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舉行開幕大會,與會人士普遍認為,面對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同心合力、和衷共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各方也期待,碰撞出更多的“博鰲方案”,共謀破局之道,共創美好未來。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現場,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接受了《長江新聞號》記者的專訪。王輝耀分析說,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將主題設置為“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這個主題設置非常契合當前的國際形勢,同時也給亞洲各國注入新的信心。
王輝耀對《長江新聞號》記者表示,今年來到博鰲亞洲論壇,他有一個非常大的感受,就是大家更加關切中國的發展,中國經濟的穩定和增長,關注中國在不斷變換的多極化時代,如何更好地引領全球化的浪潮。3月26日,王輝耀主持了“實現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路徑與行動”的分論壇。在這場分論壇討論中,王輝耀與中國、烏茲別克斯坦、泰國、巴基斯坦、美國、南非和柬埔寨等多個國家的重量級嘉賓進行深入交流。在這次交流過后,王輝耀獲得一個強烈的感受是,大家普遍認為,世界越動蕩不安、越焦灼不安,我們越需要來穩定亞洲的經濟。在穩定的亞洲經濟的過程里,中國是最大的定心丸和穩定器。王輝耀認為,博鰲發出的聲音,實際上是亞洲經濟一體化的聲音,也是世界的聲音,一個穩定的亞洲、和平的亞洲,將對世界作出巨大貢獻。
博鰲亞洲論壇上展示的人形機器人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人工智能的話題很火。來自武漢光谷的人形機器人,以專業且親和的姿態擔任講解員,為來賓們詳細介紹各類信息;憨態可掬的熊貓機器人揮舞畫筆,展示出令人驚嘆的繪畫技藝。對于博鰲亞洲論壇上有關人工智能的討論,王輝耀也對《長江新聞號》記者分享了他的觀察和感受。
王輝耀分析說,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的確充滿了科技元素,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引發各方熱議。這些重大突破代表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厚積薄發,同時也代表了未來科技引領全球化的一個新方向。王輝耀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路線,以DeepSeek為例,這款大模型以開源的姿態面向世界,為各國提供了一個低成本、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相比美國的高成本、高芯片、封閉式的發展模式,中國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范式。
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是在美國大肆揮舞關稅大棒,對全世界發起新一輪“關稅戰”的背景下舉行的。美國關稅政策對世界有何沖擊?亞洲各國應該如何應對?這是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各方關注的焦點話題。對于這個話題,王輝耀也有獨特的觀察。他分析說,特朗普將關稅大棒作為政治工具來使用,妄圖以此迫使其他國家和經濟體,在政治、經濟甚至安全領域,對美國作出妥協。對于特朗普再次發起的關稅威脅,王輝耀認為,中國已經有了充足的應對經驗。在特朗普1.0時代,美國在中國外貿盤子里幾乎占到了20%的分量,但是如今這種局面已經發生了較大改變。2024年的數據顯示,美國在中國外貿盤子里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0%以內。特朗普即便再次對中國發起“關稅戰”,造成的影響也是在可控范圍。
王輝耀還分析說,今天的中國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布局,大量中國企業出海,在世界各地建設我們的生產鏈、供應鏈。目前,中國是全球15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合作伙伴。如果特朗普繼續對全球加征關稅,將進一步刺激這些國家與中國加強貿易往來,這將導致美國陷入“自我孤立”的狀態。總體來看,中國正在以全球策略來對付特朗普的單邊主義,以多邊主義對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同時,中國還在努力維護WTO的權威,努力提升RCEP等重要自貿協定的影響力和開放水平,這都將成為中國應對美國“關稅戰”的有力幫助。來自中國的積極因素,對于全球化的再平衡,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鞏固和發展,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文章選自長江新聞號,2025年3月27日
CCG 圖書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21世紀的中國與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變遷與理論發展,從技術與人本等新的視角觀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總結了后疫情時代新型全球化具備的特征,然后對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史與現實進行了全面總結,用數據與事實說明,中國正在從全球化的受益者發展為反哺者,正在通過自身發展推動全球化進程,并嘗試承擔起更多國際責任,為全球治理創新貢獻方案。作者對全球化發展的理論和文獻做了梳理,回顧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國的發展歷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本書從第四章開始,兩位作者對中國推動全球化實現包容性和公平性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探索,通過發揮中國的優勢和特點,讓中國為全球化發展注入新動力。作者基于長期的研究以及與國內國際、官產學各界有影響力重要人士的對話交流等,對中國的全球化發展路徑及全球治理創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國推動全球化發展的三大支柱與七大路徑。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本書深度剖析了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變與抉擇,及其對全球未來的影響。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顧了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歷程,展示了中國從一個封閉的農業國家逐步轉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書中詳細探討了中國在貿易、投資、跨國企業崛起等方面的角色變遷,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紐帶在這一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討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及其對全球治理的影響。作者分析了中國在多極化世界中的地位變化,風云激蕩中的中國外交,中美關系的復雜性,以及中國在崛起的、更加一體化的亞洲中的角色。同時,還討論了中歐關系的發展與挑戰。第三部分審視了多邊主義面臨的挑戰和改革。書中探討了如何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尋找自由貿易的發展方向,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通過這些討論,展示出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積極參與和貢獻。
● 出版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編著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對話世界:理解新時代的全球化》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發展史”回顧了全球化的歷程,從古代貿易到現代經濟轉型,探討了全球化的起源與演變。通過與耶魯大學教授瓦萊麗·韓森、《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的對話,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層次發展。第二部分“彌合全球不平等與赤字”探討了全球化帶來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巴黎和平論壇主席帕斯卡爾·拉米、亞洲協會副所長溫迪·卡特勒等嘉賓,分享了他們對全球經濟不平等、貿易體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權力轉移與大國關系》分析了21世紀的權力轉移和大國關系,特別是中美關系的復雜性。通過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等專家的對話,討論了大國競爭、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來。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編著 | 王輝耀
圖書介紹
作為海內外決策層和廣大公眾理解中美關系時廣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將成為未來幾十年對全球秩序有決定性影響的問題。在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的對話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關系和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中國崛起、美國外交政策、美蘇關系、全球地緣政治、核武器、朝鮮問題、新冠疫情及影響等議題進行了深入闡述;全面、系統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對“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經濟、金融、科技、軍事、外交等多個方面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競爭的看法;深入而透徹地分析了中美雙方實力的變化,以及發生戰爭的風險;坦誠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議。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團
● 作者 | 王輝耀,苗綠
圖書介紹
《我向世界說中國》是由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和秘書長苗綠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國對外敘事及話語權重塑”問題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據悉,該書講述了全球化智庫近年來立足芒克辯論會、慕尼黑安全會議、巴黎和平論壇、達沃斯論壇等知名國際舞臺,與各國政商學界知名人士暢談國際時局與未來趨勢,回應各方對于中國的關切和質疑,詮釋中國的發展模式,降低外界對中國的誤解,通過多層次、多主體、多元化、多渠道國際交流及傳播,以全球視野講述時代中國,積極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生動故事。同時,本書立足國際形勢變化和全球傳播新格局,針對中國應當如何開展對外交流和傳播工作、如何創新外宣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