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鑫淼
今天,咱們要說說“元大都”水系的總設計師“劉秉忠”的學生“郭守敬”。郭守敬知名度很高,他是元代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儀器制造專家。
他在1231年出生在順德府邢臺縣郭莊村,今天仍然有郭莊村。他從小在他祖父“郭榮”家學教育,學天文、算術、水利,他的祖父為了讓他有更好的學問,就把他送到“劉秉忠”門下去學習。
后來,劉秉忠跟著師傅要去大同就把郭守敬推薦給了她的同學好朋友“張文潛”。
1260年,郭守敬跟著他的老師“張文潛”到大名路(今河北大名一帶)等地擔任宣撫司的長官。在哪兒郭守敬把他少年時代積累的一些知識試做過的蓮花漏鑄造成一套正規銅器,留給當地使用。后來元王朝天文臺就是根據這個計時器具,制作了專門的“蓮花漏”就是通過水滴來計算時辰的一種儀器。
郭守敬跟著“張文謙”到各地勘察地形籌劃水利方案,
在1262年,把他推薦給了元世祖忽必烈。說他很熟悉水利又聰明過人,元世祖在“上都”(北京)夏天辦公的時候就是內蒙古多倫附近召見了郭守敬。郭守敬第一次見到元世祖就提出好多條關于水利建設的建議,其中包括要修復東都到通州的漕運河道,就是從元大都修一條河道到通到大運河
直接可以開到大都城里,而且他對河北很多地方的灌溉渠道和漕運提出了一些建議。他還對四周邯鄲一帶的水利建設也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案,元世祖一聽說的頭頭是道,建議都有非常嚴謹。
所以,當時就同意了而且授予他管轄各個地方河渠的官職。一年以后,郭守敬又被提升為佩戴銀符的副河渠使。全國的水利部副部長。后來,他又擔任“校都水監”相當于水利部的總工程師 。
他是今天京杭大運河的真正締造者。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京杭大運河,有人說京杭大運河不是隋煬帝修的嗎? 那是我們從小給你們灌輸了一個錯誤的理念,隋煬帝從來沒有修過京杭大運河。隋煬帝修筑的通濟渠和永濟渠,是從洛陽修到杭州叫“通濟渠”,從洛陽修到我們河北的涿州叫“永濟區”這兩條河本來不是一回事。有了郭守敬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叫“京杭大運河”。
他首先是接受了“馬之貞”建議開鑿河道,貫通南北運河,不僅解決了元朝的糧食運送,更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給人民生活帶來便利,受到百姓稱贊,百姓為馬之貞立碑以感念其治河之功。然后,再通過山東運河向北開鑿了一條河,一直通到我們今天的河北清河。匯通河、通惠河將大運河向北取直,重啟航運。在這次大基建活動中,洛陽出發的這段東西向大運河,再也不用經過洛陽在山東就直接拐彎直取就連過來了。
所以,這就是后來的叫“京杭大運河”。開鑿永濟渠,成功構建起南北大運河的宏偉框架。通濟渠東段途經河南開封、商丘后流入淮河,雖然沒有直接流經山東,卻通過泗水與山東南部的漕運網絡緊密相連。直接到了通州漕運不再繞道洛陽,縮短了800多公里的路程。 所以郭守敬被任命為都水少監,協助都水監掌管水利工程。他今天京杭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的真正締造者。
而且,通惠河不是“一條古老的自然河流” 而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一條人工運河 玉河又稱御河,是元大都的漕運河道,元代始稱通惠河,引白浮泉水至積水潭,經玉河向南引入運糧河,直達通州從通州直接可以開到元大都。但是因為元大都的地勢比通州大運河要高出100多米,所以郭守敬在通惠河上修了24道閘門。
今天如果我們到中國傳媒大學地鐵站門口,還能看到廣源閘的結構分為閘基、閘門、閘墻三個部分。兩端閘墻的東西兩側的燕翅上各嵌有漢白玉石雕鎮水獸一只,總共四只。這些漕船要逐級打開后邊的水閘然后用牽夫把它拉上去再抓住后面,把上面的閘再放進來。這24號閘門逐級提升就能把船拉進元大都,這項工程比1914年建成的巴拿馬運河要早600多年。比我國三峽水閘梯級工程要早700年。
同時郭守敬配合他的老師“劉永忠”參與了元大都水系的設計和修筑。通惠河修成后,結束了自通州到大都的官糧與物資的陸運,南來的運糧等船只可直達大都城內的積水潭,并且增大了積水潭的水源與儲水量,保證了大都的水供給(這也為明清北京城的持續發展,成為京城,提供了用水保障)。為元大都引來了足夠的水源。所以,如今我們北京中南海、北海、積水潭、紫竹園這些水系都是當年郭守敬修建的。所以,他為元大都的建設,以及當年確定元大都的水系和中心點立下了赫赫的功勞。
一個是1976年,郭樹清修訂了新的立法。經過4年時間制定出來了一個《授時歷》,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因為郭守敬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和世界科技史上作出的偉大貢獻。所以,在1981年為了紀念郭守敬誕生750周年《國際天文學協會》以郭守敬的名字為月球上一座環形山命名叫 “郭守敬環形山”。所以在月亮上有我們中國河北人的名字。
在創建元大都的過程當中“劉秉忠”是總規劃設計師。 郭守敬是水系總設計師,但是他們需要有一個建筑隊。誰來施工呢?于是忽必烈任命保定城的規劃建造者“張柔”為工部尚書。這時候張柔已經退休了所以他就把張柔召回來,分管元大都的建設。但是張柔說:“我老了”!所以他只是掛了個名叫刑工部尚書的事兒,但是實際他的3兒子“張宏略”是元大都建造總管。他帶領建筑隊可以說創建了13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帝都“元大都”。
這是一支真正的“冀商”建筑的團隊,非常幸運的是在這支河北人組成的帝都施工隊伍當中,有一個來自石雕之鄉“曲陽”的一個優秀的工匠。他憑著自己這次機遇和他的技能終于在史冊當中留下了他的姓名。所以說,這是歷史的幸運也是個人的幸運。建北京:秉忠設計大都城、水系建設郭守敬、張柔父子總監工、曲陽石匠有楊瓊!
