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每年的315晚會都非常熱鬧,暴露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行業黑幕,尤其是大家最關注的食品領域,但其實還有很多隱藏的“黑幕”尚未被揭露,尤其是水果領域。
水果大家都不陌生,家家戶戶每天都要吃的東西,水果市場需求量巨大,隱藏著重大的商機,但同時也被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
水果造假、濫用添加劑、虛假宣傳等各種亂象屢見不鮮,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追求利潤,開始對水果進行各種“加工”處理,導致部分水果存在安全隱患。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315未曝光的6種“人工改造”水果,坑錢還傷身,建議少給孩子吃,提醒大家在購買時要注意分辨,避開這些“雷區”。
1、染色金西梅
西梅很多人在超市都見過,這是一種原產于智利加州等地的水果,但是金西梅很多人往往沒有聽說過。
其實金西梅跟西梅沒有半毛錢關系,金西梅是“人工改造”出來的水果,并非是自然生長的水果,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金西梅這種水果。
金西梅是一些不良商家將尚未成熟的小桃子,小李子等水果,經過去皮,加糖,加食品添加劑,加人工色素制作而成的,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色澤。
這樣做出來的染色金西梅,含有一些重金屬或其他有害物質,建議大家要少吃,尤其是在景區門口,或者是旅游城市,看到這種東西,建議避而遠之。
2、膨大草莓
草莓是春季的熱門水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草莓這種水果個頭往往并不大,但是如今我們在水果店,超市,甚至菜市場可以看到很多個頭非常大的草莓。
其實這些草莓,都是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膨大劑,膨大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雖然可以促進果實變大,但過量使用會導致草莓口感變差,甚至可能殘留有害物質。
這些膨大的草莓,往往口感并不甜,甚至口味偏淡,香氣不足,除了大,沒有其他的優點,所以建議大家少給孩子吃。
3、甜蜜素的橄欖果
色澤翠綠的橄欖果很多人可能都吃過,但其實真正翠綠色的橄欖果,還未成熟,吃起來的口感是帶一些苦澀味的。
但是不良商家為了讓橄欖果的口感吃起來更好,往往會對橄欖果進行“人工改造”,也就是加入甜蜜素,糖精,色素等一些黑科技進去,對橄欖果進行浸泡改造其口感,讓橄欖果吃起來更甜。
我們在買橄欖果的時候,可以觀察外觀,如果橄欖果色澤不均勻,帶有刺鼻氣味,那就要注意避雷。
4、泡藥的耙耙柑
耙耙柑因其皮薄多汁、口感甜美而備受歡迎,但一些商家為了延長保質期和改善外觀,會使用防腐劑或農藥對耙耙柑進行浸泡處理。
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殘留在果皮或果肉中,長期食用對健康不利,如果你看到耙耙柑的果皮過于光滑,果皮顏色不均勻,或出現異常斑點,那就要注意避雷了。
5、保鮮劑的車厘子
車厘子很多人都喜歡吃,尤其是進口車厘子很多人都認為國外的櫻桃比國內的好,但其實并非如此。
國外進口的車厘子,從原產地到國內最少需要20天以上的時間,到了消費者手上,最少也需要40天以上的時間。
而車厘子這種水果是非常脆弱的,不良商家為了延長車厘子的保質期,往往會使用大量的保鮮劑,從而確保車厘子不變質,建議少吃這樣的車厘子。
6、染色冬棗
冬棗以其脆甜多汁的口感深受人們喜愛,但這些冬棗往往都是還未成熟就被提前采摘下來了,一些商家為了提升賣相,會對冬棗進行染色處理。
通過染色處理后的冬棗,呈現出了成熟的色澤,讓人看起來很是美味,但這種染色劑往往含有工業染料或其他有害物質,長期食用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中國地大物博,一年四季都有非常豐富的水果,大家在選擇水果時,一定要選擇應季水果,選擇新鮮的水果,以上6種“人工改造”水果建議避開,少吃孩子們吃,懂忌口,吃得更放心。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