萬歷皇帝母親李太后喜愛,穩居皇后寶座42年。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王皇后薨逝于坤寧宮,享年57歲。明朝制度,帝后死后,需停尸百日方可入葬。不料這一年的七月二十一日,五十八歲的萬歷皇帝在弘德殿駕崩,十月一日,帝后被一同下葬于定陵地宮。

繼后孝靖皇后王氏,原是李太后身邊的一名宮女,一次偶然被神宗臨幸,生下皇長子朱常洛。母以子貴,王氏被冊封為恭妃及皇貴妃,不過她比神宗早死了九年,而且生前并不得寵。最初,王氏以皇貴妃身份被安葬在妃子墳中,熹宗朱由校即位后,追尊皇祖母王氏為孝靖太皇太后,并在入葬神宗和孝端皇后同日,將孝靖皇后遷葬到定陵地宮。

02

1955年10月15日,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市副市長吳晗,《人民日報》社長鄧拓、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張蘇、歷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長范文瀾等6人,聯名上書國務院,建議挖掘明十三陵中的長陵。長陵為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為十三陵中建筑規模最大、營造時間最早的皇陵。



考古隊員在清理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棺槨

長陵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保存最為完好的皇陵之一,配殿、明樓、寶頂俱存,按理說,這樣完整的皇陵不應該輕率地去發掘,因為沒有搶救性發掘的存在。如果僅僅是出于考古需要,完全可以先從其他皇陵入手。周總理雖然批準同意了發掘長陵,但也認為這樣大規模的考古發掘需要慎重,最后經長陵挖掘委員會專家共同討論,一致認為先挖掘定陵,待有了一定經驗后再考慮對長陵的挖掘。

經過前期的準備工作,1956年5月,進駐十三陵的考古隊正式開始對定陵進行挖掘。對定陵的挖掘一直持續到1958年7月才結束,期間曾因為找不到地宮的方向而陷入困境,好在1957年5月順利挖到了地宮的金剛墻,才陸續打開了地宮的各道宮門。

當考古隊抵達整個長陵的核心,埋葬著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地宮的時候,所有人都興奮無比,在精心的準備下,大家小心翼翼的打開了萬歷皇帝的棺槨,這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幕,因為這是中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被考古學家打開的皇帝棺槨。

歷經300多年沉埋于地下,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棺槨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腐爛,當棺材被打開后,首先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尸骨上覆蓋的一層金被,不過金被保存的并不完整,部分因尸骨鈣化而塌陷。考古人員對棺槨內的文物進行逐層清理,一直清理到第11層,才找到了萬歷皇帝的尸體,但肉身已全部腐爛,只留下了一個干枯的骨架。



孝端顯皇后鳳冠

在對定陵的發掘中共出土文物達3000多件,其中除少量祭祀用的禮器,絕大多數都是萬歷皇帝和他的兩個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其中不乏珍貴的國寶級文物,如萬歷皇帝生前所戴的冠冕,是用了150根細如絲發的金線,經非常復雜的工藝制作而成,是明朝高超的貴金屬制作工藝的頂級作品,由于定陵是唯一被發掘的明朝皇陵,因此這一頂金冠的價值無可估量,堪稱是國寶級文物。另外,定陵中還發現了4頂皇后戴的龍鳳冠,不僅奢華而且制作工藝精湛,是用黃金、翡翠、珍珠和珠寶編織而成,其中一頂鑲嵌著多達3500顆珍珠和各色寶石195塊。

作為我國唯一一個被全面發掘的帝陵,定陵出土的文物之多,之珍貴,都堪稱舉世罕見。定陵出土的文物不僅種類齊全、而且工藝精湛,選用的都是上好的原料,幾乎件件都是價值連城、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皇陵的主人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最具爭議的皇帝,28年不上朝,比他的皇祖父世宗皇帝還荒唐,卻仍能保持朝政不敗,其馭下之術前無古人。

發掘定陵持續了整整兩年多時間,作為中國唯一一個被發掘的皇陵,定陵所帶來的遺憾和教訓卻是深遠的,在發掘定陵過程中,迫于當時科技水平有限和考古隊發掘皇陵經驗的不足,對文物造成的破壞,其損失不可估量。我們都知道,明朝時期絲綢工藝已經發展到了很高水平,明神宗本人喜好華麗服飾,為了供應后宮龐大的絲綢需求,明朝在江寧等地設立了織造局,負責辦理綢緞服裝并采買各種御用物品,為宮中供應織品和綢緞,這些上好的絲綢進入宮中后,被制作成精美華麗的服飾。



定陵出土文物中,大量珍貴的絲織品風化嚴重,難以修復

定陵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中,數量最多的便是絲織品。如萬歷皇帝的袞服(也稱禮服、卷龍衣),是采用中國傳統的緙絲工藝織造而成,只有最熟練的織匠,花費十年的時間才能織出如此精美華麗的袞服。隨葬品中皇后穿用的袍衫,采用的是極為復雜的刺繡工藝,整個袍衫總計使用了4種昂貴的絲線和11種不同的刺繡方法才全部完成。這些工藝精湛,顏色艷麗的帝后服飾,件件都堪稱是精品,代表了明朝最高的絲織工藝水平。