他叫“楊瓊”。一般的工匠中國歷史上想留下姓名很難。曲陽是雕刻藝術的故鄉,自古就生產漢白玉的大理石。所以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上世代相傳的雕刻工藝。使得曲陽成為我國著名的雕刻之鄉,曲陽石雕是世界藝術。因為全世界所有100多家博物館里基本上都有曲陽石雕的佛造像,和曲陽石雕的藝術品。
所以全世界都知道“曲陽石雕”曲陽石雕在西漢以前就已經成熟了。因為在西漢時期中山靖王劉勝的墓葬里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包括他的諸侯宮殿。當年工匠都來自曲陽,給我們今天世界留下了大量妙相莊嚴的佛造像,可以說今天分散全世界各家博物館都有。
楊瓊穿過的官服
1953年曾經在河北曲陽縣城西南’修德寺”塔基下發現發掘出一批石造像,總數計2200余軀,內含紀年銘造像 247多件驚艷世界,如今大部分都入藏到國家博物館。都是國家博物館的石雕當中的精品,到了唐五代時期曲陽就成為中國北方漢白玉雕像的雕刻中心。 所以今天在我們河北省博物院曲陽石刻展廳里,陳列著許多從河北保定曲陽縣王處直墓中出土的珍貴文物。其中的兩件鎮館之寶——王處直墓彩繪浮雕武士和王處直墓彩繪散樂...唐末五代時期王處直墓出土的漢白玉彩繪浮雕武士像明顯體現了這些特征。還有彩繪的壁畫石雕,精美絕倫驚艷世界。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美的雕像之一.
楊瓊是出生在雕刻世家從小就有一手好手藝。
忽必烈詔令楊瓊雕工去營建元大都,楊瓊受到了張柔、張鴻烈的推薦,建造元大都的宮殿和城市許多宮殿的石雕都出自楊瓊之手,這個人非常敬業,寬厚待人他曾經奉旨到曲陽的黃山去選石料。在那兒開采石料三過家門而不入,所以他有了三次升遷出任“大都采石提取”正五品管制。
但是很可惜就在忽必烈建立元朝的那一年,楊瓊積勞成疾累死在工地上留下了一件憾事。據元史記載,也就是楊瓊去世的第二年忽必烈就把這個采石提取司改成了“采石局”從而可以看出楊瓊在忽必烈心中的地位。如今,有些曲陽石匠就說天安門的金水橋就是楊瓊設計建造。
這個說法確實是叫“關公戰秦瓊”因為天安門是明成祖朱棣那個時代創建的,那個時候楊雄早已經死了一百多年了。不過金水橋的建造是由藍本的,他的金水橋藍本,出自元皇城的周橋。而周橋的設計師和主持建造者,是元代河北曲陽的楊瓊。曲陽盛產玉石,石雕。
更多關于藍本就是楊瓊位于元大都當年建造的叫周橋銘潮,這個金水橋就是參照周橋這種雕刻形式建造的。
到了明朝就有了“天下咸稱曲陽石雕”的盛名。所以曲陽石雕非常有名,到了1995年曲陽被國務院正式任命為“中國雕刻之鄉”這就是一群河北的精英創建元大都的故事。
這正是秉忠設計大都城,水系建設郭守敬,張榮父子總監工,曲陽石匠有楊瓊!
(作者:劇柏含 系國家二級作家 高級書畫師 高級政工師職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