考古隊員打開定陵后,初次見到數量如此多的絲織品,個個都感到興奮,但他們忽略了一點,這些華麗的絲織品固然珍貴,但也是最脆弱的,原本隨帝后一起被埋入定陵的絲綢藏品,能保存到現在全因為隔絕了與外面空氣的接觸,但如今隨著地宮被打開,這些珍貴無比的絲綢藏品在接觸外界空氣后,沒能及時進行搶救性保存,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褪去了鮮艷絢麗的本色,料質變脆、變硬、變色,有的更是一捏就碎,導致大量珍貴的絲綢藏品沒能完整的保存下來,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破壞,這是發掘定陵工作所留下的最大遺憾。

1958年7月定陵發掘工作結束后,出土的文物中,有11件被調撥到故宮,63件被調撥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其余的均保存在60年代修建的庫房內。這是一個條件簡陋,在溫度、濕度等方面均難以滿足文物保護要求的簡易庫房,這又給定陵出土的文物造成了二次破壞。

03

除了大量珍貴的絲綢藏品出土即損毀,作為定陵的主人公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尸骨,在此后也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1959年9月30日,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棺槨被幾個人從地宮中抬出來,被丟出墻外,滾入山溝中后摔成散架。



被遺棄前的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棺槨

文革一開始,便展開了“破四舊運動”,作為封建君主專制的象征,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尸骨在劫難逃,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政治的陰影。

定陵博物館建成后,原本被安置在博物館內的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尸骨,被擺到博物館門前的廣場上,周圍圍了很多人,一名二十多歲的女講解員激情澎湃的對尸骨展開批斗,在打倒“保皇派”的口號聲中,十多名壯漢將石塊猛地朝尸骨丟去,三具尸骨被砸得七零八落。這還沒完,這些人又拿來火把,朝尸骨淋上油,點燃后頓時烈焰騰起,萬歷皇帝和他兩位皇后的尸骨就這樣被燒得灰飛煙滅。

定陵的成功發掘讓郭沫若、吳晗等人極為興奮,雖然發掘過程中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破壞,但是定陵作為當時唯一被發掘的中國皇帝陵墓,足以算的上是具有劃時代的考古意義。不過,作為主導定陵發掘的郭沫若、吳晗等文化界名人,仍然期望中央等批準發掘長陵,長陵是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考古價值最高的一座皇陵,原本發掘定陵是為了給以后開啟長陵地宮累積經驗,現在定陵已經成功發掘,下一個要發掘的皇陵是不是就是長陵了?



中年時期的郭沫若

1965年,周總理陪同來華訪問的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參觀定陵,吳晗也陪同參觀。阿尤布汗總統盛贊定陵地宮是難得的歷史瑰寶,在這種賓主融洽的氣氛下,郭沫若把握住機會,當面向周總理提出希望能批準發掘長陵,但遭到了總理的拒絕。事實上周總理一直都在關注定陵的發掘過程,得知定陵發掘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文物破壞后,便決定不再發掘其他帝王陵。

發掘定陵雖然被總理當面拒絕了,可是一向熱衷帝王陵挖掘的郭沫若并不死心。“文革”前,陜西省方面啟動了對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乾陵”的挖掘準備工作。郭沫若得知陜西發現乾陵地宮陵道,并計劃開挖的消息后,非常興奮,盼望有生之年能親眼目睹傳說中保存在地宮內的書圣王羲之的“蘭亭序”手跡。

這一次,他滿懷信心的向周總理力主發掘乾隆,并指明了發掘乾陵的利好之處和必要性,但周總理至回了他一句話“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此后,不主動挖掘帝王陵成為一項中央政策延續至今。

一段時期,個別省份和個別名人熱衷于挖掘帝王陵墓,說來都是受經濟利益和個人名望驅動,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帝王陵墓挖掘背后的風險,定陵出土絲織品風化不可修復就是一個教訓。想想看,定陵至今才三四百年歷史,乾陵有1000多年歷史,怎敢保證萬無一失?我們唾棄挖寶式的考古方式,定陵挖掘過程中的慘痛教訓不應該被遺忘,地下文物的歷史價值不能以考古發掘作為估量,所以千萬不要輕易去挖掘帝王陵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董董歷史燴
董董歷史燴
看點兒歷史吧
345文章數 12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巴西檢方宣布正在起訴比亞迪 外交部回應

頭條要聞

巴西檢方宣布正在起訴比亞迪 外交部回應

體育要聞

納達爾,法網,漫長告別

娛樂要聞

辛柏青沉默8天后,這些事還是發生了

財經要聞

若對等關稅叫停,特朗普還能怎么加關稅

科技要聞

英偉達財報炸裂 黃仁勛卻嘆退出中國太可惜

汽車要聞

首搭鴻蒙座艙5 嵐圖FREE+將于6月預售

態度原創

本地
房產
數碼
公開課
軍事航空

本地新聞

云游中國 |來仰天湖大草原,一起策馬奔騰

房產要聞

清盤倒計時!這個天河芯紅盤,贏的不止多一點!

數碼要聞

英偉達原生 GeForce NOW 應用登陸 Steam Deck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軍事要聞

以軍承認使用激光武器攔截無人機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乐市| 娱乐| 万全县| 平江县| 建湖县| 无极县| 太谷县| 潮安县| 峨山| 长兴县| 陕西省| 南充市| 高雄县| 治多县| 策勒县| 巴里| 邵东县| 永安市| 句容市| 河曲县| 涿州市| 青铜峡市| 水富县| 岑溪市| 萍乡市| 黄浦区| 吉木萨尔县| 青铜峡市| 会同县| 桦川县| 乌鲁木齐市| 方城县| 岢岚县| 天门市| 运城市| 渑池县| 山东| 三亚市| 北安市| 武穴市| 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